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单位,因此,会计要素也可以称为会计报表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在期末时点资金运动的情况和企业在该时点的财务状况,属于静态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则反映企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属于动态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单位,因此,会计要素也可以称为会计报表要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企业在期末时点资金运动的情况和企业在该时点的财务状况,属于静态要素,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则反映企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属于动态要素,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事项。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形成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买存货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就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因此而确认存货资产。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但实际上被企业所控制的资源。

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通常在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属于企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所有权,在有些情况下,资产虽然不能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有其所有权,但企业实际控制了该资产,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如果企业既不拥有也不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例如融资租赁租入的资产,所有权不归企业所有,但是企业对融资租赁租入的资产拥有实际控制权,也应该确认为该企业的一项资产。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形式。

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例如,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购置的固定资产等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制造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对外出售后收回货款,货款即为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例如在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一批已经毁损的存货,虽然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存货项目,但是由于该批存货已经毁损,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应该再作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例题2-1】下列关于资产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B.有形的

C.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D.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案例解析】ACD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中没有说资产一定是有形或者是无形的,也就是说资产可以表现为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没有具体形态的资产。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不仅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到,能否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证据表明,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企业购买或者生产存货、购置厂房或者设备,只要实际发生了购买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认为符合资产可靠计量的条件;如果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尽管没有实际成本或者发生实际成本很小,但是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话,也被认为符合其资产的可计量性的确认条件。

【例题2-2】下列可以确定为企业资产的有( )。

A.购入的无形资产 B.已经毁损无使用价值的存货

C.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D.计划下个月购入的材料

【案例解析】AC

A选项“购入的无形资产”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B选项“已经毁损无使用价值的存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C选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企业没有所有权,但企业实际控制,因此确认为企业的资产;D选项“计划下个月购入的材料”不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不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

3.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者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者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拥有除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用具、土地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需要注意的是商誉虽然也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但是由于商誉不具有可辨认性而不能作为无形资产确认。

【例题2-3】下列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

A.企业办公用品 B.存放在仓库的存货

C.存放银行的存款 D.企业办公楼

【案例解析】ABC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强调的是,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会形成负债。例如,企业应该承担的一项应付账款债务,该债务的形成是在企业发生了购买货物的交易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在没有发生任何交易或者事项之前是不可能产生负债的。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所谓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经承担的义务。过去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一定形成现时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一定不会形成现时义务。例如企业因购买货物未支付货款应该承担的一项应付账款债务,随后进行偿还,在现在时点或者现行条件下,企业就不负担义务,也就不能称为现时义务;相反一直没有偿还,在现在时点或者现行条件下,企业就负担偿还的义务,在现在时点或者现行条件下企业负担偿还的义务才是现时义务。

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的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入款项形成的借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交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地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例如企业销售政策中,对于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预期未来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发生的支出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也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企业在履行义务时没有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或者实物偿还,以提供劳务的形式偿还、转移资产和提供劳务相结合、举借新债务偿还或者将负债转为所有者权益。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不仅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导致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对于流出的经济利益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例题2-4】预收的购货款应作为企业的( )处理。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所有者权益

【案例解析】B

由于企业预收货款事项形成了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在未来向客户供应货物,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且相应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按照预收货款的金额进行清偿,故预收货款应该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负债。

3.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1年以上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除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例题2-5】下列关于负债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B.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也应当确认为负债

C.清偿负债的形式有现金或者实物偿还、以提供劳务的形式偿还、转移资产和提供劳务相结合

D.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中偿还的负债

【案例解析】ACD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是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的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又称为净资产,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所有者权益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是一项永久性投资。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企业一般不需要偿还投资者,因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在企业存续期间一般不存在偿还问题。

(2)企业清算时,因为所有者权益是剩余资产的索取权,所以所有者权益置于债权人权益之后,即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有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债权人只有获取企业用以清偿债务的要求权,而所有者享有分配企业利润的权利。

【例题2-6】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本质的不同是指( )。

A.两者性质不同 B.两者对是否偿还要求不同

C.两者享受的权利不同 D.两者对清算资产的求偿权顺序不同

【案例解析】ABCD(www.daowen.com)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符合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分为实收资本(或者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出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中反映。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也就是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出资。

其他权益工具是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各种金融工具,比如:优先股、永续债。

资本公积主要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部分,以及部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如股份支付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形成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即部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等。

留存收益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统称,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中累计提取的各种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存于以后年度分配或待分配的利润。

【例题2-7】下列关于所有者权益要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B.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债权人投入的资本、留存收益等

C.企业不需要清偿所有者权益,除非发生减资清算

D.权益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优于所有者权益

【案例解析】B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债权人投入的资本构成企业的负债。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商业银行对外提供贷款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如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收取现金,部分抵偿债务,最终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例如,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也导致

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而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3)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所有者投入资本也可以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经济利益的流入与收入无关,不应当确认为收入,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2.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以下简称“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3.收入的分类

按照收入的性质,收入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收入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一般占企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影响;其他业务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一般所占比重不大,相对居于次要地位。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却是相对的,同是资产的出租收入,对主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来说,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而对于出租公司来说,则是主营业务收入。

【例题2-8】收入取得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为负债的减少,因此,只要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的事项都可以确认为收入。( )

【案例解析】×

【例题2-9】下列各项中应确认为企业收入的有( )。

A.企业出售库存商品 B.企业出售固定资产

C.企业出售原材料 D.企业出租无形资产

【案例解析】ACD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企业出售固定资产不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故不应该确认为收入,不包括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费用指的日常活动,其界定与收入定义中的日常活动是一致的,费用一般通常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例如,企业处置一项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由于该净损失与日常活动无关,应当计入损失,而不能确认为收入要素。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费用的发生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例如生产产品耗用原材料等;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例如负担长期借款利息等;还可能二者兼而有之,例如发生某笔费用支付部分现金,同时承担部分债务等,最终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利益的流出与正常的经营活动无关,应当直接作为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费用的确认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例题2-10】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是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不一定都是费用。( )

【案例解析】√

3.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照与产品生产的关系可以分为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1)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2)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等。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运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商品维修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物料消耗和其他经费。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和相关的手续费等。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将减少。因此,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3.利润的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指非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企业利润按照构成,可以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

(1)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减损失)和其他收益后的金额。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总额;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总额。营业利润反映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

(2)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减去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损失即营业外支出的余额。利润总额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果,包括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的经营成果。

(3)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是企业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以后的利润留存,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例题2-11】下列关于利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三个层次

B.企业利润是仅指营业利润

C.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D.企业利润按照构成,可以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案例解析】AC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