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站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5年09月20日
第四章 面向未来
预计到2022年,我国将初步完成空间站的建设,这标志着我们在近地轨道上站稳了脚跟。接下来到2030年,中国将完成载人登月计划,实现对地月空间的掌控。在此基础上,中国将择机对更远的深空进行载人探索。
第一节 砌筑空间站
2021年4月29日,在数亿人的期盼下,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将中国迄今最大的航天器“天和”号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时代即将开启。“天和”号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其中有两个分别对接“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这三个密封舱构成“T”字型结构。剩下三个对接口的两个可以对接一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最后一个对接口供乘员出舱使用。
此外,这个系统中还有一个“巡天”号光学舱,平时不与空间站对接,但与空间站在同一个轨道上飞行。如果有需要,空间站会沿着轨道接近后者,与之对接,并派人员上去维修。
第二节 太空站广阔的发展前景
宇航界有个理想,叫作“Made In Space”,也就是“太空制造”,即利用太空中零重力、超低温、高辐射、超洁净等有利条件,制造地面上无法制造,或者难以制造的产品,包括泡沫金属、理想晶体、超级轴承、某些高纯度药品等。
在没有黑夜,没有云层遮掩的宇宙空间,同样面积的光电材料能接受到3倍以上的太阳能,可以建造太阳能电站。月球表面蕴藏着大量氦-3,是最好的可控核聚变燃料。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在地球以外建立固定的生产场所。虽然“天和”号核心舱只是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后续还会有大量的实验任务,但过去我们3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中国载人航天正是这样步履稳健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的。
中国天宫,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