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常识
21.什么是富营养化?
答: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2.什么是酸雨?
答:通常将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
23.什么是土壤、土壤污染?
答: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主要由矿物质、有机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和土壤微生物)、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24.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答: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放射性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所排放出来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
25.什么是环境噪声?环境噪声有哪些危害?
答: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的危害:(1)造成听力损伤。强噪声环境会引起听觉疲劳,甚至会造成耳聋;(2)干扰睡眠;(3)干扰交谈和通讯;(4)造成心理影响。噪声会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噪声也容易使人疲劳,影响精力集中和工作效率;(5)影响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6)影响生物生长繁殖,如鸟类羽毛脱落,不下蛋,甚至死亡;(7)破坏物质结构。如150分贝以上的噪声会使金属结构疲劳而遭到破坏。
26.什么是固体废物?
答: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27.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温室效应是指由于世界能源消耗大量增加和工业迅速发展,使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氟利昂等痕量气体含量增加,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后,地面增温所释放出来的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这些痕量气体抑制吸收,难以逸出高空,逐渐使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28.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答: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由于太平洋洋流升温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主要是引起许多地区气温升高的现象。与此相反,由太平洋洋流降温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现象叫拉尼娜现象。
29.什么是荒漠化?
答:荒漠化是指干旱区、半干旱区和某些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贫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可以用测定优势植物生产力的下降、生物量的变动、动植物区分的差异、土壤退化和对人类所增加的危害等等予以表达。
30.目前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①臭氧层破坏;②全球变暖;③酸雨或酸性降水;④越境污染;⑤海洋污染;⑥野生物种减少;⑦热带雨林减少;⑧沙漠化;⑨发展中国家的污染问题;⑩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和贫困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带来的能源、资源、饮水、住房、灾害等一系列问题。
31.“世界十大公害事件”是什么?
答:世界十大公害事件有: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发生于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同时有许多家畜死亡。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当时该市的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这些汽车尾气在日光作用下,产生一种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及其他氧化剂的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这些烟雾刺激眼、喉、鼻而引起眼病、喉咙肿痛、头疼,严重的还导致死亡。它还使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影响运输车辆、飞机的安全运行。
(3)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发生于1948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名居民患病,17人死亡。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发生于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市。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蓄积不散,使伦敦上空烟雾弥漫,烟尘最高浓度达4.5mg/m3,二氧化硫为平时的6倍。据统计,事件发生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人。事件发生一周,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及其他呼吸道病患者的死亡率均比事件前一周同类病人的死亡率增加数倍。
(5)日本水俣病事件
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因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中的鱼类、虾、贝类中毒,人食用中毒的水产品后受害。直到1972年,据日本环境厅统计,中毒者283人,死亡60余人。
(6)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地污染了大气,引起了市民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疾病,这些统称为“四日气喘病”。患病者达800多人,死亡10多人。
(7)日本米糠油事件
发生于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粮食加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的热载体,由于管理不善,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人们食用后中毒或死亡。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作为家禽的饲料出售,使大量家禽死亡。这次事件受害者约13000多人,其中16人死亡,另外还有数十万只鸡死亡。
(8)日本的“痛痛病”事件
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人食用后中毒。开始手脚关节疼痛,继而引发全身神经痛、胃痛、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1963~1979年,患病者有131人,死亡81人。
(9)印度博帕尔毒气事件
发生于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炸,大量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外泄,造成2500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5万人终身残废。
(10)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发生于1986年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核反应堆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使上万人受到核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
32.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有哪些?
答: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有: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
2月29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气象日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世界戒烟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三 国际减灾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33.“世界环境日”是怎么确定的?它的意义是什么?
答: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将该会议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世界环境日”都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
34.为什么把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答: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繁发生,造成许多人死亡、残废、患病的惨剧。为了广泛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唤起公众和各级决策者对环境问题的警觉,1970年4月22日美国的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首次在国内发起了群众性保护地球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2000多万人,10000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促进了美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唤起了世界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推动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定为“世界地球日”。
35.什么是臭氧层破坏?
答:臭氧层破坏是指由于氮氧化物、氟利昂、哈龙(氟溴烷烃)等的大量排放,导致大气圈中的臭氧损耗严重,致使臭氧层遭受破坏的现象。臭氧层破坏使过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造成健康危害,皮肤癌增多,导致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与生态的平衡。
36.什么是绿色食品?
答: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的通称。绿色食品的生产包括基地的选择以及原料的生产、贮藏和加工等一整套技术。在每一个生产技术中,都要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否则,生产出的食品就可能达不到绿色食品的指标,不能当作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必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如汞、镉、铅、铬等必须低于一定的浓度值。
37.什么是环境标志?
答:环境标志是指张贴在产品上的一种图案,用来标明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
38.“3321”工程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中,我国污染治理的重点是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两区(SO2控制区、酸雨控制区)、一市(北京市),称为3321工程。
39.“一控双达标”是什么意思?
答:“一控”是指到2000年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双达标”是指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及地面水环境,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40.什么是可再生资源?什么是非再生资源?
答:可再生资源是指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作用,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如太阳能、生物能等。
非再生资源是一种一旦消耗掉就不能恢复利用的资源。如各种矿物。
4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42.什么是绿色汽车?
答:所谓绿色汽车,就是用电能、太阳能或天然气、煤气来替代汽油和柴油,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或不排放污染物的汽车。
43.倡导环保生活方式,公民应注重哪些方面?
答: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地球,可是地球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那种无节制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我们应该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来善待地球: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任何人都无权挥霍地球资源,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应保护资源。
(2)绿色消费,环境保护选购。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能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环境的消费品,就能正确地引导生产者和销售者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是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垃圾灾难。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应当成为新的生活时尚。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垃圾不分类就是污染环境、耗竭资源的魔鬼;分类回收则是造福人类和自然的宝贝。垃圾分类最终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
(5)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在地球上,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的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救助野生动植物,必须从拒食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开始,从改变我们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开始。
44.“十五小企业”是指哪些?
答:“十五小企业”是指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厂及土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等小企业。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1996年9月30日前对上述“十五小企业”实行取缔、关闭或停产。
45.在保护臭氧层、开发绿色环保产品方面,中原油田做了哪些工作?对环境保护有什么意义?
答:近几年,中原油田利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了多种绿色产品:开发的气雾剂级正丁烷、气雾剂级异丁烷、气雾剂级丙烷,主要用于气雾剂行业作为抛射剂,替代氟利昂;开发的特种丙烷主要用于高能焊割,替代乙炔;开发的特种丁烷替代氟利昂用于塑料发泡领域;开发的正、异戊烷替代氟利昂用于聚苯乙烯生产行业。这些产品的生产将对我国履行国际公约、保护大气臭氧层起到积极作用。
46.什么是“CNG、LNG”项目,中原油田做了哪些工作?对环境保护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CNG、LNG”项目,即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生产和销售项目。
1999年中原油田建设了10×104m3/d(标准状态下)的LNG生产项目。已改造天然气压缩汽车数百辆,并和北京、郑州、开封、濮阳等城市达成建立加气站、改造压缩天然气汽车的协议。
中原油田开发、生产的CNG、LNG产品,可作为清洁生活燃料,代替燃煤,减少了空气污染;可作为汽车燃料,大幅度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对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47.为什么要实行汽油无铅化?
答:汽油无铅化是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环境空气中的铅污染,主要来自汽车使用含铅汽油而排放的汽车尾气。铅通过人体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主要危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实行汽油无铅化就是为了降低环境空气中的铅含量,保护人体健康。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近年建成了年产20万吨90号无铅高辛烷值汽油的装置,实现了汽油无铅化,向社会提供了环境友好石化产品。
48.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是什么时间制定施行的?
答: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12月26日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从即日起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