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西伯利亚武装干涉的破产

日本在西伯利亚武装干涉的破产

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列强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其中,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在武装干涉中时间最长,兵力最多,从东部严重地威胁着苏俄。苏俄人民经过4年多的英勇抗战,最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西伯利亚,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帝国主义列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立即策划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受到英、法、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支持。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占领西伯利亚扼杀苏维埃政权并打乱美国垄断远东市场的计划。1917年12月14日,英国驻日大使与日本政府密谈关于日本出兵以及对西伯利亚铁路“监督”的问题。

法国政府主要希望收回它在沙俄所投的巨额资本,积极地站在英国一边,支持日本出兵。美国政府也赞同日本出兵,但希望在列强的干涉活动中美国能起领导作用。当美国国务院收到美国驻日大使莫里斯关于日本要求单独出兵西伯利亚和英法政府准备满足日本政府“在西伯利亚自由行动的要求”的报告之后,便于1918年2月8日向各协约国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强调美国政府原则上同意日本出兵西伯利亚,但要求日本政府必须作出保证,“和协约国的其他强国共同行动”而“不要独立行动” (1) 。根据美国政府的这个精神,美国驻协约国最高委员会的军事代表塔斯克·布里士在一次会议上就公开表示,可以让日本干涉军去占据西伯利亚铁路及其附近的重要地点;同时于1918年2月18日同英、法、意三国的军事代表一起签署了一项共同声明:建议美、英、法、意四国政府同意由日本出兵西伯利亚。

1918年3月初,苏俄与德国单独媾和,并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美、英、法等国政府原来指望德军在东线进攻苏俄以达到消灭苏维埃政权的打算落空了,于是就造谣说苏俄正与德策划同协约国作战,并借口预防海参崴及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军用物资和粮食落入德国人手中,加紧了出兵西伯利亚进行武装干涉的各项准备工作。1918年3月11日,英国政府紧急照会各协约国和美国政府,正式建议由日本干涉军强占西伯利亚。协约国最高委员会于1918年3月15日决定接受英国政府的提议。美、英、法、日四国政府经过一再讨价还价,终于在1918年4月初达成一项“非正式协议”:美、英、法同意日本出兵西伯利亚,但日本保证不经盟国和美国的完全同意“决不采取任何行动” (2)

实际上,日本早就利用西方国家渴望日本出兵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心理,加紧了入侵西伯利亚的准备工作。早在1917年底,日本报刊刊登大量文章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进行舆论准备。日本军部以大批军用物资和武器装备援助流窜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流域以及沿海一带的白卫军头目。1918年初,诱逼中国军阀政府签订协定,承认日军在中国境内拥有调动兵力的权力,并将满洲里作为出兵西伯利亚的基地。1918年4月初,在海参崴制造杀害日商事件后,竟违背“非正式协定”中的“保证”,擅自出动陆战队在海参崴登陆。1918年5—6月间,西伯利亚发生了捷克斯洛伐克兵团叛乱事件。美国政府于7月初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同日本政府一起各派7000名官兵出兵西伯利亚,与捷叛军一起干涉苏俄。日本在美、英、法一再怂恿和唆使下,置“非正式协定”于不顾,于8月竟出动7万余名干涉军分三路入侵西伯利亚 (3) ,在各国干涉军中,日本占了绝对的优势。

日本干涉军入侵西伯利亚后,立即控制了从海参崴到上乌丁斯克的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并在赤塔、海兰泡、伯力和海参崴等地大力扶植白卫头目谢苗诺夫、加莫夫、卡尔米科夫、罗扎诺夫和中东铁路局长霍尔瓦特等人建立反苏亲日的伪政权。1919年1月,日本内阁又力图把势力扩展到贝加尔湖以西的西伯利亚西部地区,表示日本政府愿意派兵前往鄂木斯克,支援主要靠美、英、法政府扶植起来的高尔察克伪政权。整个西伯利亚在干涉军占领之下严重地威胁着苏俄东部的安全。但是,外国干涉军之间尤其日美之间的猜疑和矛盾,随着高尔察克近30万 (4) 白卫军被歼而日益加深了。

早在1918年11月,美国政府曾就日本政府违背“非正式协定”,派遣如此之庞大的干涉军“独立控制”了贝加尔湖以东广大地区,表示了“吃惊”和“抗议”。后来,又因为谢苗诺夫一伙在赤塔一带刁难协约国军用物资的运输和通讯,使美、英、法等国对日本参谋总部的疑虑日益加深。由于高尔察克白卫军被歼,美、英、法干涉军失去了控制西伯利亚的基础,同时又迫于国内反对干涉苏俄的群众运动的压力,协约国最高委员会于1920年1月16日被迫决定对苏俄解除封锁,美、英先后宣布从西伯利亚撤军。可是日本不但无意撤军,反而有意加强对东西伯利亚的控制,企图继续增兵。苏俄政府曾于1920年2月24日照会日本政府在不干涉内政,但苏俄政府允许日本人在东西伯利亚的经济方面拥有优越地位的条件下举行谈判,解决日军撤出西伯利亚的问题。日本政府对苏俄政府的照会不但置之不理,反而企图利用美、英、法军和捷克斯洛伐克叛军撤出西伯利亚的机会,进一步扩充地盘,进而在东西伯利亚、苏俄的远东边区建立一个名义上由俄国人(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分子)领导,实际上由日本参谋总部控制的反苏“缓冲国” (5)

日本参谋总部为了消灭于1920年2—3月间在海参崴、伯力和上乌丁斯克一带发展起来的革命政权和人民武装力量,并为继续武装干涉制造借口,竟于4月4—5日在海参崴和伯力等地发起进攻、制造了“庙街事件”。俄共(布)中央和苏俄政府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和保证全力对付西线的波兰干涉军,极力避免同日本直接进行战争,决定立即在苏俄与日本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区,即在贝加尔湖地区往东至沿海一带成立一个独立自治的民主政权——远东共和国。

远东共和国成立后,革命力量逐步发展。在此形势面前,日本政府和参谋总部从维护日本统治阶级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出发,决定“缩短战线”。日军从7至11月间分别从赤塔和伯力撤退到中东铁路沿线和滨海沿岸一带。一直盘踞在外贝加尔湖地区的白卫军头目谢苗诺夫也于同年10月逃离赤塔。1921年初,日本参谋总部在海参崴又大力扶植白卫头目米尔库洛夫兄弟,并支持他们在海参崴发动政变,后者于是年6月同日军签订了共同进攻远东共和国的协定。日本参谋总部同时还收买了白卫头目温根男爵,纠集数千人马侵入蒙古境内,准备从蒙古向远东共和国发动进攻。

但是,1921年以后的形势发展对日本越来越不利。1920年底,苏俄由于协约国第三次进攻失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而得到巩固。1921年3月,英苏经过长期谈判,终于缔结了通商贸易暂行协定,随后其他西方国家也开始了与苏维埃政府进行通商贸易的谈判。由于出兵西伯利亚耗费巨额军费,造成了日本财政困难,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因此而对出兵西伯利亚的政策产生了严重分歧。在日军占领区内,人民群众反日斗争火焰燃烧得越来越旺。远东共和国政府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出现的有利形势,开展外交活动。1921年4月先后两次照会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撤军,并建议就缔结通商贸易协定举行谈判。远东共和国政府同时还照会美国政府,指出美国政府在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时曾经支持日本,因此在道义上负有责任向迄今尚未从西伯利亚撤兵的日本政府施加影响。美国本来同日本存在许多尖锐的矛盾,因此从其本身利益出发,于5月31日照会日本政府,表示美国政府对日本长期占领西伯利亚的行动无论现在或将来,都不会承认它是“有效”的,美国政府还将“不能默认”日本在西伯利亚所采取的“足以损害现行条约权利或俄国的政治或领土完整的行动”。

日本政府迫于国内外形势的压力,决定接受远东共和国政府的谈判建议,但其谈判条件是:远东共和国要保证日本臣民在远东共和国的领土上拥有出入国境、开采矿业、采伐森林资源以及在沿海一带从事贸易的自由;还必须保证海参崴商港化,尤其在靠近朝鲜一侧的所有军事设施必须全部拆除。至于从西伯利亚撤兵问题,则有待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威胁解除”之后再行讨论。

远东共和国政府代表和日本政府的代表在哈尔滨举行了40多天的非正式会谈后,决定于8月18日(实际上是8月26日)在大连举行正式谈判。远东共和国代表团于9月6日提出的协定草案,同意给日本人在经济上以某些特惠和提供居留地,但日军必须在协定正式签订后一个月全部撤走。日本政府代表于1921年10月提出的协定草案(即所谓的“十七条”),却充分暴露了日本统治阶级企图使占领西伯利亚合法化的扩张野心。协定草案无理要求:日本军人在远东共和国领土上拥有居住权;要求租借北库页岛80年等等。至于撤兵问题,有待日本认为“必要而有利时”才撤走。

大连谈判由于日本在撤兵问题上毫无诚意,于1921年11月陷入僵局而暂时中断。日本参谋总部指望米尔库洛夫白卫军对远东共和国发动军事进攻,企图迫使远东共和国在谈判桌上接受日本代表提出的条件。远东共和国政府在军事上准备迎击米尔库洛夫白卫军的进攻,在外交上决定派遣特别代表团前往美国要求参加华盛顿会议,控诉日本长期占领东西伯利亚的暴行,揭露日本妄想使西伯利亚殖民地化的野心。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在华盛顿会议上谴责日本拒不撤兵和占领北库页岛,对日本施加压力。日本政府深感在国际上有陷于孤立的危险。远东共和国特别代表团在华盛顿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日本参谋总部支持的温根白卫军于1921年在蒙古境内被蒙古人民革命军和苏俄红军所歼灭。1922年初,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粉碎了米尔库洛夫白卫军的进攻,2月14日解放伯力后,沿乌苏里江向海参崴一带挺进。日本干涉军和白卫军节节败退,退缩在海参崴周围地区和北库页岛。远东共和国政府在政治、军事形势非常有利的情况下,于1923年6月12日向日本政府再次提议恢复谈判,但条件是:日本政府必须明确从西伯利亚撤兵的日期。日本政府鉴于国内经济困难,国际上日益陷于孤立,日本干涉军的败势已无可挽救的形势,不得不慎重考虑远东共和国的提议。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日本代表团团长,后来在1922年7月担任日本内阁新首相的加藤友三郎,当得知远东共和国政府再次建议谈判的消息后曾哀叹:“鉴于国内外形势,西伯利亚撤兵势难拖延;尤其一旦外国提议强迫撤兵,帝国政府之处境将愈加困窘。” (6)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决定从8月15日开始从西伯利亚撤兵,到10月底全部撤退完毕。1922年10月25日,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开进海参崴。

日本干涉军占领西伯利亚远东边区总计长达4年之久,消耗军费达9亿日元之多,伤亡人数达2万余人。日本统治集团的武装干涉苏俄的政策为日本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最后迫于内外交困而全部撤兵,武装干涉宣告彻底破产。

(1) 库尼娜:《1917—1920年间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失败》,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第48页。

(2) 库尼娜:《1917—1920年间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失败》,第49页。

(3) 挪通:《西伯利亚的远东共和国》,伦敦,1923年,第77页、88页。

(4) 挪通:《西伯利亚的远东共和国》,第88页。

(5) 巴宾:《高尔察克的覆灭和远东共和国的成立》,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57年,第138页。

(6)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