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环境监测
84.什么是环境监测?其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是用科学的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85.环境监测的任务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任务是:
(1)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发展趋势。
(2)揭示污染危害,探明污染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积累环境本底资料,研究和掌握环境容量和环境污染总量控制,为实施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4)为制订和执行环境法规、标准及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86.企业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企业的环境监测是企业环境管理的耳目和手段。通过环境监测,能及时反映企业环境信息、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和进入环境的情况,以及企业的环境质量状况,为企业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便采取各种措施达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
企业环境监测的内容有:
(1)污染源监测。是企业监测的主要的常规性工作。通过这种定时、定点的测定,能取得污染物排放负荷,掌握排放状况,从中可以分析污染物是否超过排放标准及其频率,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2)环境质量监测。是在企业责任区域内对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取样点连续进行监测,收集数据,反映企业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3)污染事故监测。是当发生污染事故时,测定污染事故产生的排污影响程度和范围,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做出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展或再次发生。
87.确定环境监测项目的原则是什么?
答:参照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根据下列原则确定优先监测的项目:
(1)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优先监测。
(2)已有可靠的监测方法并能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监测。
(3)已有环境标准或其他规定的污染物优先监测。
(4)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并且其污染趋势还在上升的污染物优先监测。
(5)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样品要优先监测。如采集河流底泥作为监测水体在一段时间内重金属含量的样品,比经常监测个别水样更为经济有效。
88.大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有哪些?
答:大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是反映大气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现阶段的常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在一些城市或工业区还对降尘、总烃、铅、氟化物等进行监测。
89.水体污染常规监测项目有哪些?
答:水污染常规监测项目是反映水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有臭味、水温、浑浊度、pH值、电导率、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总氮、总有机碳、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粪大肠菌群。
90.环境监测中采样的含义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中采样是指采集试验样品,即采集试样技术,也包括从母体中抽出其标本的做法。例如:大气采样、水体采样、土壤采样、固体废物采样等。采样是环境监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和环节。采样是否正确,是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可靠的关键之一。实践证明,造成监测数据误差或不准确,往往不是分析化验的原因,而是采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采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寻找污染源,找到污染源的地区或位置;
(2)确定污染范围,知道哪些地方受到污染和没受到污染;
(3)判定污染程度。
91.什么是COD、BOD?
答:化学需氧量,通常记作“COD”,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mg/L)。COD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重。
生化需氧量,通常记作“BOD”,亦作“生化耗氧量”。指地面水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化合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以每升水中被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的主要指标。为使测定值有可比性,常采用在20℃条件下,培养五昼夜后测定的生化需氧量(对生活污水而言,约等于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百分之七十),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作“BOD5”。
92.测定车间噪声时如何正确选择测点?
答:将测点选择在工作人员经常操作位置,传声器的高度接近人耳高度。若车间内各处A声级差别不大(小于3dB),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1~3个点。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3dB),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内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大于或等于3dB,每个区域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3dB。每个区域取1~3个测点,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工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噪声若随时间变动时,则测量等效声级Leq。测点位置要求离开反射物表面(例如墙面)应大于1m。距离窗应大于1.5m,距离地面应取1.2~1.5m高度。
93.土壤监测采样布点时应注意什么?
答:土壤监测采样布点时应注意:
(1)不同土壤类型都要布点。
(2)在一定区域面积内,要有一个采样点,污染较重的地区布点要密些。通常要根据土壤污染发生的原因来考虑布点的多少。
如果是由于大气污染物而引起的土壤污染,其特点是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呈椭圆状或条带状分布,长轴沿主导风向伸长。因此布点就应以污染源为中心并根据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是靠近污染源处布点间距要小些,远离污染源处可稍大些。
如果是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引起的土壤污染,其特点是沿河流主干渠呈树枝状或呈片状分布。布点时要根据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来考虑。
如果是化肥、农药引起的土壤污染,应均匀布点。
(3)要在非污染区的同类土壤中布设一个或几个对照采样点。
94.如何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答: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应注意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精确性和可比性。代表性是指监测数据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及符合规定条件下采样而取得的。精确性是指监测数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尽可能接近真实值。可比性是指采集样品、测量方法、计量单位等都在可比之列。在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应保证质量。
(1)采样。采样点的设置、采样时间的选择、采样仪器、设备和试剂,采样操作都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2)样品的运送和贮存。运送和贮存样品要使样品不变质、不变量,保持原来的状态。
(3)化验与分析。对样品的化验和分析要采用统一的化验分析方法,力求分析数据重复性好,测定值与真值差别小。
(4)填写监测报告。数据有效性、准确度、极值、平均值、出现频率等均符合规定和要求。同时,要书写整齐,表达准确。
95.油气田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1)对油气田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分析其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检查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果超标,则需进一步追查其污染源以及污染原因。
(2)对油气田钻探、开采、集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检查各企业、事业单位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情况。如果超标,需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追查原因,并采取治理措施,控制排放。
(3)对油气田企业内部各种“三废”治理设施进行监视性监测,了解其运行情况,充分发挥它在环境保护中的效能。
(4)在定期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污染的动态变化,当发现环境污染严重时,迅速查找原因,及时提出防治措施意见。
(5)对可能出现的高危害的排放点、容易造成污染事故的设施,要进行警戒性监测,以便尽快作出报警,尽可能缩小危害的影响范围,减轻危害的后果。
(6)在发生井喷、泄漏等严重污染事故时,进行应急监测,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7)为油气田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提供环境本底值、环境容量数据,对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8)经过对长期连续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摸清油气田的污染途径和规律,进一步为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市政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9)参加行业的和地区的监测网络,开展油气田特殊污染物的测试技术研究,搞好监测月报、季报、年报、年鉴的编报工作,并进行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工作。
(10)建立油气田环境监测数据库,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为管理和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