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第一讲 (第195页) 人类的尘世生活的目的是人类在这种生活中自由地、合乎理性地建立自己的一切关系;这种生活怎么会分为五个主要时期。
第二讲 (第205页) 现时代可能属于这些时期中的哪一个。这样一个时代的基本准则。它的当作评判一切现实的标准使用的天生理智。对于它由此得出的世俗信仰体系的概括描述。它把经验提升为至高无上的东西;它在科学方面的怀疑主义;它在技艺、政治、道德和宗教方面的原则。
第三讲 (第219页) 与这样一个时代的生活相反,合理的生活在于,个人把自己的生活献给类族的目的或理念。对听众的心态进行试验,看他们是否能不对这样一种生活表示赞赏和钦佩;这项试验如果做得成功,会得出什么结果。
第四讲 (第230页) 这项试验的继续。对于理性生活——如果有人过这种生活——的描述。
第五讲 (第242页) 要想从根本上理解一个时代,如我们假定的现时代,就必须从描述它的科学状况出发;这种状况的形式方面。科学的研究与表述中的软弱无力情况。这个时代试图用玩笑弥补它铸成的无聊,但始终达不到开玩笑的水平。乎规律地注目于它的经验被称为物理学;知识活动则是在持续不断的时间序列中靠它发展自身的,合乎规律地注目于完成这个时间序列的经验叫作历史学”。[1]这样,历史科学的对象,即历史哲学和历史学的对象,才得到了规定和成为可能。
(二)在费希特看来,这种由超时间的存在构成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的文明史,在这里,欧洲文明、阿拉伯文明、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都出于一个共同的起源,并且在将来会复归于这个共同的起源。[2]虽然他在他的历史哲学里考察的完全是欧洲文明的历史,而没有研讨人类文明的其他分支,但他却以他的知识学为依据,分析了人类历史的内部结构。他认为,人类历史包含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先验部分和经验部分。前者是必然的存在,它展现的是作为历史目标的宇宙蓝图及其实现的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后者是偶然的现实存在,它展现的是数量无穷的历史事实及其出现的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这两个方面分别构成了历史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历史学研究的对象。费希特由此规定了历史哲学与历史学的任务。关于历史哲学的任务,他以他那先验唯心论的高傲态度写道,“哲学家是作为哲学家从事历史研究的,他遵循的是那个宇宙蓝图的a priori〔先验〕延续的线索,他无需任何历史就已经对这个蓝图认识清楚;他运用历史,绝不是为了用它证明某个东西,因为他的原理早已不依赖于任何历史而得到了证明;而仅仅是为了在活生生的生活中历史地说明和陈述不用任何的保障在于,每个国家都在不断角逐的整个基督教民族共同体内部必然要操心自己的自我保存。一切人在各种权利方面都处于平等地位。国家将公民完全当作其工具的努力,可以说是现时代在政治上的根本特点。
第十五讲 (第364页) 现时代的公众伦理的特点。
第十六讲 (第375页) 现时代在宗教上的特点。
第十七讲 (第385页) 结束语;关于这些演讲抱有的真正目的和可能达到的效果。
[1]《费希特全集》,第Ⅰ辑第8卷,第297页。
[2]同上书,第3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