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留天才

挽留天才

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生活中却不那么称心。因为他的性格直率、脾气不好,加上又不会与人打交道、奉迎周旋,使他得罪了不少人,因此,贝多芬的生活经常陷入危机之中。正当他为生活发愁的时候,一天,里斯忽然跑来找他,并且带来了一封信。

贝多芬拿过一看,这封信是从德国南部的一个城市寄来的。原来,拿破仑的弟弟在那个城市执政,他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于是发出了邀请,请贝多芬担任他的宫廷乐队队长,酬金十分丰厚,工作又很轻松,一年只需要指挥几场音乐会。

里斯问贝多芬:“您想去吗?”

贝多芬说:“我并不想离开维也纳,这里是音乐之都,有这样好的艺术氛围,但是,在这里生存太艰难了,而且周围始终有人作对。”

里斯说:“虽然这里的艺术氛围很好,但是不能使您安下心来创作。德国的工作很轻松,也许有利于您写出更多的作品来。”

贝多芬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只要能够安心创作,到哪里都行!”

里斯问:“那您准备离开维也纳了?”贝多芬说:“是的,我想尽快就动身,先去和大公爵告别一下。”

贝多芬便去和大公爵告别。这位大公爵是奥地利皇帝的弟弟,他十分喜爱音乐,是贝多芬的学生,他和贝多芬之间有很深的友情。他告诉贝多芬不必拘于宫廷中的礼节,就像朋友一样相处。

大公爵听说贝多芬要走,大吃一惊,说:“亲爱的贝多芬,难道维也纳的音乐氛围不够浓吗?难道这里的风景不美吗?为什么要离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音乐之都呢?”

贝多芬说:“大公爵先生,说心里话,我很喜欢维也纳,但是我在这里树敌太多,而且经济十分困难,工作也很难找到。”

大公爵说:“哦,我明白了,让我来处理这件事情,您只管留下来好了。”

于是,大公爵把贝多芬要走的消息告诉了维也纳的权贵们,他们听说贝多芬要走,都感到震惊。一位亲王说;“贝多芬是维也纳的骄傲,是海顿和莫扎特当之无愧的继承人,维也纳必须要有贝多芬。因此我们要尽力留住这位大师。”

大公爵说:“我也是这样的意思。贝多芬要离开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紧张,所以我们应该先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大公爵又说:“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组织一个筹资团体,专门为像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天才提供资助,大家以为如何?”

于是,维也纳的一帮权贵们成立了一个组织,每年给贝多芬提供一定金额的资助。他们签订的合同中写道:“贝多芬先生作为一个音乐家,具有非凡的天才,给维也纳带来了荣耀。因此,只有尽可能消除他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因而决定:必须保障贝多芬的日常所需,不使他遭受生活贫困之苦,以保证他的音乐天才得以充分发挥,所以,我们每年向他提供资助4000金币。”

就这样,贝多芬留在了维也纳,能够轻松而自由地进行创作。这使人想起了已故大师莫扎特,他一生不愿臣服于人,不愿拿作品换钱,却为生活所累,因而英年早逝。而贝多芬的命运似乎好一些,但是这笔钱也不能顺利地到贝多芬手中,许多权贵都找借口搪塞,只有大公爵一直给予贝多芬支持。

这种资助也为贝多芬招来了许多的麻烦和不快,使贝多芬依然感到很失望、很苦闷,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自己能够做伟大的事业,却没有什么进展。我指望生活有保障,但可怕的环境却使我难以达到。天啊!可怜的、不幸的贝多芬。”

在困境中,贝多芬依然没有停止创作。不久,他又写出了第六交响曲《田园》。这一部交响曲,是他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贝多芬是一个大自然的真正爱好者,童年时代所熟悉的莱茵河的景色,他始终不能忘怀。《田园》就是贝多芬为大自然写的一幅“风景画”。

这部乐曲中有潺潺的流水、有金黄的麦田、有林阴小道、有青山鸟鸣。在这部交响曲中,贝多芬应用了许多自然主义的手法,包括对声音的模仿,如雷声、鸟鸣等,同时也进行了浪漫主义的处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在贝多芬所有的音乐作品中,这部交响曲最能体现他的自然观和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