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静电现象和静磁现象的解释
对于习见的静电、静磁现象,我国古人曾试图加以解释。晋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说:“磁石吸铁,琥珀取芥,气有潜通,数亦冥会,物之相投,出乎意外。”[30]郭璞认为磁石和铁、琥珀和芥的这种物物相投的现象是很奇妙的。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种物体均有“气”的“潜通”的缘故。他认为这种气的潜感是物体的本性,是符合自然法则的(“数亦冥会”)。事实上,郭璞的这种观点是对先秦元气学说的发展和具体运用,这是很可贵的。此种“气”的观点一直影响着后世学术的发展。
[1]刘义庆:《新语世说》卷五《巧艺·第二十一》。
[2]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五《巧艺·第二十一》。
[3]《陈寅恪文集之一·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161页。
[4]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22页。
[5]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页。
[6]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一《收种第二》。
[7]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二《水稻第十一》。
[8]《关尹子》卷下,《九药篇》。
[9]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卷第十五。
[10]王振铎:《葛洪〈抱朴子〉中飞车的复原》,《中国科技史料》第6卷第1期(1985年)。
[11]《山海经·海外西经》郭璞注。
[12]张华:《博物志》卷二,《外国》。
[13]参见缪天瑞:《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第127—130页。
[14]参见缪天瑞:《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第121—123页。
[15]刘敬叔:《异苑》卷二。
[16]《列子·汤问》。
[17]桓谭:《新论》,离事第十一。
[18]王充:《论衡·说日》。
[19]王锦光等:《中国光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28—129页。
[20]薛道远:《大气吸收、消光和蒙气差现象在我国的发现》,载《科技史文集》第3辑,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第77—78页。
[21]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
[22]张华:《博物志》卷四《戏术》。
[23]王嘉:《拾遗记》卷八《蜀》。
[24]《三国志·吴书第十二》卷五十七,注[1]。
[25]雷敦:《雷公炮炙论·琥珀》,王兴法辑校,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32页。
[26]干宝:《搜神记》卷七。
[27]《南齐书》卷十九《五行志》。
[28]《雷公炮炙论·磁石》,王兴法辑校,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54页。
[29]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六。
[30]郭璞:《山海经图赞·北山经》,王谟辑《汉唐地理书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