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疾缠身

耳疾缠身

有一天,贝多芬正在给学生上课,他对学生说:“你先把上一次学的东西重新弹一遍,看看是否全部掌握了。”

一名学生坐在钢琴前把上次学的东西弹了一遍,正弹着,贝多芬突然说:“你怎么不弹低音部分的旋律呢?重弹一遍!”

那位学生说:“老师,我弹了低音旋律呀!”

于是那位学生又重弹了一遍,但是贝多芬依然感到没有低音部分,于是对学生说:“你的低音处理得不好,应该这样才对。”说完,他让学生起来,自己坐在钢琴边亲自把那一首乐曲弹了一遍,然而使他感到奇怪的是,他自己弹的低音似乎也很弱。

“咦,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钢琴出了问题?”贝多芬看着钢琴说:“怎么低音这么弱,几乎都听不到了。”

“老师,低音并不弱,听得很清楚呀。”他的学生惊奇地看着贝多芬说。

“你说低音很清楚,是吗?和平常一样清楚?”贝多芬看着学生问。

“是的,老师,很清楚。”

“噢,上帝呀!”贝多芬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脸上呈现出一丝恐惧的神情。

“难道是我的耳朵出现了问题?”他暗暗地想,因为这几天来他经常感到耳朵轰隆隆地响个不停。

“天呀,如果真是我的耳朵出现了问题,那我以后还怎么搞音乐啊!”

贝多芬心里有些恐慌,于是他走到钢琴前,又弹了几个很弱的低音问学生:“你听得很清楚吗?”

“是的,老师。”

贝多芬自己却听不清楚,他终于确定是自己的耳朵有了问题,于是,他跌坐在椅子上,对学生说:“今天的课暂时不上了,你回去,下周再来吧!”

学生走后,贝多芬两手捧着脑袋,低着头,半天说不出话来。很快,他脸色苍白,且不住地发抖。

“完了!完了!”他自言自语地说,“我听不到声音了,一个听不到声音的音乐家!上帝怎么和我开这么大的玩笑,我才26岁呀!”

过了好久,他终于镇静下来,想:“也许还能治好,我不妨先去找找医生。”

于是他起身去找附近的一个医生。

医生看了看他的耳朵说:“我看没什么大毛病,你擦一些扁桃油就会好的。”

医生的话让贝多芬感到一些轻松,于是他买了些扁桃油回家了。

贝多芬擦了一个多月的扁桃油,耳聋不但没有治好,反而有加重的趋势,钢琴的低音完全听不到了。

贝多芬又慌张起来,于是他又去找第二个医生。第二个医生仔细地检查了他的耳朵,说可能是患了中耳炎,给他开了许多药。贝多芬问他有没有把握治好,那个医生却不说话。

贝多芬感到很失望,于是决定不吃他开的药。没多久,他听说有个叫亨利的医生很有名,于是就请他来治疗。亨利为贝多芬检查了一遍说:

“您的病不很常见,也许和遗传有关,我能力有限,不能根治您的耳疾,听说现在有种电气疗法,您可以去试一试。”亨利的话使贝多芬感到很痛苦,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听不到声音,该是多么大的打击!不幸的命运开始考验贝多芬。

很长一段时间,贝多芬沉浸在痛苦之中,创作也中断了。每天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不见任何客人。只有里斯常来找他,陪他一起去散步。

在维也纳郊外的森林里,大自然又一次给了贝多芬力量。贝多芬看到那些生机勃勃的树木,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

“难道我就这样聋着过一种平庸的生活,或是平淡地死去?”

这时,贝多芬又想起莱茵河,那条永远奔腾不息充满生机的大河,使贝多芬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是啊,我不能这样麻木下去,也许我还能做更多的事呢!”

贝多芬的作品中有一首《月光奏鸣曲》。这首乐曲,有许多动人的传说,说贝多芬曾在维也纳郊外的森林里,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听一个盲姑娘弹钢琴,然后贝多芬写成了这首曲子。

在月夜的森林中听盲姑娘弹琴,这是个很有情趣的故事。现在许多研究贝多芬的人认为这个故事是虚构出来的,但是贝多芬的这首《月光奏鸣曲》确实是献给一位姑娘的,她就是贝多芬的初恋女友:吉丽达小姐。

贝多芬认识吉丽达的时候,她只有16岁。那是1800年4月的一天,在一位伯爵的家里,贝多芬与吉丽达小姐相见了。贝多芬对吉丽达小姐可谓是一见钟情,当这位有着一副漂亮的容貌,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的小姐,面带微笑和温情向他伸出纤细的玉手的时候,贝多芬顿时神魂颠倒,完全被她迷住了。

不久贝多芬就开始教她弹钢琴,吉丽达对这个其貌不扬、不拘小节的音乐天才也十分有好感,于是两个人就相恋了,那一段日子是贝多芬一生中特别快乐的日子。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

“我的生活又重新愉快起来,和人们的交往也多了,你简直难以相信,这两年来我过的是何等孤独与悲凉的生活。我的残疾到处阻碍着我,我好像一个幽灵一般……如今发生了变化,这变化是一个可爱的姑娘的魅力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我两年来重新遇到的快活的日子,也是第一次让我觉得婚姻可能给人幸福……”

但是事情并不像贝多芬想的那么顺利,吉丽达小姐的贵族出身,与平民出身的贝多芬之间,似乎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贵族的观念中,平民的后代是绝不能与贵族的后代结婚的。因此没过多久,两个人的爱情就如昙花一现消逝了,吉丽小姐嫁给了一位属于她那个阶层的伯爵,然后,他们去了意大利。

但是贝多芬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姑娘。贝多芬去世之后,在他书桌的抽屉中,人们发现了吉丽达的画像。后来吉丽达又回到维也纳,来找贝多芬,为的是帮助她的丈夫,贝多芬马上就答应了。后来他对朋友解释说:“他虽是我的敌人,但我要尽力帮助他。”

失恋和耳疾的痛苦,使贝多芬极其绝望和沮丧。在医生的劝告下,贝多芬离开了城市,来到了一个乡村疗养。当时正是4月,越过一望无际的田野,可以看到远处的多瑙河和喀尔巴阡山的迷人风景。新鲜的空气和阳光,碧绿的田野,愉快的散步以及温泉洗浴,给他带来了不少慰藉,也减轻了他许多的痛苦,有时他甚至完全沉浸在迷人的风景中了。

贝多芬在乡下的时候,只有他的学生里斯还经常去找他上课。饭后,里斯总要陪贝多芬去散步。那一次他们正走在田野边上,里斯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了笛子的声音。他放眼望去,有个牧羊人正在树林里吹笛子,他的曲调带有明显的乡土特色,很有个性,里斯被迷住了,赶忙让贝多芬也一起欣赏。于是两人一起听了半个小时,贝多芬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他什么也没有听见。为了不使贝多芬伤心,里斯赶忙强调说自己也什么都没有听见,但是贝多芬依然很沮丧,一句话也不说,朝住处返回去。

两个月过去了,贝多芬几乎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了,疗养一点效果也没有,他的心情愈发的抑郁。在极端的绝望中,他给弟弟写了一个遗嘱,在遗嘱中写道:

“我就这样向你们告别了……我去了,几乎和来时一样。最大的勇气——在美好的夏日里多次激励过我的,如今也消逝了。啊!万能的上帝,让我享受一天真正的快乐吧!——什么时候我再能听到欢乐深远的回声,能够再次在大自然与人类的宇宙中享受到这种欢乐?——永远不?不!……噢!这太残酷了!”

写完遗嘱,贝多芬回想自己二十多年来拼命奋斗的经历,禁不住热泪长流,难道这么多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吗?难道我就这样半途而废绝望地死去?

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了去世的母亲,浮现出了母亲在病中看见他而露出的笑容。不,我不能这样绝望而却步自杀,为了母亲这么多年的殷切期望,我应当活下去,更加努力地活下去。我必须克服所有的苦难,就像那条永不停息的莱茵河一样,坚强地活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相信,艺术是不会抛弃我的,我一定能够成功!

终于,一股强大的力量从他心灵深处喷涌出来,战胜了他的绝望和恐惧,贝多芬又一次充满了信心。

“真是可耻呀,我怎么会想到死呢!”他对自己说,“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珍惜的呢?还有什么比艺术更使人留恋的呢?没有痛苦的艺术还算什么艺术?活下去,继续作曲,我的生命并不只属于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