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李广难封

02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李广难封

导语

李广是秦朝大将李信的后代,汉朝名将,人称“飞将军”。李广一生征战数十场,可时运不济,致死未能封侯。本文主要写了李广射石搏虎、被捕得脱等历史故事。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李广的为人。李广最终被迫自杀,很多人都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侵犯萧关,李广就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攻打匈奴。由于擅长骑马射箭,李广斩杀、俘虏了很多敌人,被任命为中郎。李广随从文帝出行,经历过冲锋陷阵、搏杀猛兽的事情,文帝说:“可惜了,你出生的不是时候!如果你赶上高祖争霸天下的时候,封个万户侯都不在话下!”

文帝死后,孝景帝即位。景帝听从晁错的建议削藩,导致吴、楚发兵反叛。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攻击吴、楚军队,在昌邑城下夺得敌方军旗,功名得以显扬。但因李广接受梁王私自授予的将军印,导致回朝后没有得到封赏。

◎汉飞将军广公像

之后,李广调任上谷太守,每天与匈奴交战。负责与匈奴沟通交往的公孙昆邪流着泪对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但他自恃本领高强,屡次与匈奴交锋,长此以往,他可能会折损在那里。”于是调他去相对平静的上郡做太守。李广历任边境各郡太守,都以英勇作战出名。

有一次,匈奴大举侵犯上郡。皇帝命一名宦官随从李广统率和操练兵马以抵御匈奴。那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奔驰,看到三个匈奴人,便与他们交战。那三个匈奴人转身射箭,射伤了宦官,随从的骑兵也几乎被杀光。宦官逃回李广那里,李广说:“这肯定是匈奴的射雕人。”于是,李广率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已经走了几十里。李广让他的骑兵左右分开包抄,自己射杀那三人,射死了两个,生擒了一个,果真是匈奴的射雕人。

将那人捆好上马后,李广望见远处有几千名匈奴骑兵,对方也看到了李广,以为是汉军诱敌的骑兵,全吃了一惊,跑上山去列阵。李广的一百名骑兵都非常害怕,打算回撤。李广说:“我们距离大部队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很快就会将我们全部射杀。但如果我们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派来诱敌的,不敢轻易攻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前进!”到了距匈奴阵地还有二里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李广下令说:“全部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军那么多,又离得这么近,如果有危急情况该怎么应付?”李广说:“那些敌人本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跑,使他们更加相信我们是诱敌的。”匈奴骑兵果真不敢进攻。

有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督阵,李广上马与十多名骑兵骑马射杀了那个将领,而后又返回来,再次解下马鞍,就地躺下。这时已经到了傍晚,匈奴军队虽然感到奇怪,但依旧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军队以为汉军有伏兵在附近,可能要趁夜色袭击他们,便率军离去了。第二天清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军营内。

武帝即位后,在马邑城附近埋伏重兵,意图围歼匈奴,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可惜匈奴单于识破了这一计谋,汉军白忙活一场。之后李广率军由雁门出发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还生擒了李广。匈奴单于早就听说李广有才能,命令说:“抓住李广务必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捉住了李广,李广当时有伤病,匈奴就将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编了个网兜,将李广装在里面躺着。这样走了十多里,李广装死,斜眼看见他旁边有一位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便突然跃起跳上那少年的马,趁势将少年推了下去,抢了他的弓箭,纵马朝南奔跑了几十里,碰巧遇到他的剩余军队,于是率领他们回到关塞。返回都城后,朝廷将李广交给法官处置。法官认为李广损兵折将过多,又遭敌人生擒,应该被处死。李广付了赎金后才免除死罪,被贬为平民。

不久,匈奴入侵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还击败了韩安国将军,于是皇帝决定重新起用李广,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守卫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好几年都不敢侵犯辽西地区。

有一次,李广出去打猎,看到草丛里有块石头,以为是老虎,便朝它射箭。这一箭射在石头上,连箭头都射了进去,人们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块石头。接着李广又射了几箭,最终也不能再射进石头里了。后来他驻守右北平的时候,又去射虎,老虎跃起扑伤了他,可他最终还是射死了老虎。

◎清道光十年刊《古圣贤像传略》载《李将军像》

李广为人清廉,获得赏赐便分给部下,饮食都与士兵们在一起。李广一生当二千石俸禄的官当了四十多年,家中没有剩余的财产,也始终不谈论家产方面的事。李广长得很高,双臂像猿,擅长射箭也是天赋,就算是他的子孙或其他人跟他学习,也无人可以比得上他。李广不善言辞,很少说话,与他人商量战术时,便在地上指画排兵布阵。李广领兵,走到少粮缺水的地方,看到有水,士兵没有喝完,他便不靠近水边;士兵还没有全吃上饭,李广便一点儿也不吃。他对士兵要求宽松而不苛刻,所以士兵都甘愿为他卖命。

后来,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得到匈奴的踪迹后,卫青调开李广,决定自己与单于交锋。李广数次请战,都遭到拒绝,于是他一气之下擅自行动,和大军失散,迷失了方向。事后李广受审,他不堪受辱,拔刀自尽。他属下的将士全都为之痛哭。百姓们听说后,无论老少都为李广落泪。

亲近原典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节选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阵,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逸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注释

①陈: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

②佚:通“逸”,安逸。

③咸:全,都。

④苦:苦于,被……所苦。

译文

待到发兵攻击匈奴的时候,李广部下行军没有队列与阵势,在邻近水草丰富的地方驻扎,筑营停宿,人人自便,晚上也无须打更来自卫,军内幕府简化各类文书簿册,而他也远远地设置哨兵,因此从来没有遇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队伍的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等要求非常严格,夜晚打更,军吏整理文书簿册一直忙至天亮,军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他也从没有遇到过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但是敌人突然袭击他们,他便不能阻挡了;但他的士兵也安逸快活,都甘愿为他效命。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烦乱杂扰,然而敌人也无法侵犯我。”那时候汉朝边郡的李广、程不识全是名将,可是匈奴畏惧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喜欢随从李广而不喜欢随从程不识。程不识在孝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而当了太中大夫,他为人廉洁,谨守法律条文。

识典故

李广难封:典出王勃的《滕王阁序》,意思是感叹功劳或才能很高却不被封赏,抱怨命运的不公。汉朝时候,有个将军叫李广。在汉文帝时期,李广就展现了其勇猛的一面,但受限于时代背景,李广无处施展才能。到了汉景帝时期,李广终于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却因私自接受梁王授予的军印,而引起景帝不满,未能获得封赏。汉武帝即位后,李广虽有立功,却又因为自己被俘差点丢掉性命。武帝知道他的才能和心理,命他跟随卫青、霍去病讨伐匈奴。李广又因为自身原因错失了破获匈奴大单于的最佳时机,也失去了封侯的机会。想到以前跟随自己的部下有许多被封侯,甚至自己的小儿子也被封为关内侯,李广羞愧自杀。

格古物

上林三官五铢:西汉初期,全国各地币制混乱,私铸横行,市场秩序被严重破坏。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除了半两钱,开始实行五铢钱。从前118年开始,先后出现郡国五铢、赤仄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到了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即“上林三官五铢”,同时废除了在这之前的各类铸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铸币权收归国家。五铢钱在此后延续了700多年,成为中国货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铸币。

有所思

李广家族“世世受射”在当地是特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