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攀比
不要去攀比
现代人生活在经济社会,容易造成追求过高的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生活的陶冶。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时候,往往陷入盲目的攀比之中。不管自身的经济条件如何,看见人家有了液晶电视,自己就想买一台;液晶电视刚搬进家,别人又买了小轿车;待他费尽心力买了小轿车,人家又搬进了别墅,他又开始忙活……这种攀比之心搞得他比不胜比、赶不胜赶、身心疲惫、痛苦万分。我的一位朋友的妻子,每到别人家串一次门,回家就一肚子气。原因是人家总比自家好,自家总不如人家。后来闹得我的这位朋友到了再不敢让她串门的地步。
实际上,盲目攀比的人,当他每一次的攀比达到目的之后,他并不感到快活,那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反而会把他推向更加痛苦的深渊。因为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我,生活对他来说,就只能是一种负担,而不是现实与享受;是一种无奈的苦闷,而不是喜悦和充实。
有盲目攀比之心的人,如果能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在你的眼前:人一生下来,就千差万别。个子有高有矮;容貌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家境有穷有富……在生活中,就形成了人自身的环境和个人的条件各自不同的情况。所以,人不能超越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而毫无限制地攀比。如果一个人陷入这种毫无节制的攀比之中,那他无疑将会跌进无限的烦恼之中,而烦恼的结果是自己感到活得累、活得苦,生活缺少乐趣,到头来未老先衰,窝窝囊囊地活了这么一辈子,多么不值得啊!
洞山禅师是唐朝有名的高僧。他曾学佛参禅多年而没开悟。有一天,他乘船渡河,看到河面上映着自己的影子,这影子好像另外一个自己在与真实的自己对话,洞山突然顿悟了。他把顿悟的感想写成偈诗呈给师父,得到师父的赞许。他是这样写的:“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洞山禅师的这道偈的意思是说,人要认识自己,要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具备的条件。千万不可追逐虚荣,追逐名利、权势这些身外之物。要学会自然达观,安贫乐道,要有自己真实的生活,不要盲目攀比。如果你一味攀比,就会迷失自我,站这山望那山高的人,必然永远是一个烦恼汉,倒霉鬼。
不要去比较,当你拿这里跟那里、自己与别人或是现在与过去比较时,你就无法欣赏到当下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