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花木随性而开,随性而谢

学花木随性而开,随性而谢

人生在世,总不免有许多情感和情绪上的困扰。对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来说,人生真是痛苦多于欢乐,爱和恨都过于强烈,一点点刺激就激动不已。比如林黛玉,用情太深而愁肠百结,终于“香魂一缕随风散”了。如此人生,真不免让人又怜又怨。

倘若我们能控制住个人的情感,从自己的生活处境中拨云而出,对自己的生活与对他人的生活一样做理智地对待,那么生活岂不真实得多也轻松得多?当理想受挫时,倘若我们明白除了追求过程本身具有的意义外,人生的努力大多徒然,我们不就可以对失败安然一点地接受?当与家人失和,想远走高飞时,倘若我们明白“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的道理,难道还会那么毅然?亲友故逝,虽不必像庄子那样“鼓盆而歌”,但若我们静观此事如观旁人身受,观自然变迁,岂不可以减少一点痛苦而节哀自重?深夜,你推开窗户看万家灯火,哪一盏灯下没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悲欢?街头忙碌的商贩、送快递的小哥,哪一个没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渴望?在这无际的人群中,在这广阔的背景下,你能不觉得自己的悲观被淡化了一些?你能不对这人生抱有一种更为坦荡和豁达的态度?

多情的人生如酒神,于是酣醉于醇酒,酣醉于狂歌,苦痛是它的基本精神;静观的人生如日神,凭高普照,静观自得,泰然地将“变化”化为“存在”,将人生的缺陷化为在平静中被“观”的事实,由此而得解脱。

静观者是一个心绪平和、从容淡定,把自己仅当人群中一员的人;是一个举起镜子直照人生,显示人生本来面目的人;是一个既不一味悲观,也不盲目乐观,而更近于达观,善于将人生的苦闷忧痛化入一片平淡无奇的背景中,从而获得超脱与解放的人;是一个万事万物在他眼中各得其所、各呈其趣,一件琐碎的家务并不比一桩伟大的事业更少意义的人。他眼里的世界是正常的,心里的世界是和谐的,他“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以一种雍和的气度和成熟的智慧直面人生,从而拥有一份处变不惊的好心情。

人应该学学花木,随性而开,随性而谢。不管面对的是国王还是乞丐,都一视同仁,按照自己的节奏开花与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