环境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环境、环境要素?
答: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和阳光等。
2.什么是环境保护?
答: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各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3.什么是环境意识?
答:环境意识是指根据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来理解或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思想、情感、意志、知觉等意识要素与观念形态的总和。如环境理论、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其指导思想、西方的“绿色”观念以及宣传环境保护的宗教教义等。
4.什么是环境教育?其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教育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教育理论、方法、手段与内容的总称。包括社会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和学校环境教育三个方面。其目的是借助于教育手段,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整个社会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新的、正确的理解和态度;使人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激发人们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迫切感;培养一批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
5.什么是环境问题?
答:环境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狭义指环境的结构与状态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广义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其产生的原因既包括人为方面的,也包括自然方面的。
6.什么是环境资源?
答:环境资源是一种观念,既指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气候、动植物、矿产等,又指它们组合成的各种状态,即环境状态,由于它们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故被看成是一种资源。
7.什么是环境污染?
答: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8.什么是污染源?什么是污染物?
答: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能使环境的组成、结构、性质、状态乃至功能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9.什么是生态系统?
答: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的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之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并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10.什么是生态系统平衡?
答:生态系统平衡又称自然平衡。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物种数量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稳定状态是因其内部具有自动调节(或自我恢复)能力。自动调节力是有限度的,外力干扰超过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平衡破坏,表现为结构破坏和(或)功能衰退。
1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答: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2.什么是环境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对环境系统进行合理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环境系统工程。其内容是:以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污染物对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环境经济和标准为依据,综合运用系统论、运筹学、信息论,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控制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达到整体优化解决的目的。
13.什么是环境容量?
答:环境容量是指地球生物圈或某一区域环境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它主要包括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环境消解生产废物的最大负荷量。
14.什么是环境自净?
答:环境受到污染后,通过本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步消除污染,达到环境自然净化的过程称为环境自净。环境自净按发生机理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大类。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对消除污染、保护环境能收到极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效益。
15.什么是环境背景值?什么是环境本底值?
答:环境背景值是指人类采取某一社会行为之前,环境各要素中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以及环境中的能量分布。
环境本底值是一种特定的环境背景值,指在未受到人类社会行为干扰和破坏时,各环境要素如土壤母质、基岩等的成分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
16.什么是环境功能区划?
答:环境功能区划是对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定。
17.什么是环境效应?
答:环境效应是指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在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所造成的变化。环境效应按起因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物理效应。
18.什么是环境效益?
答:环境效益是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环境后果的衡量。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必然会引起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继续生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的反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人类需要从自然、经济、人文等多种角度对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变化进行综合评估和衡量。环境效益有正效益和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之分。
19.什么是环境保护社会效益?
答:环境保护社会效益是指环境保护所取得的社会效果。表现为居民体质发育的增进,发病率的降低,寿命和精力充沛时期的延长,就业增加,劳动和休息条件的改善,人文景观美学财富的维护,有利于个人创造潜力的发挥,文化条件和人的道德觉悟提高等。其货币的计量可以根据对环境保护措施实行前后上述指标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而获得。
20.什么是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答: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是指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后,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所带来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效益。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环境保护活动直接取得的经济利益。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环境保护使环境得到改善而带来的效益,即减少的环境污染或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