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烦恼和世俗中超脱

从烦恼和世俗中超脱

音乐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经常欣赏高雅的音乐,会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使人奋发、向上。

古今中外许多伟人的博大精神和光辉事业,与他们喜爱音乐有很大关系。列宁小时候喜欢唱歌,在中学时代,最爱唱伏尔加民歌。在流放期间,他经常用沙哑的男中音,教身边的“政治犯”唱歌。列宁对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百听不厌。1913年,钢琴家凯德洛夫曾在瑞士的音乐会上演出,列宁对他的演奏大为称赞,并对他说,以后有空到他寓所里听音乐。钢琴家以为这是列宁的一句客气话,没想到列宁后来果真来了。钢琴家应列宁的要求反复地弹奏了《热情奏鸣曲》,列宁屏声静气地仰靠在沙发里,沉浸在一种只有他自己才能感受到的美妙旋律境界中。后来,列宁对人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意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少有的音乐。”

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是一个酷爱音乐,懂得生活情趣的伟大科学家。他7岁时从母亲那儿得到一把小提琴,他非常喜欢它。他还经常站在母亲身后听她弹奏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所以,他可以说是一个在音乐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爱因斯坦还十分喜爱唱歌。他常常一个人到湖泊江河上去划船,一边划,一边唱着他喜爱的歌曲。在莱茵河和日内瓦湖上都曾留下过他的歌声。也可以说,音乐艺术伴随了他的一生。

爱因斯坦成名后,还经常在德国、美国公开登台演奏小提琴,为慈善事业募捐。他无论到哪个国家旅行,小提琴总不离身,使得有些人不相信他是物理学教授,以为他是一个音乐家。有一次他应邀到比利时访问,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都是他的朋友,王后也是一个音乐迷,会拉小提琴。他和王后在一起合奏弦乐四重奏,合作得非常成功。

爱因斯坦力求透过美妙的音乐旋律,去启发自己对未知的、美丽而和谐的大自然规律的探求。震撼世界的相对论,是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1905年的一天,他对妻子说:“亲爱的,我有一个奇妙的想法。”说完此话,爱因斯坦就开始弹起钢琴,他时弹时停,忽而又猛弹了几个音节后,又自言自语地说:“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想法。”这样一连几天他有时在楼上思考,有时下楼弹琴,半个月后,他终于写完了举世震惊的、推动历史进程的《相对论》。

音乐是苦恼的控诉处,同时也是苦恼的避难所。领悟音乐的人,能从一切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