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同时管理人际关系和环境?

如何同时管理人际关系和环境?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通过采购职能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包括供应市场分析、寻源、供应商引入、关系管理的流程,可以影响和控制微观环境下的供应市场中供应商的行为,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采购职能进行供应市场分析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利用持续性的市场扫描与研究向组织提供信息,一旦供应环境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威胁,以便能够提早准备资源和应对计划。

如何同时管理人际关系和环境?

有这样一些案例,我们在实际的采购咨询工作中发现,某中等规模的企业,在某一大宗物资方面达到了几亿元的年度采购金额,企业就自认为应当顺理成章地与供应商建立起针对这类物资的战略合作关系,可是令采购企业困惑的是供应市场当中的主力供应商并不感兴趣,事实上甚至连战术型的交易关系都谈不上,因为该类物资属于全球化大宗物资,仅国内的内外贸交易额就高达上千亿元。这就造成了供应与采购双方的认识没有能够聚焦在同一个区域。归根结底是采购方没有能够对该类物资进行科学宏观市场分析,同时又对自身所处的微观环境认知不足造成的。

1.供应与采购即是一对市场中的矛盾体,又是供应链的链态的基本要素,它们共同受到三级环境因素的影响

(1)无论从供应商还是采购方的角度,它们都分别处于各自的组织环境内,而每个不同的组织由于所在的产业行业不同,企业的愿景、使命和目标不同,战略、规则、流程以及系统和技术不同,都会形成组织特定的风格或文化

(2)每个组织对外部市场的运营构成了其自身的微观环境,这一层级的环境要素包括由运营直接影响的客户、供应商和竞争者。

(3)任何组织及其所处的微观环境又都包含在更广泛的宏观环境之中,它包括产业行业结构以及全球和国家的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资源。

供应与采购这对处于供应链中的矛盾体受到以上三级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从组织内部的市场分析、寻源和采购流程,到供应商关系的管理,再到全球化市场的影响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时,供应与采购活动互相作用的合力也会影响或控制环境:

(1)通过管理物资在组织中的进向流入(inbound)过程和出向交付(outbound)过程以及内部的流动过程,以及制定相应的采购与其他运营规则和流程,进而能够影响到一个组织的内部环境。

(2)组织通过采购职能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包括供应市场分析、寻源、供应商引入、关系管理的流程,可以影响和控制微观环境下的供应市场中供应商的行为,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

2.对宏观环境的管理

(1)宏观环境一般不在组织的控制能力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就组织的每个个体而言,其内部环境和微观环境也不会在短期内影响到宏观环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产业行业供应链活动整合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力会对国家乃至全球的宏观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产业行业的变化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经济的繁荣与金融危机的驱动力、全球化产业链布局的变化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等。

(2)虽然不能直接控制宏观环境,但是采购方还是可以投入资源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预测、识别和管理所遇到的威胁和机遇,力争在这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加有效率和效力。

(3)在对宏观环境分析和管理的前提下,采购方借助对供应市场的分析活动,建立与市场中各要素的联系,扩展组织之间与环境之间的边界,做到对供采双方而言在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方面的一致性认同。同样,作为供应商的市场营销职能也借助与外部市场客户(采购方组织)的联系,发挥类似的互动作用。

3.外部环境对组织及其供应链网络的影响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环境,都属于一个组织运营的重要外部环境。之所以强调其重要性,首先是因为任何组织都需要依靠外部环境的正确资源输入,并将输出投放到外部的下游市场中。外部环境也是组织获取反馈信息来监测和调整绩效的重要途径。其次,是因为组织在获取输入、创造输出的过程中对环境也产生了影响。同时外部环境对组织及其供应链网络也施加着重要影响:

(1)外部环境是组织所需要的资源的供应源,它包括人力、材料、产品和服务、资金、信息等;外部环境也决定了为了确保供应采取的恰当战略决策,还决定了采购运营层面的五个“合适”(合适的供应商、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数量、合适的质量、合适的交货地点)。

(2)外部环境也包含了一个组织在市场活动当中的利益相关方。利益相关方的构成包括供应商和它所处的供应链网络、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

(3)外部环境还会通过组织自身的优劣势反映到威胁或机遇当中去。它会影响组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外部环境的威胁与机遇是形成供应链战略与规划的关键因素。(www.daowen.com)

4.采购职能进行供应市场分析

在1.2中我们讨论过建立供应市场分析职能的重要意义。因为采购职能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目标,就有必要理解供应市场中存在的威胁、机遇和利益相关方。为了方便开展实际工作,我们把较为笼统的供应市场分析成如下四个方面,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供应市场分析职能团队,分解任务和工作:

(1)环境分析。包括自身的优劣势和外部的威胁与机遇(SWOT分析),关于这方面我们在下一个小节中详细论述。

(2)行业研究。对于采购职能而言,重点放在对所采购物资的上游的供应市场的结构、主要参与者、行业竞争的性质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市场价格、供应波动性和趋势。不仅仅是研究国内的行业市场,必要时还要聚焦全球市场。

(3)竞争分析。采购方可以站在客户的角度,对上游供应商及其所处行业的竞争者、新进入者、替代品,乃至对供应商的供应商进行观察和分析。

(4)供应与需求和生产能力预测。采购职能通过对自身企业内部的产能和下游市场和客户需求信息的分析,预测未来的采购需求。

采购职能进行供应市场分析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利用持续性的市场扫描与研究向组织提供信息,一旦供应环境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威胁,以便能够提早准备资源和应对计划。在一个组织中,没有其他职能部门或者人员会比采购职能更熟悉和了解供应市场(组织的市场营销人员只对下游的市场客户进行研究和掌握),因此,采购职能还承担着尽早获悉供应市场上的创新的工作,以便让组织快速抓住机遇,保持竞争优势地位。

(1)围绕供应链决策的基础信息和数据都在供应市场分析与研究的范围内。

1)在自制还是购买决策、供应源搜寻范围、供应商基础优化、伙伴关系建立等战略决策方面提供支持。

2)有关供应商评估体系建设、供应商引入政策和方法、目标价格的确定、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策略性支持。

3)在商务谈判招投标、合同管理、供应商关系与绩效管理等方面提供作业层面的支持。

(2)采购职能除了对供应市场分析之外,还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产生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组织完成战略目标。

1)当供应市场出现新的机遇和威胁时,例如新的供应者的数量的增加、供应物资的价格波动、竞争对手是否开发了更有优势的供应源,这些重要信息汇总后提交到组织管理层形成统一的对策。

2)采购职能还需要保持对全球新技术的敏感“嗅觉”,特别是互联网思维浪潮席卷世界的新形势下导致的供应市场的全球化,更显得十分重要。

3)要保持与组织的法务部门互动的实时性,及时对各国商业法律法规的修改增补、与采购相关的司法实践的变化等方面保持信息同步。

4)在全球化市场和对绿色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采购职能要主动履行公平交易、带动上游行业的发展、维护供应源搜寻的可持续性以及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