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没秩序

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没秩序






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孩子们发言时,常常会出现两种现象:有的孩子埋着头、闷不吭声,一点儿发言的欲望都没有;有的孩子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就从座位上跳起来,边说“老师,我——我——我”,暗示老师点名,甚至有的孩子干脆就把答案说了出来。

对于闷头不发言的孩子,父母就会着急地质问孩子:


“你上课怎么不爱回答老师的问题呢?听老师说,你们班某某总是积极回答问题,答得又快

又好。”

对于不举手就抢答的孩子,父母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指责孩子:


“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你怎么就不知道举手呢?”

“你都把答案说出来了,别的同学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


父母在引导孩子时,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就直接批评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一点儿都不了解我,也不懂我的感受”“爸爸妈妈喜欢别人家的孩子”“我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也不对吗?爸爸妈妈真多事”。因此,父母在鼓励孩子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前,要先了解他们不愿回答或着急回答问题的真实心理。

孩子闷头不发言可能有以下原因。


1 老师问的问题有点儿难,孩子不会。

2 孩子不太确定答案对不对,担心回答错了会被同学嘲笑。

3 孩子觉得老师问的问题太简单了,懒得回答。

4 孩子性格内向,不喜欢在人多的场合讲话。


孩子不举手就抢答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孩子没有考虑其他同学的想法。

2 孩子举手了但没有被老师点名,有点儿着急,就直接把答案说出来了。


了解了孩子的真实心理后,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引导。

对于闷头不发言的孩子,父母可以这样说:


“最近听老师说,你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真的是这样吗?”

“即使答错了也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的哦!”

“只有积极回答,老师才能知道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啊。”

“尝试在公共场合讲话,一次发言不好那就下次再来,你会发现发言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如果你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那老师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用清晰的话语完整表达出你的想法,得到认可时会获得大家的掌声,你一定会喜欢这种感觉

的哦!”


对于不举手就抢答的孩子,父母可以这样说:


“老师说你回答问题积极又主动,但好几次都不举手就抢先回答了,是怎么回事呢?”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还在思考怎么回答,而别的同学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你的心情肯定烦躁又无奈,对不对?”

“如果大家都抢先回答,不遵守课堂纪律,那课堂就会乱作一团了!”

“只要举手了,老师都能看到,不要着急,总会轮到你发言的!”

“在大家都举手的时候,老师其实在观察谁更有耐心,你一定也想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吧?”

“老师话音落后多思考几秒钟,举手后得到老师的允许再回答,老师喜欢遵守课堂纪律的孩子。”


父母通过以上话语引导和帮助孩子,孩子便会知道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哪些是好的表现,哪些是不好的表现,并且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地表现,从而更加热爱学习,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