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气候温和,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一月份平均气温-18.3℃,七月份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温度35.9℃,极端最低气温-36.6℃,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全年降雨量为365.1毫米,而且主要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 90%。全年的无霜期104天,冬天有180天的冰雪期。

img42

浑善达克沙地

正是由于浑善达克沙地气候较为温和,人们对其的科考和探险活动较为频繁,所以对它的了解也较多。根据较广泛的含风成砂地层的野外调查与有关室内样品分析结果,浑善达克沙地至少形成于晚第三纪。当时受暖干亚热带动力高压控制和较弱东亚季风影响,出现温暖干旱荒漠,半干旱草原及木森林草原之间的环境变化,形成亚热带红色季风性沙漠沉积。第四纪,受东亚季风及其变迁影响,环境在温带荒漠草原至森林草原之间波动变化,出现一系列活化,沙漠扩展与沙丘固定,沙漠收缩的波动过程,形成温带黄色季风型沙漠沉积。

浑善达克沙地多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沙丘大部分为垄状、链状,少部分为新月状,呈北西向南东向展布,丘高10~30米,丘间多甸子地,多由浅黄色的粉沙组成。

沙地的景观分为固化沙地阔叶林景观、固化沙地疏林景观、沙地夏绿灌木丛景观、沙地禾草木景观、沙地半灌木半蒿类景观及流动沙丘或裸沙景观。晴空万里的朗朗秋日,金色的沙地被五彩的灌木丛点缀得绚丽多姿。沙地上灌木种类繁多,沙榆、红柳、小灌木林、优良牧草和药用植物相依相伴。

img43

沙 狐

野生动物更是门类繁多,常见的有狼、沙狐、獾子、山兔等达50多种。浑善达克沙地克旗段南部有短小的内流河、小湖泊和沼泽地,是达里诺尔湖主要的水源涵养地。浑善达克沙地的沙丘间多生以沙榆为主的乔灌木和多种草本植物,是维护沙地生态的主要植被,所以,这一地区又被称为“疏林沙地”或“疏林草原”景观。

在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的克旗达尔罕乌拉苏木,生长着大面积的以沙榆为主的沙地疏林,万物复苏的春天,沙丘间的株株沙榆吐露出嫩绿的榆钱,让死寂的沙地充满生机;烈日炎炎的夏日形态各异的沙榆枝叶相连,为茫茫沙漠撑开绿荫;霜冻后深秋,橘红色的树叶又让沙地层林尽染,景色宜人;白雪飘飞的寒冬,这些沙榆又成为防风固沙的勇士,迎风傲雪昂然挺立。

自达尔罕往东相隔二十几千米的白音敖包国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3.6万亩世界珍奇树种———沙地云杉,此树属常绿乔木,极耐寒冷和干旱,既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又能防风固沙、保护草原。沙地云杉不仅创造了沙漠生命的奇迹,还以其不畏严寒、傲然挺拔的雄姿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此树由于生存年代久远且具有极强的固沙能力,因此被称为沙漠上的“绿宝石”、“生物活化石”。

img44

沙地云杉

近年来,在浑善达克沙地克旗响水电站周围的沙丘上,专家又发现了大面积杜松和油松混交林,面积达3万多亩。杜松和油松属亚乔木,是抗旱固沙的优良品种,在固定沙丘上和半固定沙丘上都可以生存,但在我国北方很难见到成片的杜松和油松原始林。经确认,这片混交林是我国最靠北、面积较大的杜松和油松混交林。

由于沙地自然环境较好,所以这里甚至被称为“沙漠花园”或“塞外江南”。每年三、四月份,湖水刚一化开,大批候鸟从南方飞回,来到查干诺尔湖栖息,在浑善达克沙地的小湖、泡子的芦苇、蒲草中产卵、育仔。

在沙窝子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呢?刚接触浑善达克沙地的时候,人们都会提出这个问题,后来当人们更详细了解了之后,也不禁为浑善达克沙地的未来担心,因为近些年气候变化,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消失,河水断流。一些地方沙化加重,树木枯死,草场退化,正严重地威胁着这片美丽的花园。

对生态的这一变化,人们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不了解其原因,例如有人提出是降水减少的缘故,但是生长在水里的红柳为什么也会死亡呢?浑善达克沙地有许多神奇的地方。德格力图在沙窝子的边上,是一个长满芦苇和蒲草的小湖,在它的周围还有几个类似的小湖。它们是由地下水直接形成的,湖水清澈见底,冰凉刺骨,人们都不敢下去。茂密的苇草长在离湖岸几米远的水里,由于有水的保护,德格力图成了候鸟产卵育仔的好地方。每年四、五月份,大批的候鸟来到那里产卵育仔,此时鹤鸣鸭叫,好不热闹。

在浑善达克沙地的水泡子里,扎汉宫是最神奇的了。它位于德格力图南方2000米的一个大沙丘脚下,是一个直径不到50米的圆圆的小湖。扎汉宫的神奇表现在它的深上(在蒙古语里,宫就是深的意思),倘若问当地老乡它有多深,他们会点着头说:“深,深!没底。”曾有人用15米长的绳子系了块大石头,没有能探到底。更奇怪的是,扎汉宫周围全是沙窝子,流沙会流进湖里,草原的大风也会把沙土吹进湖里,可是多少年来,扎汉宫还是那么深,从来没有被淤塞过。它的水老是那么多,无论天旱天涝总是如此。

在这么小的湖里,有很多的鱼,而且全是清一色的鲫鱼。这些鲫鱼比一般的鲫鱼颜色要黑,个体不算大,但肉味鲜美。在浑善达克沙地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湖,它们都有这种鲫鱼,在过去是给皇上的贡品。

沙地的严峻形势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保护生态的意识增强,沙地所在的锡林郭勒盟已组织力量对沙地进行治理。锡林郭勒盟林业局全体务林人恪守职责,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着力实现生态改善和农牧民增收双赢目标,取得明显成效。仅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全盟就完成林业建设任务803万亩,营造林面积超过了前50年的总和,森林覆被率翻了一番。通过集中连片、点面结合、综合治理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生态移民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落实,全盟生态环境整体上有所改善,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状况明显好转,重点区域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沙源工程区植被盖度较治理前普遍增加30%以上,有些已进行打草、采种、采条利用,形成了新的种源基地和后续产业基地。

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面积减少了460万亩。长420千米,平均宽3千米,总面积183万亩,横跨5个旗县的沙地南缘防护体系基本形成,有效地控制了沙地扩展。与此同时,林业建设促进了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

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220万亩,封育灌草248万亩,退耕地林间种草35万亩,沙地营造黄柳30万亩,以造代育的800万株樟子松苗木平均高度达1米以上,蓄积产值2亿多元。都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多项后续产业起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