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功企业领袖的专注策略

成功企业领袖的专注策略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已经历了很多,获得成功的企业领导,若你能经受得住忽悠,将你的财力、人力、智力集中于你熟悉的业务上,不去想远,专注于做精做细,不去想大,专注于做强做实,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想做大,企业却已变大,你没想久远,企业却已变成百年老店,在行业中你有话语权,员工的骨子中渗出了对你的信任,家人靠着你既有今天,也有明天。

成功企业领袖的专注策略

几天前,有位从事纸业多年的朋友带着他的几位助手找我,开门见山提出,现在遇到了决策难题,希望能帮助解答。我听后,笑笑说:“你说出来咱们共同讨论”。他说:“纸业竞争太激烈,利润越来越薄,往下走,真难!助手们鼓励做其他项目,已找了几个,但下不了决心,因为以前从事过装修、包装、组装过电子产品、搞过贸易,失败多于成功,扔的钱比挣得多。自从事纸业以来,企业才有了发展,有了积累,虽然发展不快,但总有增长,稍有规模以后,谈项目的、上门融资的、鼓励包装上市的,蛮热闹。我被忽悠的有点心动,好在知道自己能干啥,但经不起众人的架说,有两个项目已论证过,还真不错,面对重大决策,犹豫多时,拿不定主意,今特来向老师请教。”

我听后很有感触,人啊!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是人之常理,可以理解。而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还揣摩地里长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别人怀里的,心思太多了,结果就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种事例太多了,他恰是这种心态。

我说:“对于你提出的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很多人向我提过,我的回答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多元化不好,专业化是对的。”为什么这样讲,一是今天市场的分工越来越细,做精做细的人才会赢,而专才能精,熟才会巧,能会产生细。不熟不做,不精细难以持久是经营至理。二是转行的选择不仅仅是项目好,别人能做的,不一定适合你,环境、机遇、财力等客观因素,即使完全具备,人的因素,特别是领导者本人胆识、魄力、知识结构是否具备多元化要求,更为重要。多元化成功的企业,大多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成功,特别出彩的企业,一定有卓越的领袖级人物。但是他们若去做专业化,也许更显成就。王石的万科由多元化回归专业化,华为只做通讯设备制造商,因为他们明白专注的道理、多元的利与弊。三是企业多元转型,同一个人换行业的经历是一样的,只有经历了失败才能认清自我,多研究别人的失败,就会对多元化多份警惕。

以上虽然是在回答别人的问题,实际上是说自己。记得1998年我做企业厂长时,很清楚专注的重要性,但为了做到主业突出,用了五年时间。当时军民品共五大系列产品,产业跨度较大,只有军品和一个民品有利润,其余的一个规模不大,勉强持平,另两个巨亏,但基于国情,扭亏最有效的通用方法是减人,或关门走人的方式,不可能实行。只能尽全力在主业上,亏损的业务设法让其少亏,先维持。几年之后,主业突出了,可以消化富余人员时,方实施加减法,这样的方式,虽平稳,但代价太大,不可取。如果我今天还是厂长,我不敢也没有能力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业务。

几年来亲历两位朋友的发展启示也是如此。

一位是做调谐器金属外壳的朋友,产品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价值低,每个只赚几分钱,就这他专注于此行业13年。三年前年收入已过8亿元,在新加坡上市,规模全球第一,几乎主宰了这个行业。他的成功就是注意力集中做一件事。

另有一位朋友文化不高,不善言谈,用他的话讲“他本人只会笨做”。八年前开始做印制板,由纸板到双面板、多层板、柔性板、微带板、特种板,从几个技术人员发展到全国最大的特种板研究所。由于市场牵引和专注,上个月我们见面时,他已告诉我两年内收入可超过10亿。我见证了他的发展,看了他的工厂规模,我相信,他可以做到。我知道,他的成功也得益于专注。

2007年国庆节,我们大学同学毕业25周年聚会,全班52人,来了42人,国外工作的也赶了回来。当我们互相介绍25年的变化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学毕业后,继续读研、读博或出国的7位同学,几乎都已事业有成,在行业中有话语权,证明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道理。毕业后在一个单位或在本行业中踏踏实实做事的23位同学,基本上都已是行业中的优秀人才。毕业后换工作单位四次以上的几位同学,仍在西瓜与芝麻之间不断重复选择,个别生活仍比较困难。(www.daowen.com)

其实人的路是自己走的,命运在自己手中,还是由别人掌握,完全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就是什么。选择了就要专注,就要一心一意,否则一个又一个教训等着你,例外是个别的。

我毕业后一直在企业工作,事业的成功,培养了我的自信,也养成了我的自负。自以为以现在的能力、信心、认真程度,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是弱者。在政府三年的磨砺,今天才明白,自己的长处在企业,若我继续在企业工作,可以肯定自己价值的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发挥的作用,比现在要大。但已经选择了,只能走下去。

明白了就要总结,告诉别人认清自己,把握自己。舞台大了好,还是小了好,企业大了好,还是小了好,没有定论,适合自己才是恰当的。杨澜在经历了阳光卫视失败之后,讲过一段感言“一个人适合做的事情是很少的,你把自己的那几件事情干好了就足够了。人能了解自己,那是最大的智慧。”

择业是人生大事,当你面对这样的选择,一定要先清楚自己,知道社会是现实的,你一旦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所谓的“人挪活,树挪死”,在今天中国竞争如此惨烈的现实中,并不是普遍真理。不要只津津乐道那些换来换去成功的人,他们是成功的,又是特殊的,某种环境和机遇成就了他们,只是众生中的个别现象,不是大多数,你若要做个特殊的人,不是不可以,那必须准备承受比别人更多的磨难,承受更大的压力,当忍耐力、能力、自信心与机遇交汇时,你会成功,这也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对年轻人而言是无奈,是挑战,是机遇,是痛苦的,但追求的过程却是快乐的,人生的享受恰恰就是这种追求。问题在于你做好了承受这种压力的心理准备了吗?

对于已经历了很多,获得成功的企业领导,若你能经受得住忽悠,将你的财力、人力、智力集中于你熟悉的业务上,不去想远,专注于做精做细,不去想大,专注于做强做实,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想做大,企业却已变大,你没想久远,企业却已变成百年老店,在行业中你有话语权,员工的骨子中渗出了对你的信任,家人靠着你既有今天,也有明天。到了此时,你会真正感受到奋斗中的艰难是至高的快乐享受。

享受管理就是指正确选择之后向成功奋斗的艰难过程,而并非成功之后的举杯!

(本文系作者为2008年《方圆管理》总第2期写的刊首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