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支付系统发展历程回顾

国内支付系统发展历程回顾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作为支付清算系统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建设。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同城跨行清算的支付中介,集中为同城范围内各种代收代付银行机构最终清算资金,成为我国重要的跨行支付系统。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国内支付系统发展历程回顾

从195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借鉴苏联的结算模式和经验,建立了全国联行往来制度。至80年代初,我国国内人民币异地结算和清算业务基本上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办理。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作为支付清算系统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建设。

1.同城清算所

198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召开全国银行同城票据交换经验交流会之后,在全国2500 多个县级以上城市陆续建立了同城票据交换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同城跨行清算的支付中介,集中为同城范围内各种代收代付银行机构最终清算资金,成为我国重要的跨行支付系统。有的城市还建立了同城实时清算系统。

2.异地跨行清算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关于改革全国银行联行往来制度的实施办法》,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其基本内容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自成联行系统,跨行直接通汇,相互发报移卡,及时清算资金。这一阶段,各专业银行相继建立了行内的分支机构之间的支付清算系统,即“手工联行往来”,银行本系统的通汇行之间的资金账务直接往来,跨行清算业务实行相互代理。这项改革,对于中国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国内商业银行未完成商业化前的称呼)严格分清资金,加强信贷规模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技术性差错。

1987年4月1日对联行清算和跨行清算办法又作了进一步改革,确定改为跨系统汇划款项一律划交有关行转汇。各专业银行的大额汇划款项通过中央银行转汇和清算资金时,应按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机构设置情况,分别采取“先横后直”“先直后横”和“先直后横再直”等转汇划款方式进行核算处理。这样进一步分清了专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对强化货币和信贷的宏观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减少了清算差错,提高了工作质量,但也增加了联行转汇的环节。

3.电子联行跨行清算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着手建设卫星通信专用网,与此同时开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全国电子联行往来系统,于1991年4月1日投入试运行,并逐步实现了“天地对接”和“业务到县”,异地跨行资金通过电子化手段进行汇划,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加快。这次联行清算制度改革,由中国人民银行控制汇差资金,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以电子联行代替手工联行,专业银行跨系统和系统内大额汇划款项全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汇划并清算,中国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成为我国银行业异地跨行资金汇划的主渠道。

全国电子联行系统采用卫星通信技术,在全国总中心主站和各地人民银行分支行的小站之间传递支付指令,处理包括全部异地跨行支付、商业银行行内大额支付以及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资金划拨等业务。人民银行各分支行以及所有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开设有账户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都可以参加电子联行系统。在业务处理上,沿用了传统手工联行的基本做法,但仅办理贷记支付业务。

由于利用了卫星通信,其传送支付信息的速度迅速加快,但各卫星小站接收电子联行业务以后需要将电子信息转换成纸凭证信息,通过人工方式传递到商业银行,存在“天上三秒、地下三天”的问题。为此,9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开始进行了电子联行“天地对接”工作,将电子联行小站主机与商业银行终端机构相连接,实现了商业银行直接发送电子联行业务,资金在途时间由7~10 天减少到2~3 天以内,加快了业务处理,加速了资金周转。鼎盛时期全国电子联行的通汇网点达1924 个,系统平均每天转发往账17 万多笔,金额达1 500 多亿元,成为当时中国金融机构办理异地资金汇划的主渠道。(www.daowen.com)

但电子联行系统也有其缺陷:由于技术问题,电子联行系统只能处理贷记业务,不能处理借记业务,无法完全取代手工联行系统;电子联行系统虽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水平,但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天地对接”没有完全实施到位,速度仍较慢;未与金融市场有机结合,不能有效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运行不够稳定,设备老化,故障时有发生。

4.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

2002年3月,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挂牌成立,推行统一“银联”标识卡,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我国银行卡联合发展的运营机制问题,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目标,银行卡逐步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18亿张,人均持有银行卡1.36 张。2005年至2008年,我国银行卡支付占社会零售消费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0%、17%、21.9%、23%,逐年提高。

5.现代化支付系统跨行清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经济主体和不同地域之间的资金流通日趋频繁,急需快捷、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服务。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我国支付清算需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自主开发建设的,能够高效、安全地处理同城、异地各种跨行支付清算业务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建成运行,实现了我国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完成了我国异地跨行支付清算从手工联行到电子联行,再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飞跃。这不仅是我国支付体系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与此同时,近年来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都相继建设运行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的行内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据集中。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将逐步形成一个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所并存,支撑多种支付工具的应用和满足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支付需要的中国支付清算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