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张骞凿空西域

12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张骞凿空西域

导语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古代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大创举。早在汉朝,中国就已经架起了横跨欧亚大陆,起于长安,直抵欧非的陆上商路。丝绸之路的开通历尽艰辛,无数人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从而成就了这条连接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纽带。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开辟丝绸之路的重要人物——张骞。

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担任郎官。那时武帝询问投降的匈奴人,得知匈奴和月氏(zhī)有仇,便打算派遣使者同月氏联系,联手攻打匈奴。可是去月氏的途中必须穿过匈奴境内,朝廷便招募能充当使者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去应招,最后被派遣出使月氏,和堂邑氏名叫甘父的胡奴一起自陇西出发。

然而在途经匈奴境内时,张骞一行人还是被匈奴人抓住。单于扣押了他们十多年,张骞也在匈奴娶妻生子,可他始终不忘使命,从未丢弃标志他身份的汉朝使者节杖。随着张骞被扣留的时间越来越久,匈奴对他的戒备也就松懈了,他便趁机与随从逃往月氏。

他们往西跑了几十天,终于来到了大宛(yuān)。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物产丰富,打算交往,但一直没有机会。见了汉人模样的张骞,大宛王很高兴地问他:“你是谁?要去哪里?”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人扣留。如今逃出来,希望大王您让人引导我到月氏。要是我能到那里完成任务,再返回汉朝,汉朝定会拿相当多的礼物送给您。”大宛王同意了,便叫人一路送他到康居,再从康居辗转送他到大月氏。

◎清金古良绘《无双谱》载《张骞像》

那时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杀害,他的太子被立为王。使大夏臣服后,大月氏占领了他们全部的国土。大月氏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什么贼寇。大月氏王终日沉溺于享乐,丝毫不想替父报仇,又认为距离汉朝遥远,也不想结交汉朝。张骞自大月氏到大夏,最终没能和月氏王结盟。

张骞在大月氏、大夏停留了一年多后归国。他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的北麓东行,准备经过羌人地区返回长安,没想到再次被匈奴人抓住。这次,张骞被扣留了一年多。老单于死去,左谷蠡王攻击太子而自立为单于。于是趁着匈奴内乱,张骞同他的匈奴妻儿、随从一起逃回汉朝。汉朝任用张骞做太中大夫,他的随从堂邑父做奉使君。

张骞为人坚强有毅力,宽厚,能诚信待人,外族的人都喜欢他。堂邑父原是匈奴人,擅长射箭,窘困时便射猎禽兽以供给食物。当初,张骞出发时带了一百多人,在外十三年之后,仅剩下他与堂邑父二人得以返回。

张骞所经过的地方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他还从传说中听到在它们周围的五六个大国的情形,他将这些都向汉武帝禀报了。汉武帝听说大宛与大夏、安息之类都是大国,有很多的奇珍异宝,人们定居生活,同汉朝人的风俗差不多,且兵力薄弱,又看重汉朝的商品。这些国家北面有大月氏、康居之类国家,军队强大,可用财物来沟通,给它们好处,让它们来朝见。况且若是真能以道义让它们来归属,就能扩大万里的疆土,招来不同风俗的人们,汉朝天子的声威和恩德就会遍及四海。

后来,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同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他了解有水草的地方在哪里,所以军队不会陷入困境,于是张骞被封做博望侯。第二年,张骞当卫尉,同李广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击匈奴。张骞的军队却误了军期,导致匈奴军队包围了李广,使李广的军队伤亡惨重。因此张骞被判斩刑,后拿钱赎罪,成了平民。之后两三年,汉军将匈奴单于逼退到大沙漠以北的地区。

此后,汉武帝多次询问张骞关于大夏之类的事情。张骞说,乌孙王和匈奴有世仇,现在匈奴单于被汉打得很疲惫,属于浑邪王的大量领地又没人守卫。若是现在趁机笼络乌孙王,招他来占领浑邪王的土地居住,他应该会同意,这样相当于斩断了匈奴右边的一只臂膀。不仅如此,还可以用善待乌孙招来其他的西域国家,作为汉朝的外臣属国。汉武帝认为言之有理,又再次任用张骞为中郎将出使西域,使团有三百人,每人两匹马,牛羊几万只,带的钱财布帛价值几千万。汉朝还给使节团配备了多名拿节杖的副使,要是通往其他国家的道路畅通,就让他们到周围的国家去。

◎南宋景定年间绘制咸淳年间雕版墨印《汉西域诸国图》

张骞到了乌孙之后,乌孙王昆莫以拜见匈奴单于的礼节来款待汉朝使者。席间,张骞感觉乌孙王不是很愿意摆脱匈奴,臣服汉朝。原来乌孙王自己也有继承人的烦恼,他在长子死后立长孙为太子,惹恼了觊觎王位的小儿子。乌孙王给了太子一万多骑兵,自己有一万多骑兵在身旁护卫,小儿子又带走了一部分精兵。这样一来国家一分为三,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国内大乱。

于是张骞分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窴(tián)、扜(yū)罙(shēn)及周围的国家。乌孙国让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归国。张骞同乌孙派出的使者几十人、几十匹马一起回到汉朝向汉武帝复命,趁机让乌孙使者们了解汉朝,知道汉朝地域广大,物产丰富。张骞回到朝廷后被任命为大行,官位列于九卿,一年后去世。

乌孙的使者们了解到汉朝人口众多,财物富足,回去就禀报了国王,于是乌孙国更加崇敬汉朝。从那之后一年多,张骞派去沟通大夏等国的使者大都跟所去国家的人一起回来,于是西北各国开始与汉朝有了来往。而这种来往是张骞开创的,从那之后出使西域的人都号称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各国,各国也都相信他们。

亲近原典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节选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其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稀矣。其后二年,汉击走单于幕漠北。

注释

①知水草处:知道水草丰富的地点。

②失亡:伤亡。

③后期:比约定的期限晚,误了军期。

④赎:花钱赎罪。

⑤希:通“稀”,稀少,鲜有。

译文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同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他了解有水草的地方,所以军队不会陷入困厄之中,于是封张骞做博望侯。那年是元朔六年。次年,张骞当卫尉,同李广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击匈奴。匈奴军队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军队伤亡众多;张骞的军队却误了军期,他被判处斩刑,经拿钱赎罪,成了平民。那年汉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在西面击败了匈奴军队几万人,直至祁连山下。次年,浑邪王带领属下民众向汉投降,从此金城、河西的西面直到盐泽地区,再没有匈奴人了。匈奴有时候派侦察兵来,可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之后两年,汉军将匈奴单于逼退到大沙漠以北的地区。

明地理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通常指西汉时期开通的商路,由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伊始,以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地区,直至地中海各国。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经由这条线路,中原的丝绸、瓷器销往西域,而葡萄、胡萝卜、胡椒等食物也融入中原地区人民的饮食。其次,丝绸之路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中国的造纸术由此传往欧洲,西域的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也经此传入中国。

识典故

苏武牧羊:与张骞有相似经历的还有西汉使臣苏武。他的故事被记载在《汉书》中。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被汉武帝委任为中郎将,奉命持节出使匈奴,遭到扣留。匈奴贵族威胁利诱让他投降归顺,后来将他迁到苦寒的北海边牧羊。苏武始终不改心志,手持汉朝符节,艰难度日。留居匈奴十九年后,苏武被放归汉朝。后世对其不辱使命,保持节操赞扬有加。

有所思

为什么司马迁说张骞通西域是“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