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活动流程
(一)场馆了解
重庆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人类、地质、天文六个方面,展品十分丰富。在参观该馆前,应做好观前准备,这样可以提高参观的有效性。比如登录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或官方APP,了解参观须知、浏览场馆分布、知晓展厅与展品的概况。
“三打开一关闭”你知道吗?……………………………………………………
在自然博物馆中参观学习,我们提倡“三打开一关闭”,就是让眼睛、耳朵、脑子通通打开,让嘴巴关闭:眼睛打开看标本,耳朵打开听讲解,脑子打开想问题,关闭嘴巴不吃东西、不大声喧哗。此外,建议大家在每件标本前至少停留一分钟,耐心观察,期待有更大的收获。除了“观察”,“联系”也是观展思维中的一大妙法。虽然各个展厅展出的标本不同,但标本内含的自然演化规律是相通的。大家可以多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举一反三,就会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二)实地参观
中生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 600万年前。中生代的生物演化最为特殊,主要是爬行动物大为发展,不仅陆上出现了大型爬行动物,有一些还重回海洋,而另一些则能在空中活动,所以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展。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此外,箭石、腹足类和瓣鳃类等其他软体动物也逐渐发展,显示出现代种类的初步面貌。植物以裸子植物中的苏铁、银杏最为繁盛,所以中生代又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但后期已有被子植物出现,至白垩纪后期更为明显。中生代后期的地壳运动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种类(特别是恐龙)趋于灭绝。重庆自然博物馆展示的中生代生物标本很多,这些生物标本和化石讲述着自然的前世今生。请你在观展过程中仔细观察标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并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详细记录在参观记录单上吧!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鼎盛时期,恐龙在中生代称霸地球。

这是菊石的化石,还是蜗牛的化石?

(三)资料梳理
学生根据参观记录单,梳理中生代的植物、动物,梳理在观展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最有趣的是什么,收获有什么。
(四)交流分享
学生把参观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参观活动分享单,把收获、体会、感悟分享给大家。
“时光里的邂逅——寻找中生代生物”参观活动分享单
参观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观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参观中了解到的中生代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的展品及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最喜欢的展品的详细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参观过程中最有趣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创俱乐部
帆布涂鸦手提袋
生命是大自然的杰作。生物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注定要开始它奇异的旅程——伴随地球环境的变迁而向更高级的形态发展。在参观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恐龙、菊石等动物曾是中生代生物中的佼佼者,在拓展或面对新环境的过程中它们或无法适应,或经历浩劫而绝灭导致尸骨沉积为化石。咱们一起动手留住它们的美好——以恐龙、菊石等化石为蓝本,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涂鸦手提袋吧。

制作过程:
1.准备纯色帆布袋、植物涂料、纸板、海绵涂抹器、勾线笔;
2.构思帆布袋图案并在袋子上用勾线笔画出轮廓;
3.把纸板垫在包内,用海绵涂抹器给图案上色并晾干。
参考文献
[1]张小澜.自然博物馆的绿色使命及其可持续建设初探[J].中国博物馆,2014(01):107-111.
[2]赵玥.非正式环境下“馆校合作”科学活动方案的开发与实践[J].生物学教学,2018,43(12):57-59.
[3]刘世斌.开发博物馆课程,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开展深度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