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来源于生活
好心情来源于生活
人们会为了许多事情而发笑。调侃常常会给人带来欢乐,但惹人发笑并不是调侃的唯一目的,它更多的是在于让人们笑过之后得到深刻的哲理和启迪。调侃不等同于开玩笑,它的趣味到底来自哪里呢?其实,调侃的趣味就来源于生活。
有一次,文森特走到咖啡出售机前,丢进硬币,按了按写着“咖啡、糖和牛奶”的按钮。
这时,他突然意识到货架上没有杯子了,望着汩汩流出的咖啡,他说:“天哪!这就是全自动化。这该死的机器不仅给你咖啡、糖和牛奶,它还帮你喝了呢!”
面对这样的状况,大概不少人都会感到气愤,或者满是抱怨。而诸如文森特一样善于调侃的人则不会为这样的不愉快而生气,而是以调侃代之。调侃的趣味正是来自这样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为自己解忧的健康理念中。
有一位读书人当了新郎仍然保持读书到深夜的习惯,妻子满腹怨气。一天,她对丈夫说:“但愿我也能变成一本书。”丈夫疑惑不解:“为什么?”“那样你就整日整夜把我捧在手上了。”丈夫顿时明白了妻子的用意,打趣地说:“那可不妙,要知道,我每看完一本书,都要换新的……”
这位丈夫的巧妙解释,不仅表达了他对书的爱好,更表达了他忠于妻子的感情。可见,生活中无处不幽默,到处可调侃。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无法掩藏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可能遇到令人尴尬的事。那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的事情呢?是恼羞成怒,还是用调侃的语言轻松地将之化解呢?两种处理方法显然将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
交响乐团在排练斯特拉文斯基的《春天的典礼》的最后一章,指挥向大家讲述他对音乐各部分的理解,他这样说:“柔和优美的圆号象征着奔逃的农家少女,而响亮的长号和小号则代表着追逐她的野人。”
当他举起指挥棒让音乐继续时,从圆号区飞过来一句,“那么,您不介意我们把某一部分演奏得快一些吧?”
一句轻松的调侃消除了排练的紧张与辛苦,令彼此之间盈溢着笑声,真是其乐无穷!
鬓发斑白的影坛老将雷利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上台来,很艰难地在台上就座。看到这样一位老人,让人很自然地为他的身体担心。所以主持人穆哈米开口问道:“你还经常去看医生?”
“是的,常去看。”
“为什么?”
“因为病人必须常去看医生,这样医生才能活下去。”
此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为老人的乐观精神和机智语言喝彩。
主持人接着问:“你常去医药店买药吗?”
“是的,常去。这是因为药店老板也得活下去。”
台下又一阵掌声。
“你常吃药吗?”
“不。我常把药扔掉,因为我也要活下去。”
主持人转而问另一个问题:“夫人最近好吗?”
“啊,还是那一个,没换。”
台下大笑。
主持人与演员的对答几乎句句“带彩”,在这样热烈活泼的气氛中,观众是不会疲倦的。
其实,调侃不仅仅是存在于舞台上、剧场中,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幽默和调侃的素材,只是你是否能发现它。
幽默趣味的来源地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来源,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们开朗乐观的思想和豁达、大度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