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学习中的小问题
有些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写作业或是学习的时候,一遇到不会的题目、不懂的地方就会找父母帮忙。父母若时间充裕,还会耐心地帮孩子解答,可一旦很忙,就容易变得不耐烦: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一点儿小问题都处理不好吗?”
“你都这么大了,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没看到我正在忙吗?”
“别烦我,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
“平时不好好学,现在遇到问题就知道问别人!”
孩子听到父母的抱怨,觉得自责又无助:“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帮忙解答,现在爸爸妈妈不想帮我了。”“爸爸妈妈忙自己的事情,没时间管我。”“题目有点儿难,我就是不会啊。”“请爸爸妈妈帮忙解答问题也错了吗?”孩子以后遇到问题再想找父母帮忙时,就会想:“要不要问爸妈,万一爸妈再对我发脾气怎么办?算了,还是先不问了,过一会儿再问吧。”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不敢问问题,遇到问题时就会选择逃避和放弃。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要想一想孩子为什么总是一有问题就向你们求助,从来不会自己思考。常见原因有以下3点。
1 平时孩子一遇到问题,父母就第一时间出现,有求必应。
2 孩子问问题,父母急着答问题,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
时间。
3 父母习惯陪读,陪孩子写作业,帮孩子处理大大小小的
问题。
所以,孩子总是依赖父母帮忙与父母平时的做法有密切关系。父母要反思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做法。父母如果正在忙重要的事情,要控制自己烦躁、不耐烦的情绪,先安抚孩子自己想办法,不要让孩子对向父母问问题产生排斥心理。父母可以这样说:
“爸爸妈妈现在正在忙,一会儿忙完了再帮你解答,好吗?”
“你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怎么解答,等一会儿爸爸妈妈再帮你解答,好不好?”
“小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能总依赖别
人哦!”
“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想到解决方法的!”
另外,在孩子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可以这样说:
“放学后你先自己写作业,把不会的题目集中起来问,好吗?”
“遇到比较难解的题目,你可以自己先花3分钟仔细分析一下,想一想用其他方法能不能解答,说不定仔细一看题,你会发现并不是那么难呢!”
“自己解答出来的题目印象更深刻哦!”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重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先别急着帮孩子解决,给孩子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孩子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处理问题,才能真正学会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