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章”的休止

“乐章”的休止

1827年3月上旬,暴风雨袭击了贝多芬所住的“黑衣西班牙人公寓”。贝多芬躺在病床上,看一些从前的乐谱来消遣。这一天,他的秘书拿了一本歌曲集,递给了贝多芬。对他说:“您还能记得一个叫做舒伯特的年轻人吗?”

贝多芬摇了摇头,来访问他的人太多了,他一时想不起来。

他的秘书说:“您忘了吗?有一次一个小伙子见了您,半天也说不出话来,最后写字也写不出来,只留了一本乐曲本。”

贝多芬说:“想起来了,他叫什么名字?”

“舒伯特,他把您尊敬得就像神明一样。他的作品我看了一遍,非常优秀,我认为维也纳能继承您的事业的,恐怕只有他了。他也是一个作曲的天才,您瞧,乐谱都在这儿,您自己看吧。”

贝多芬接过了乐谱,每天躺在床上一首一首地看,眼里闪着喜悦的神情,看得出他很喜欢这些乐曲。他对秘书说:“这里有神圣的闪光!和我谈谈这个年轻人。”

他的秘书说:“舒伯特生长在维也纳,他十分敬重您,却由于性格内向,始终不敢来见您。他曾经在路上碰到过这位他一直景仰的大师——您,但由于过度紧张,他只留了点作品给您,没有能更好地交流。”

贝多芬说:“这是个天才,等我病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看他。”

这时,他的侄儿卡尔来了,他对贝多芬说:“伯父,我就要到军队里去了,所以我们可能会分别一个时期。”

“什么?你想去参军?”贝多芬十分意外,“卡尔,你最好哪儿也别去了,还是留在我身边吧!”

然而卡尔没有听贝多芬的话,还是去参军了。这又给贝多芬一次击,他身边惟一的亲人,也在他重病的时候离他而去了。

贝多芬在病床上过了一年之久,动了好几次手术,身体一天天地坏下去了。这时他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苦,过多的医疗费用,使他陷入了贫困的深渊。

那些昔日曾经来登门拜访的权贵们,早已不露面了。贝多芬的许多学生也都没有影子了,侄儿也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孤单地同疾病做斗争。

贝多芬连房租也交不上了,医疗费也欠了许多。这时他忽然想起伦敦有人请他去演出,于是让他的秘书写了一封信。

伦敦的朋友们接到信后,立刻为他寄了些钱过来,这多少使贝多芬好受了一些。

正在这时舒伯特来访了。贝多芬赶忙让秘书把舒伯特请进来。说:“舒伯特先生,我很早就想去拜访你了,可是一直不能离开这病床。我的生命也快要结束了,我很想多看一些你的作品,可是无能为力了,你好好努力吧,你一定能够驰名世界的!”

舒伯特看到贝多芬憔悴的面容,心中十分痛心,又听贝多芬在赞赏他的作品,很是惊喜,禁不住泪流满面地握住这位大师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秘书走进来说:“别谈那么久,会影响大师病体的。”于是舒伯特就告辞了。

贝多芬的病还在一天天加重,这时他的秘书建议说:“您还是留一份遗嘱吧!”贝多芬知道去日无多,于是就点头答应了。

贝多芬在纸上写道:“我的侄儿卡尔,是我惟一的继承人,所以我的全部遗产,完全归卡尔继承,特立此遗嘱为凭。”

贝多芬很吃力地写完了遗嘱,交给他的秘书,然后凄然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握笔。”

过了一会儿,他又睁开眼睛说:“喝彩吧,这一幕喜剧终于要收场了。可惜我这一生,只写了几个音符。”

他的秘书请来了神父,为贝多芬举行临终时必须进行的宗教仪式。仪式完了。贝多芬说:“谢谢你,神父。”

此后,贝多芬进入了酣睡之中,整天地昏睡不醒。

3月26日,忽然间又来了一场狂风暴雨,暴雨夹着冰雹满天飞舞,窗外白茫茫的一片,然后是一阵巨雷声。沉睡着的贝多芬忽然间被雷声震醒了,他睁开眼睛,紧握着拳头,想要在床上撑起来,然而却倒在床上了。

就这样,这位凭着他的顽强毅力战胜无数苦难的大师,就此而长逝了,享年57岁。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另一位天才舒伯特也去世了,年仅30岁。

贝多芬去世之后,维也纳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举行葬礼的时候,为了表示哀悼,各学校都放假了,参加送殡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抬灵柩的人,是当时很有名的音乐家,扶着灵柩的,是贝多芬的学生和那些晚辈的音乐家。他们都静默不语,其中也有舒伯特,他显得十分悲伤。

哀乐奏起来了,大家唱着贝多芬的庄严的歌曲,缅怀这位大师的丰功伟绩。葬礼惊动了维也纳,灵柩所经之处,挤满了市民,权贵们也都出来了,目送着贝多芬的灵柩走过。据说,参加葬礼者有两万余人。由于交通堵塞,该市还出动了军队维持秩序。

在阿尔泽尔街的教堂最后的仪式结束之后,灵柩由马车运往魏林公墓。在公墓门口,由著名演员朗诵悼词:“他是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伟人。他一直以爱心对待所有的人……他很孤独,这是因为在艺术上没有人能和他并驾齐驱。他为爱而生,也因此而死,所以他可以永在于人们的心目中。”

贝多芬昔日的朋友们,在墓地朗诵了他们写的祭文和诗作。这些挽诗和祭文,使大家感动起来。于是听到了全场一片呜咽的哭泣声。其中一位诗人的祭文这样写道:

“他是一个艺术家,有谁能跟他并肩站在一起呢?……

他是艺术家,在任何方面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他不肯随便和人家接近,因为他不肯趋向人流。

因为他没有交到可以和他较量的人,所以他生活在孤独中。

他尽管孤傲,但仍富有人情味,他爱家人,也爱这个世界……”

人们对他的死,写了不少诗歌。其中有一首的最后两句是:

“像他那样赶时间的人,时间不会毁了他。”

的确是如此,他死后一百多年来,乐坛上各种主义、各种流派让人们眼花缭乱,但贝多芬的音乐至今仍然权威地缭绕在人间,而没有失去它的魅力。

贝多芬以其顽强的毅力和杰出的天赋为音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那种雄伟不屈的力量,征服了整个世界。他是神,是理想的化身,他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创造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永远不能穷尽的世界。

现在维也纳的广场上,贝多芬的青铜纪念碑巍然屹立。维也纳、波恩都有他的纪念馆,保存着他的遗书和手稿。维也纳郊外的墓地里,镌刻着金字的白色大理石墓碑,接受着世界各地游人的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