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
桓冲得知谢氏诸将已破秦军,既妒忌谢氏的胜利,又后悔当初失言,加上自己镇守西线,历年败于后燕军队,羞愤交加,太元九年二月发病而死。荆、江二州刺史缺任,谢玄新立大功,朝廷上下都认为应把这两个重要军职授予谢玄。但谢安一来感到自己家族功名太盛,战后,谢石进位尚书令,太元九年谢安进位太保,若谢玄再出任西线重镇,一家揽尽全国军政大权,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二来担心尚有一定势力的桓氏一旦失去重要官职,会怨恨而起事。因此,将荆州授予了桓冲侄儿桓石民,任命石民的弟弟桓石虔为豫州刺史,桓冲的孙子桓伊则为江州刺史。谢安一直注意维持各大族之间的势力平衡,既不过分削弱,也不让其过分膨胀,即使对自己的家族,也不例外。因此,谢安当政期间,政局比较稳定,国力发展较快,南北对峙的局面,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谢安虽小心处事,但由于名高权重,难免引起一些人的妒忌。谢安女婿王国宝,是太原王坦之的儿子,不学无术,谢安十分讨厌他,只任命他当尚书郎。王国宝自以为出身名门,理应任清要官职,不愿任尚书郎,辞职不干,并积怨于谢安。王国宝的堂妹是司马道子的王妃,道子与孝武帝是投机的酒徒。因此,王国宝谄媚司马道子,让他在皇帝面前离间谢安。孝武帝于是逐渐不信任谢安,转而宠用司马道子。淝水战后,谢安功名大盛,孝武帝心有忌惮,加以道子离间,由是疏远。九年三月,又升谢安为太保,进一步将他架空。谢安也识时务,让荆、江二州于桓氏,维持大族间势力的平衡。一方面回避司马道子,不与他抗衡,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夺回军政大权,维持自己家族的势力。九月,上书请求率兵北伐,于是加授谢安大都督扬、徐、江、荆、司、豫、兖、青、冀、幽、并、梁、益、雍、凉十五州诸军事,加黄钺。十年,前秦国内发生叛乱,苻坚求援于东晋。谢安正欲避司马道子,于是请求亲自率兵往救。四月,出镇广陵的步丘(今扬州邵伯镇),修建城堡居住,名为“新城”。谢安晚年虽功成业就,名盖天下,但忆起昔年隐居东山的悠闲生活,仍无限思念。及遭司马道子排斥,更思隐退。在新城造船凿舟,大做航海的准备,一旦时机适当,便欲沿长江下三吴,告老还乡,再过山水间的生活。但就在这一年七月,谢安病倒了,只得请求返回京师。走前,犹对北伐作了布置,命令龙骧将军朱序驻扎洛阳;前锋都督谢玄驻扎彭沛,互为犄角,待来年汛期水涨,东西两路一齐渡江北伐。布置完毕,才与儿子谢琰一起回到建康,上书请求退职。八月二十二日,谢安病卒于建康,终年六十六岁。东晋朝廷以隆重的仪式追悼谢安,孝武帝亲临灵堂三天,追赠太傅,谥文靖(谥法:柔德安众曰靖)。十月,追封庐陵郡公。谢安有两个儿子。长子谢瑶,袭封爵,官至琅邪王友,早卒。次子谢琰,甚有将才,跟随谢安从政,官至卫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后在孙恩之乱中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