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坟墓山”
挺进“坟墓山”
沙漠里的公路,忽宽忽窄,时断时续,至8月12日下午行驶到沙漠纵深的最后一个村子,竟全然消失,而且再也没有了。这就使车上的人坐不住了。本来他们带的是东风车,听说要进沙漠,东风车根本不行,才找交通部门,另租了一辆北京吉普。按说这种车底盘高,越野性强,在空旷的荒野里跑得疯快,出个小毛病什么的也好排除。但它进入沙漠,刚一没了公路,就先自胆怯起来,这是乘车人所没想到的。
车已经停下来了,司机把头伸出车窗,星望前边的沙包,又下车看了看沙漠里已有车压过的车痕,他不敢再往前开了。他甚至十拿九稳地说:不能再向前去了,否则准陷进去,那时进不去,出不来就麻烦了。司机辨认出沙漠里的那条车痕,不是一般车压过的,那是国家石油物探局从德国进口的奔驰牌沙漠车压下的。奔驰沙漠车是专门在沙漠里行驶的,要想进入沙漠纵深,非这种车不可。
车上的人也下来了。大家大眼瞪小眼,都没了主意。还是在昨天,他们听说物探局有一种奔驰牌沙漠车,经常到和田市买东西。于是几个人就在和田市满街转悠,好不容易碰到了物探局的车。但人家答应只能把东西给捎过去,人是无法再捎带了。
队长严江征不能跟着别人干瞪眼。他劝大家耐心等着。自己带着维吾尔族小伙子买买提明,到村里去找老乡想办法。双方磨了半天牙,在想不出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村里只能把一台铁牛28式拖拉机租给他们。队员们像得到宝贝一样,个个脸上露出了喜色。然后他们分坐在吉普车和拖拉机上,继续前进。
严江征
和田河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偏西的位置,南北流向。它是昆仑山北麓最大的河流,全长806千米,上游有两条源流:一条是发源干喀喇昆仑山北麓的喀拉喀什河,一条是发源于昆仑山北麓的玉龙喀什河。这两个源流都是靠高山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再流入和田河的。据有关部门资料记载,每年盛夏季节,高山冰雪融水期,和田河的水可以直穿400多千米的沙漠,注入塔里木河。平时约有9~10个月,只流到和田市以北便消失而处于干涸状态。这就是说,每年洪水季节,泛舟和田河是完全有把握的。再说,自古以来,和田河就是人们从南到北穿越这片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唯一通道。
但那都是骑着牲口沿岸而行,或是开着车或拖拉机,顺着干涸的河床行驶的。文字记载和口头传说却从来没有提到划着船瀑流和田河、穿越沙漠的。
为了有把握起见,探险队事先对和田河的水势,曾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走访,但回答基本都是一个调子:漂流和田河,根本不可能。有的人甚至觉得他们的计划有些可笑。主要理由是:和田河下游河道宽阔,流速缓慢,支流繁多,加上沙漠里蒸发力很强,水往往流不到下游就没有了,沿河又有大大小小30多个水库,即使水不消失,也早已被沿途截流。但探险队总觉得百闻不如一见,走访来走访去很难下结论,于是决定亲自深入到沙漠深处、两条源流的汇合口去,在那里安营扎寨,亲眼观察水势,等待洪峰下来,伺机下漂。
和田河
然而,两条源流的汇合口,远在沙漠深处190多千米处,而石油物探局的营地又在汇合口以北60多千米的麻扎塔格山下。既然部分物资已托物探局的车拉往他们的营地,那么探险队的营地也就只好往北推移到麻扎塔格山下,这就决定了漂流和田河,必须先走一半沙漠——挺进麻扎塔格的特殊探险方式。
扎塔格在维吾尔中叫做“坟墓山”。何以叫这个名字,谁也说不清楚。只听说这座山确是穿越沙漠的一道关,过得去的人很少。所以就有传说:坟墓山,坟墓山,活着别想往过翻。不过,到底有多大险情还不清楚,探险队的好汉们也不讲迷信。但一听这“坟墓山”的名字,加上过来的这一段路,其艰难险阻就不难想像了。
正当大家为不断地降温和推车弄得心烦的时候,河边拖拉机上的两盏大灯泡忽然都被烧坏了。驾驶拖拉机的小伙子老大不高兴。怕连整个机器全报废到沙漠里,因而不愿意再往前走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的心更加凉了半截。原因是,这次探险他们选在8月的盛夏。前几天他们了解到,和田河的两个源流,到8月10日止,只出现过一次很小的洪峰,大的洪峰还没有来,他们必须赶在大洪峰到来之前,就到达“坟墓山”。不然错过机会,整个漂流活动就会告吹,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后来,他们干脆把吉普车和拖拉机调了个位置,让拖拉机那宽厚高大的轮胎在前边开道,吉普车跟在后边,开着大灯给拖拉机照亮。但这样还不行,主要是汽车爱开锅,刚走了不到3千米路又开锅了,只得停下来再降温。
天本来就很黑,星星被浓云遮住难以露面,只有汽车的两盏大灯照出两道粗粗的光柱,但在空旷的沙漠里,仍然显得很小很弱,大灯一灭,更是伸手不见五指,有时不得不打着手电筒。为了不耽误过多的时间,有人提出让拖拉机多出点力,拴条钢丝绳,拖着汽车跑。汽车不必再发动,只用大灯给拖拉机照亮。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互相取长补短吧。
然而好景不长。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叫做“屋漏又遭连夜雨,船迟偏遇打头风”。越往沙漠深处,路越难走。有时遇到几十里的起伏沙丘,人必须下来跟在车后步行。有时车陷进沙窝,汽车不得不重新发动起来,同拖拉机一起使劲,仍拱不出去,又得人动手,连挖带推,往往累得大家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有一次,他们把车刚推出沙窝,老天爷又来作怪,嗖嗖地刮起风来,越刮越大。接着,豆大的雨点也噼哩叭啦地打下来。时间已近午夜,气温急剧下降。刚才被汗水湿透的衣服,顿时变得冰冷冰冷,贴在身上。尽管大家都加了一层衣服,但还是冻得咬紧牙关,直打哆嗦。好在雨下的时间不长,一会儿就过去了。至中午12时许,终于到达麻扎塔格——“坟墓山”。
坟墓山实际上只有100多米高。山顶平平的,但却长达100多千米,横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央,与和田河正好形成一个“T”字。这座东西走向的山,乍一看并不起眼,细一观察,却独具特色。它是由南北两座并列的山脉组成的。南边的是红色的火成岩,北边的是白色的沙质风化岩,因而当地人又叫它“红白山”。在山的最东头,也就是和田河的西岸上,有一座公元7世纪吐藩人修建的城堡,城墙是用红土和胡杨树枝分层夯成的,面积比长城的烽火台稍大些。登上古城堡向四下环顾,景色也十分迷人。在午间阳光照耀下,一望无际的沙漠,金灿灿明晃晃。紧贴东边,和田河像一条泛着白光的银链,由南往北。镶嵌在辽阔的沙漠里,两头都望不到尽头。靠西边,红白两道山梁,犹如两条巨龙,既像把头扎到河里吸水,又像骤然跃出水面,向西腾飞,给人以壮观而神奇的感觉。但正如前边所说,人们要想一睹它的尊容也确非易事,必须经过七灾八难,弄不好把性命搭进去,也是常有的事。
说怪也怪。就在探险队观赏完周围的景色,从城堡上下来,准备去和田河下漂时,天又突然变化,一场暴风夹着雨。卷着沙,铺天盖地而来。气温也骤然下降。这次他们把所的有衣服都加上了,并躲进了帐篷,钻进了睡袋,但仍冻得要死。昨夜雨后患感冒的人,这会儿更加严重,全身不停地打摆子。直到第3天上午,天气大晴,帐篷里的温度一下上升到50℃以上。这时,他们似乎才尝到了沙漠的脾气,也似乎悟出了这座麻扎塔格——“坟墓山”的含义。但毕竟他们征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