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祁姓汉皇刘氏考:由祁姓刘氏到汉皇刘姓的考证》

《祁姓汉皇刘氏考:由祁姓刘氏到汉皇刘姓的考证》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齐悼惠王刘肥王位传递世系一世刘邦(略)。二世刘肥,生母曹氏,是刘邦为年轻时的非婚子。在位十三年去世,追谥齐悼惠王。长子刘襄继承王位。四世刘则,齐哀王去世,太子刘则继位为第三代齐王。孝文帝四年,孝文帝将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刘罢军等七人全部封为列侯。能将王位传至亡(无)后而国除的只有齐哀王刘襄、城阳王刘章、齐孝王刘将闾、菑川王刘志四人。

《祁姓汉皇刘氏考:由祁姓刘氏到汉皇刘姓的考证》

A.齐悼惠王刘肥王位传递世系

一世 刘邦(略)。

二世 刘肥(刘邦庶长子),生母曹氏,是刘邦为年轻时的非婚子。按嫡长子继承制,刘肥不能成为太子继承皇位,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立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建都临淄(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城)。孝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刘肥进京,几乎被吕后诛杀,后因用内史勋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汤沐邑,方得归国。在位十三年去世,追谥齐悼惠王。长子刘襄继承王位。

王后:驷钧之母,及众多王妃,生育了很多子女,见于记载的有:

1.刘襄(继承王位即齐哀王),2.刘章,3.刘兴居,4.刘罢军,5.刘宁国,6.刘信都,7.刘安,8.刘将闾,9.刘辟光,10.刘志,11.刘卬,12.刘贤,13.刘雄渠(又作熊渠)。

三世 刘襄(刘肥嫡长子),于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继承王位为第二代齐王,在位十一年去世,谥号齐哀王。太子刘则继位。

生子:刘则。

四世 刘则(刘襄长子),齐哀王去世,太子刘则继位为第三代齐王。在位十四年于公元前166年去世,谥号齐文王。亡(无)后,齐国废除,土地归属朝廷。

B.齐悼惠王刘肥派下王子侯世系

齐悼惠王刘肥的十三个儿子中,太子刘襄继承王位,次子刘章和三子刘兴居分别于公元186年、公元前182年被高后封为朱虚侯和东牟侯。

高后死,刘恒即位即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表彰刘章、刘兴居二人诛杀吕氏之功,以齐国的城阳郡(城阳,故城在今山东省东南的莒县)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以齐国的济北郡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

孝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对孝文帝封王不满而谋反,失败,被朝廷俘获后自杀,封地收归汉廷。

孝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孝文帝将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刘罢军等七人全部封为列侯。

孝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孝文帝将原属齐国的土地和郡邑一分为六,分给当时还健在的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杨虚侯刘将闾改封为齐王即齐孝王;安都侯刘志为济北王;朸侯刘辟光为济南王;武成侯刘贤为菑川王;平昌侯刘卬为胶西王;白石侯刘雄渠为胶东王。加上公元前178年已将城阳郡封给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共七个王。

在齐悼惠王刘肥有记载在的十三个儿子中,除了已封侯的刘罢军、刘宁国、刘信都、刘安四人死得较早未封王位外,其余九人都封了王位,其中有对封王不满而造反被俘后自杀的济北王刘兴居一人,有参与吴、楚谋反被朝廷诛杀的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四人。能将王位传至亡(无)后而国除的只有齐哀王刘襄、城阳王刘章、齐孝王刘将闾、菑川王刘志四人。

为了便于记叙,除了长子刘襄已在前面记叙外,其余均按房次依次记叙。

1.齐悼惠王刘肥次子刘章 城阳王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刘章(刘肥次子),生于高帝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吕后称制二年乙卯(公元前186年)封为朱虚侯,将吕禄之女嫁给刘章为妻。吕后七年庚申(公元前181年),刘章曾经入宫侍候高后宴饮,高后命他担任酒史。刘章请示吕太后准许他按军法监酒,吕太后答应了。吕氏有一人醉,避酒而逃,刘章按军法而追杀之,吕太后及周围的人都大惊。自此以后,吕氏族人都畏惧朱虚侯刘章。吕太后死,吕产、吕禄阴谋造反,刘章之妻系吕禄之女,知道他们的阴谋,刘章一方面与其兄齐哀王刘襄联络夹攻吕氏,同时与周勃等诛灭诸吕,亲自宰杀相国吕王产于未央宫,迎刘恒为帝。因诛吕氏有功,孝文帝即位后,加封刘章二千户,赐黄金一千斤。孝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改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城阳故城在今山东省东南的莒县),孝文帝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刘章去世,享寿二十五岁,谥为城阳景王。长子刘喜继位。

妣:吕氏,生二子:喜、舍,居山东莒县。

1-1 刘章城阳王王位传递世系

三世 刘章(略)。

四世 刘喜(刘章之子),初封高平侯,于孝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继位为第二代城阳王。孝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改封为淮南王,孝文帝十六年丁丑(公元前164年)又恢复为城阳王,前后在王位共计三十三年,于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去世,谥为城阳共王。

妣肖氏,生子十四:1.刘延(世袭城阳王),2.刘豨(延豨雷侯),3.刘吉(东莞侯),4.刘壮(辟土节侯),5.刘婴(利乡侯,元狩三年有罪免),6.刘钉(有利乡),7. 刘庆(东平侯),8.刘记(或欣,运平侯),9.刘齿(山州侯),10.刘福(海常侯),11.刘宽(驺丘侯),12.刘贞(南城节侯),13.表(裘)广陵常侯),14.皋(杜原侯)。

五世 刘延(刘喜长子),于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继位为第三代城阳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谥号为城阳顷王。长子刘义继位。

生二十一子:1.刘义(世袭城阳王),2.刘昌(麦(丘)侯),3.刘发(钜合侯),4.刘差(昌侯),5.刘方(蒉侯),6.刘泽(虖葭(史记:雩殷)侯),7.刘敬(原(史记:石)洛侯),8.刘昆景(吾,挾術(史记:扶浸)侯),9.刘霸(挾侯),10.刘让(扐(史记:朸)侯),11.刘光(文成(史记:父城)侯),12.刘云(校(史记:挍)侯),13.刘余(庸侯),14.刘寿(翟侯),15.刘应(鳣侯),16.刘强(偃彭侯),17.刘息(报节侯),18.禹(虚水侯),19.刘类(东淮侯),20.贤(买,拘(史记:栒)侯),21.刘不疑(淯(史记:涓)侯)。

六世 刘义(刘延长子),于汉武帝元狩(公元前117年)继位第四代城阳王,在位九年去世,谥号为城阳敬王。儿子刘武继位。

生子:刘武等。

七世 刘武(刘义之子),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位第五代城阳王,在位十一年去世,谥号为城阳惠王。长子刘顺继位。

生三子:1.刘顺(继承王位),2.刘仁(江阳侯(东海)),3.刘休(高乡节侯),4.刘辟疆。

八世 刘顺(刘武长子),于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继位第六代城阳王,在位四十六年去世,谥号为城阳荒王。长子刘恢继位。住琅琊

生十五子:1.刘恢(继承王位),2.刘弘(兹乡侯),3.刘显(籍阳侯),4.刘丘(都平爱侯),5.刘山(枣原侯),6.刘文(箕愿侯),7.刘勋(高广节侯),8.刘佼(即来节侯),9.刘谈(庸厘侯),10.刘光(昆山节侯),11.刘根(折泉节侯),12.刘渊(博石公顷侯),13.刘胜(要安节侯),14.刘勇(房山侯),15.刘宪(式侯)。

九世 刘恢(刘顺长子),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庚午(公元前51年)继位第七代城阳王,至建始三年,在位八年去世,谥号为城阳戴王。儿子刘景继位。

生五子:1.刘景(继承王位),2.刘玄(石山节侯),3.刘音(都阳节侯),4.刘嗣(参封侯),5.刘迁(伊乡顷侯)。

十世 刘景(刘恢长子),于汉宣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继位第八代城阳王,在位二十四年去世,谥号为城阳孝王。长子刘云继位。

生三子:1.刘云(继承王位),2.刘俚,3.刘钦(桃山侯)。

十一世 (1)刘云(刘景长子),于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继位第九代城阳王,在位仅一年去世,谥号为城阳哀王。无子嗣位。

十一世 (2)刘俚(刘景次子),为了城阳王的香火不断,汉平帝于永始元年辛酉(公元16年)将刘云的弟弟刘俚绍嗣城阳王,在位二十五年,至王莽篡汉贬为城阳公,第二年削侯为庶民。

后裔居陕西潼关,不另详述。

1-2 刘章派下各代城阳王王子侯传递世系

1-2-1.刘章城阳景王子侯传递世系

史载城阳景王刘章去世时仅25岁,有两个儿子刘喜、刘舍,长子刘喜继承王位即城阳共王,《史记》和《汉书》均无刘章次子刘舍封侯的记载。

1-2-2.刘章长子城阳共王刘喜王子侯世系

刘章长子城阳共王刘喜有十四个儿子。长子刘延继承王位即城阳顷王,其余十三个儿子均分别封侯如下:

1-2-2-1.城阳共王刘喜次子刘豨 雷侯世系

四世 刘喜公(略)

五世 刘豨(刘喜次子),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封为雷侯(《汉表》在东海,《史记志疑》“卢县”,卢县在今山东省长清区西南),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诸侯在上缴给汉祖宗庙祭祀用的助祭金中的成色或重量不足等遭处罚),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2-2.城阳共王刘喜三子刘吉 东莞侯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吉(刘喜三子),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封为东莞侯(《汉表》记载:东莞国属琅琊。县名,在今山东沂水县),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吉侯有痼疾,不朝不拜,被废,侯国除。

1-2-2-3.城阳共王刘喜四子刘状 辟侯传递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壮(刘喜四子),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封为辟侯(《汉表》:在东海,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去世,谥号辟节侯,儿子朋世袭侯爵。

生一子:朋。

六世 刘朋(刘壮之子),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世袭为第二代辟侯,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侯刘朋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2-4.城阳共王刘喜五子刘婴 利乡侯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婴(刘喜五子),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利乡侯(《汉表》在东海,《史记志疑》以为是利城县的乡名,利城县在今山东临沐县),在位五年,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有罪,国除。

后裔不详。

1-2-2-5.城阳共王刘喜六子刘钉 有利侯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钉(刘喜六子),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有利侯(有利,《汉表》在东海,《史记志疑》以为是利城县的乡名。利城县在今山东临沐县)。在位三年,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犯给遣淮南王书称臣谋反,弃市。

1-2-2-6.城阳共王刘喜七子刘庆 东平侯刘庆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庆(刘喜七子),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东平侯,在位五年,元狩三年,坐与姊奸,在狱中瘐死。

1-2-2-7.城阳共王刘喜八子刘记 运平侯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记(刘喜八子),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运平侯,(《史记》记载为刘欣。运平,《汉表》在东海,《史记志疑》以为运平即东郓即东莞,在今山东沂水县),在位十三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2-8.城阳共王刘喜九子刘齿 山州侯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齿(刘喜九子),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山州侯,在位十三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2-9.城阳共王刘喜十子刘福 海常侯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福(刘喜十子),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海常侯,在位十三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2-10.城阳共王刘喜十一子刘宽 驺丘侯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宽(刘喜十一子),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驺丘侯(《史记》记载为刘宪,封钧丘侯。驺丘在山东),在位六年去世,儿子报德世袭侯爵。

六世 刘报德(刘宽长子),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世袭为第二代驺丘侯,卒年不详,谥号为驺丘原侯,儿子毋害世袭侯爵。

生一子:毋害。

七世 刘毋害,世袭为第三代驺丘侯,于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犯使人杀兄罪,弃市。

后裔不详。

1-2-2-11.城阳共王刘喜十二子刘贞 南城侯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贞,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南城侯(南城,在山东费县西南),在位四十二年去世,谥号为南城节侯。长子刘猛世袭侯爵。

生3子:1.刘猛,2.刘素,3.刘长乐。

六世 刘猛,于汉昭帝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世袭为第二代南城侯。在位二十四年去世,谥号为南城戴侯。长子刘尊世袭侯爵。

生一子:尊。

七世 刘尊,于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世袭为第三代南城侯,在位二年去世,谥号为南城元侯。长子充国世袭侯爵。

生子:充国。

八世 刘充国,于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世袭为第四代南城侯,卒年不详,谥号为南城厘侯。长子刘遂世袭侯爵。

生一子:遂。

九世 刘遂,世袭为第五代南城侯,卒年不详,谥号为南城顷侯。长子友世袭侯爵。

生一子:友。

十世 刘友,世袭为第六代南城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2-12.城阳共王刘喜十三子刘裘 广陵侯传递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裘,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广陵侯(《史记》记载为刘表。徐广说广陵即广阳,广阳在今北京房山区东北),在位七年去世,谥号广陵虎侯。长子成世袭侯爵。

生三子:1.刘成,2.刘萌,3.刘歆。

六世 刘成,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世袭为第二代广陵侯,在位六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2-13.城阳共王刘喜十四子刘皋 杜原侯世系

四世 刘喜(略)。

五世 刘皋,字献夫,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受封为杜原侯(《史记》记载为庄原侯。据刘皋后裔族谱记载,庄原在今山东临淄),在位十三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妣梁氏,生子四:质,恭,植,喜。

后裔众多。

1-2-3.刘章嫡孙城阳顷王刘延王子侯世系

《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九记载,刘章嫡孙城阳顷王刘延有二十一个儿子,长子刘义继承王位即城阳敬王,其余二十个儿子分别封侯如下。

1-2-3-1.城阳顷王刘延次子刘昌 麦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昌,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为麦侯(《汉表》在琅琊,古麦丘在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生一子:刘敢。

后裔不详。

1-2-3-2.城阳顷王刘延三子刘发 钜合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发,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巨合侯(城名,在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3-3.城阳顷王刘延四子刘差 昌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差,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昌侯(《汉表》属琅琊,昌,县名,故城在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北),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生一子:安国。

后裔不详。

1-2-3-4.城阳顷王刘延五子刘方 蒉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方(刘延五子),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蒉侯(蒉,县名,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北),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3-5.城阳顷王刘延六子刘泽 虖萌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泽,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虖萌侯(《史记》为雩殷,《汉志》属琅琊,其地不详),汉宣帝神爵元年去世,享寿62岁。长子刘舞世袭侯爵。

七世 刘舞,世袭为第二代虖萌侯,卒年不详,谥号虖萌夷侯。长子刘阁世袭侯爵。

生二子:1.刘阁(世袭侯爵),2.刘顺(千乘太守)。

八世 刘阁,世袭为第三代虖萌侯。卒年不详,追号谥虖萌顷侯,孙子刘永世袭侯爵。

九世 佚名,世袭为第四代虖萌侯。

十世 刘永(佚名之子),世袭为第五代虖萌侯。王莽篡位,绝,国除。

后裔不详。

1-2-3-6.城阳顷王刘延七子刘敢 原洛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敢,(《史记》为石洛侯敬)。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原洛侯(《史记》为石洛,《汉表》属琅琊),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犯杀人罪,弃市。

1-2-3-7.城阳顷王刘延八子刘昆景 挟术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昆景(刘延八子),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挟术侯(《史记》作扶浸,《汉表》属琅琊,《索引》以为是琅琊之拔,古国名,故城在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北),天汉元年去世,无后。

1-2-3-8.城阳顷王刘延九子刘霸 挟(城)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霸(刘延九子),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挟侯(《史记》作挍侯,《读史方与纪要》“谓《十三州志》朱虚城东三十里有挍城”。案朱虚,县名,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在位四十年去世,谥号挟釐侯。长子刘戚世袭侯爵。

生子:戚。

七世 刘戚(刘霸长子),于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世袭为第二代挟侯,在位二十一年去世,谥号挟夷侯。长子刘贤世袭侯爵。

生子:贤。

八世 刘贤,于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世袭为第三代挟侯,卒年不详,谥号挟爵侯。长子刘思世袭侯爵。

生子:思。

九世 刘思(刘贤长子),世袭为第四代挟侯,卒年不详,谥号挟顷侯。长子刘众世袭侯爵。

生子:众。

十世 刘众,世袭为第五代挟侯,卒年不详,无后。

1-2-3-9.城阳顷王刘延十子刘让 扐侯传递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让公,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扐侯(扐,县名,故城在平原),卒年不详,谥号扐节侯。长子刘兴世袭侯爵。

生子:兴。

七世 刘兴公世袭为第二代扐侯,为人所杀,无后。

1-2-3-10.城阳顷王刘延十一子刘光 文城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光,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文城侯(《史记》作父城,文城,乡名,在东海。),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生子:立。

后裔不详。

1-2-3-11.城阳顷王刘延十二子刘云 校(史记:挍)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云,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校侯(属地不详,国治今山东临淄东),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3-12.城阳顷王刘延十三子刘余 庸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余,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庸侯(《史记》记载庸侯为刘谭,庸在琅琊郡,其地不详),有罪,死,无后。

1-2-3-13.城阳顷王刘延十四子刘寿 翟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寿公,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翟侯(翟属东海郡,其地不详),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生子:长乐。

后裔不详。

1-2-3-14.城阳顷王刘延十五子刘应 鳣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应,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鳣侯(鳣,在襄贲。襄贲,县名,故城在今山东省苍山县南),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3-15.城阳顷王刘延十六子刘强 彭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强,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彭侯(《史记》记载彭侯刘偃,彭属东海郡,其地在今山东费县方城),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3-16.城阳顷王刘延十七子刘息 报瓡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息,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报瓡侯(报瓡,县名,属北海),在位五十五年去世,谥号瓡节侯,儿子刘守世袭侯爵。

生一子:守。

七世 刘守,于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去世,谥号瓡质侯。

生一子:威。

后裔不详。

1-2-3-17.城阳顷王刘延十八子刘禹 虚水侯传递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禹,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虚水侯(虚水,县名,属北海,其地不详),在位三十八年去世,谥号,虚水康侯。儿子刘爵世袭侯爵。

生一子:爵。

七世 刘爵,于汉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继承为第二代虚水侯,在位十六年去世。谥号虚水西侯。儿子敞继承侯爵。

生一子:敞。

八世 刘敞(刘爵之子),于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继承为第三代虚水侯,王莽篡位,免侯国除。

生子:涓,徙泰山郡宁阳。

1-2-3-18.城阳顷王刘延十九子刘类 东淮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类,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东淮侯(东淮,县名,属北海郡,其地不详),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生一子:长乐。

后裔不详

1-2-3-19.城阳顷王刘延二十子刘贤 拘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贤,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拘侯(《史记》为栒侯,县名,属东千乗郡,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3-20.城阳顷王刘延二十一子刘不疑 淯侯世系

五世 刘延(略)。

六世 刘不疑,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淯侯(《史记》记载为涓侯。淯,县名,《汉表》属东海郡),在位十一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4.刘章曾孙城阳敬王刘义王子侯世系

史载刘章曾孙城阳敬王刘义有一个儿子刘武,继承王位即城阳惠王,无王子侯世系。

1-2-5.刘章嫡玄孙(五世孙)城阳惠王刘武 王子侯世系

史载刘章玄孙城阳惠王刘武有三个儿子。长子刘顺继承王位即城阳荒王,其余二子均封侯如下。

1-2-5-1.城阳惠王刘武次子刘仁 江阳侯世系

七世 刘武(略)。

八世 刘仁公,于汉昭帝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十一月受封为江阳侯(江阳,县名,属东海郡),在位十年,于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坐役使附落免。

后裔不详。

1-2-5-2.城阳惠王刘武三子刘休,高乡侯世系

七世 刘武(略)。

八世 刘休,于汉昭帝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十一月受封为高乡侯(高乡,县名,属琅琊郡),卒年不详,谥号高乡节侯。长子刘兴世袭侯爵。

生二子:1.兴,2.临。

九世 刘兴,世袭为第二代高乡侯,卒年不详,谥号高乡顷侯。长子革世袭侯爵。

生子:革。

十世 刘革,世袭为第三代高乡侯,王莽篡位,免,侯国除。

1-2-6.刘晜章嫡(kun)孙(六世孙)城阳荒王刘顺王子侯世系

史载城阳荒王刘顺有十五个儿子,长子刘恢继承王位即城阳戴王,其余十四个儿子均封侯如下:

1-2-6-1.城阳荒王刘顺次子刘弘 兹乡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弘,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一月受封为兹乡侯(兹乡在琅琊郡),卒年不详,谥号兹乡孝侯。长子刘昌世袭侯爵。

生子:昌。

十世 刘昌,世袭为第二代兹乡侯,卒年不详,谥号兹乡顷侯。长子刘应世袭侯爵。

生子:应。

十一世 刘应,世袭为第三代兹乡侯,卒年不详,谥号兹乡节侯。长子刘宁世袭侯爵。

生子:刘宁。

十二世 刘宁,世袭为第四代兹乡侯。王莽篡位,免,侯国除。

生子:畎(quan)。

后裔不详。

1-2-6-2.城阳荒王刘顺三子刘显 籍阳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显,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一月受封为籍阳侯(籍阳在东海郡),在位十六年,于汉元帝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坐恐猖国民取财物,免。给六百户作食邑。

后裔不详。

1-2-6-3.城阳荒王刘顺四子刘丘 都平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丘,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一月受封为都平侯(都平在东海郡),卒年不详,谥号都平爱侯。长子刘欣世袭侯爵。

生子:欣。

十世 刘欣,世袭第二代都平侯,卒年不详,谥号都平恭侯。长子刘谌世袭侯爵。

生子:刘谌

十一世 刘谌,世袭第三代都平侯,免,国除。

后裔不详。

1-2-6-4.城阳荒王刘顺五子刘山,枣原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山,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一月受封为枣原侯(枣原在琅琊),卒年不详。长子蒭(chu)世袭侯爵。

生子:蒭。

十世 刘蒭,世袭第二代枣原侯,卒年不详,谥号枣原节侯。长子妄得世袭侯爵。

生子:妄得。

十一世 妄得,世袭为第三代枣原侯,卒年不详,无后,侯国除。

1-2-6-5.城阳荒王刘顺六子刘文 箕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文,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一月受封为箕侯(箕在琅琊),卒年不详,谥号箕愿侯。长子膦世袭侯爵。

生子:膦。

十五世 刘膦,世袭第二代箕侯,卒年不详,谥号箕节侯。长子褒世袭侯爵。

生子:褒。

十一世 刘褒,世袭为第三代箕侯。王莽篡位免。

后裔不详。

1-2-6-6.城阳荒王刘顺七子刘勋 高广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勋,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一月受封为高广侯(高广在琅琊郡),卒年不详,谥号高广节侯。长子贺世袭侯爵。

生子:贺。

十世 刘贺(刘勋长子)世袭第二代高广侯,卒年不详,谥号高广哀侯。长子福世袭侯爵。

生子:福。

十一世 刘福,世袭为第三代高广侯。卒年不详,谥号高广质侯。长子吴世袭侯爵。

生子:吴。

十二世 刘吴,世袭为第四代高广侯。王莽篡位,免,国除。

后裔不详。

1-2-6-7.城阳荒王刘顺八子刘佼 即来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佼,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一月受封为即来侯(即来在东琅琊郡),卒年不详,谥号即来节侯。长子欣世袭侯爵。

生子:欣。

十世 刘欣,世袭第二代即来侯,王莽篡位免。

后裔不详。

1-2-6-8.城阳荒王刘顺九子刘谈 庸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谈,于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三月受封为庸侯(庸在东琅琊郡),食邑九百一十户,卒年不详,谥号庸厘侯。长子端世袭侯爵。

生子:端。

十世 刘端,世袭第二代庸侯。于汉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因犯强奸人妻下狱,会赦,免。

1-2-6-9.城阳荒王刘顺十子刘光 昆山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光(刘顺十子),于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三月受封为昆山侯(昆山在东琅琊郡),卒年不详,谥号昆山节侯。长子刘仪世袭侯爵。

生子:仪。

十世 刘仪,世袭第二代昆山侯,王莽篡位免。

后裔不详。

1-2-6-10.城阳荒王刘顺十一子刘根 折泉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根,于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三月受封为折泉侯(折泉在东琅琊郡),卒年不详,谥号折泉节侯。长子刘诩世袭侯爵。

生子:1.诩,2.庆忌。

十世 刘诩,世袭第二代折泉侯,王莽篡位,免,国除。

1-2-6-11.城阳荒王刘顺十二子刘渊 博石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渊,于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三月受封为博石侯(博石在东琅琊郡),卒年不详,谥号博石顷侯。长子刘获世袭侯爵。

生子:获。

十世 刘获,世袭第二代博石侯,王莽篡位,免,国除。

后裔不详。

1-2-6-12.城阳荒王刘顺十三子刘胜 要安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胜,于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三月受封为要安侯(要安在东琅琊郡),卒年不详,谥号要安节侯。长子刘守世袭侯爵。

生子:1.守,2.宇。

十世 刘守,世袭第二代要安侯,卒年不详,谥号要安哀侯。无后,侯国除。

1-2-6-13.城阳荒王刘顺十四子刘勇 房山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勇,于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三月受封为房山侯(房山在东琅琊郡),在位五十六年去世。

后裔不详。

1-2-6-14.城阳荒王刘顺十五子刘宪 式节侯世系

八世 刘顺(略)。

九世 刘宪,于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三月受封为式侯(式,县名,在泰山)三百户,卒年不详,谥号式节侯。长子刘霸世袭侯爵。

生子:1.霸,2.萌。

十世 (1)刘霸,世袭第二代式侯。于汉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卒,无后。

十世 (2)刘萌,于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刘萌以霸弟绍封式侯,在位十九年,王莽篡位,免。式国改为式县。

生子:1.刘恭,2.刘茂,3.刘盆子。

十一祖刘盆子(刘萌公三子),王莽末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经过式县时,掠走刘盆子和他的两个哥哥。刘盆子在赤眉军中割草喂牛,称为“牛史”。到赤眉军要拥立刘氏人为皇帝时,在军中寻找城阳景王刘章的后裔,刘盆子、刘茂均在其中,刘盆子在抓阄时抓到了天子的牌子,糊里糊涂地当上了赤眉军立的傀儡皇帝。赤眉军被光武帝刘秀打败以后,赤眉军领着刘盆子向光武皇帝投降。“光武帝怜爱盆子,赏赐十分丰厚,让他做了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因病失明,光武帝赐给他荥阳县的均输官地,把它辟为市区,让他终身食用这里的官税。”(“刘盆子者,泰山式人,城阳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后汉书·刘盆子列传》)

1-2-7.刘礽章嫡(reng)孙(七世孙)城阳戴王刘恢王子侯世系

史载城阳戴王刘恢有五个儿子,长子刘景继承王位即城阳孝王,其余四个儿子郡封侯如下:

1-2-7-1.城阳戴王刘恢次子刘玄 石山侯世系

九世 刘恢(略)。

十世 刘玄,于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三月受封为石山侯,卒年不详,谥号石山节侯。长子刘嘉世袭侯爵。

生子:嘉。

十一世 刘嘉,世袭为第二代石山侯,免(原因不详,可能是王莽篡位)。

后裔不详。

1-2-7-2.城阳戴王刘恢三子刘音 都阳侯世系

九世 刘恢(略)。

十世 刘音,于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三月受封为都阳侯,卒年不详,谥号都阳节侯。长子刘闳世袭侯爵。

生子:闳。

十一世 刘闳,世袭为第二代都阳侯,免(原因不详)。

后裔不详。

1-2-7-3.城阳戴王刘恢四子刘嗣 参封侯世系

九世 刘恢(略)。

十世 刘嗣,于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三月受封为参封侯,卒年不详。长子刘殷世袭侯爵。

生子:殷。

十一世 刘殷,世袭为第二代参封侯,免(原因不详)。

后裔不详。

1-2-7-4.城阳戴王刘恢五子刘迁 伊乡侯世系

九世 刘恢(略)。

十世 刘迁,于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三月受封为伊乡侯,卒年不详,谥号伊乡顷侯。无后,侯国除。

后裔不详。

1-2-8.刘章八世孙城阳孝王刘景王子侯世系

史载城阳孝王刘景有三个儿子。长子刘云继承王位即城阳哀王。由于城阳哀王无后,其弟刘俚又绍封为城阳王,至王莽篡位被免(见城阳王王位传递世系部分记载)。城阳孝王刘景只有一个儿子封侯,记载如下。

1-2-8-1.城阳孝王刘景三子刘钦 桃山侯世系

十世 刘景(略)。

十一世 刘欣,汉成帝时受封桃山侯(桃山,县名,属泰山郡。《汉书·地理志泰山郡》记载:“桃山,列侯之封国。”),其余不详。

1-2-9.刘章九世孙城阳哀王刘云王子侯世系

由于城阳哀王刘云无后,其弟刘俚绍封城阳王以后二十五年被王莽废,史志没有刘俚的王子侯记载。刘俚后裔居陕西潼关县刘家村。

2.齐悼惠王刘肥三子刘兴居 济北王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刘兴居,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吕后封刘兴居为东牟侯,在国都长安宿卫,汉文帝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178年),以齐国的济北郡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刘兴居自以为参与诛吕有功,对朝廷封他为济北王不满,于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匈奴攻汉之际反叛,叛军被朝廷军队击破,刘兴居被俘后自杀,国除。封地收归朝廷,改为郡。

3.齐悼惠王刘肥四子刘罢军 管恭侯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刘罢军,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五月受封管侯,在位二年去世,谥号管恭侯。长子戎奴世袭侯爵。

生子:戎奴。

四世 刘戎奴,于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世袭为第二代管侯。在位二十年,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6年),参与吴楚谋反,被诛杀。

4.齐悼惠王刘肥五子刘宁国 氏丘侯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刘宁国,于汉文帝四年五月受封氏丘侯,在位二年卒,谥号氏丘恭侯。长子偃世袭侯爵。

生子:1.偃,2.受。

四世 刘偃,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世袭为第二代氏丘侯,在位十年,汉景帝前元三年,参与吴楚谋反,被诛杀。

5.齐悼惠王刘肥六子刘信都 营平侯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信都,于汉文帝四年五月受封营平侯,在位十年去世。长子广世袭侯爵。

生子:广。

四世 刘广,于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世袭为第二代营平侯,在位十一年,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参与吴楚谋反,被诛杀。

6.齐悼惠王刘肥七子刘安 杨丘侯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刘安,于汉文帝四年五月受封杨丘侯,在位十二年卒,谥号杨丘恭侯。长子刘偃世袭侯爵。

生子:偃。

四世 刘偃,于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世袭为第二代杨丘侯,在位十一年,于汉景帝前元四年,犯出国界,削为司寇。

后裔不详。

7.齐悼惠王刘肥八子刘将闾 齐孝王世系(www.daowen.com)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刘将闾,于汉文帝四年五月受封杨虚侯。

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刘肥公的孙子齐文王去世,由于齐文王没有儿子,齐国废除,土地归属朝廷。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将原属齐国的土地和郡邑一分为七,分给当时还健在的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杨虚侯刘将闾改封为齐王。

汉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吴、楚谋反时,胶东、胶西、菑川、济南四国起兵回应吴、楚,想要联合齐国。齐孝王刘将闾开始有点犹疑,但守住都城,不答应联合。胶东、胶西、菑川三国的兵共同包围齐国,齐孝王派人向天子报告,天子回应“善坚守,吾兵今破吴楚矣”。朝廷击败吴、楚叛军,解除了对齐国的包围。因齐孝王曾被迫与胶东、胶西、菑川三国有过谈判,害怕遭朝廷讨伐而恐惧自杀。汉景帝知道后,认为他是被迫才与胶东、胶西、菑川三国谈判,并非齐孝王的罪过,追谥号为齐孝王,并立他的太子刘寿为齐王。

生十一子:1.刘寿(继承王位),2.刘就(博阳侯),3.刘燕(披阳侯),4.刘越(定侯),5.刘定(稻侯),6.刘国(山侯),7.刘忠(繁安侯),8.刘阳(柳侯),9.刘信(云侯),10.刘渫(xie)(牟平侯),11.刘代(柴侯)。

7-1 刘将闾齐孝王王位世系

三世 将闾(略)。

四世 刘寿,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被立为齐王,在位二十二年薨,谥号为齐懿王,子次景继位。

生子:次景。

五世 次景,继位五年薨,谥号为齐厉王。无后,国除,土地归朝廷。

7-2 齐孝王刘将闾派下各王子侯世袭

7-2-1 齐孝王刘将闾王子侯世系

齐孝王刘将闾有十一个儿子,长子刘寿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被立为齐王,其余十个儿子均封王如下。

7-2-1-1.齐孝王刘将闾次子刘就 博阳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就,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三月受封为博阳侯(博阳,《汉表》在济南,故城在今山东省济南长清区),在位十三年卒,谥号博阳康侯。长子终古(《史记》为终吉)世袭侯爵。

生二子:1.终古,2.泽。

五世 刘终古,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世袭为第二代博阳侯,在位三年,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7-2-1-2.齐孝王刘将闾三子刘燕 被阳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燕,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受封为被阳侯(《史记》作披阳,《汉表》被阳,汉侯国,属千乘郡,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的高城),在位十三年去世,谥号被阳敬侯。长子刘隅世袭侯爵。

生子:隅(或偃)。

五世 刘隅,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世袭为第二代被阳侯,在位二十八年去世,谥号被阳穅侯。长子刘寿世袭侯爵。

生子:寿。

六世 刘寿,于汉昭帝始元二年世袭为第三代被阳侯,卒年不详,谥号被阳顷侯。长子刘定世袭侯爵。

生子:定。

七世 刘定(刘寿长子),世袭为第四代被阳侯,卒年不详,谥号被阳孝侯。长子刘闳世袭侯爵。

生子:闳。

八世 刘闳,世袭为第五代被阳侯,卒年不详。长子刘广世袭侯爵。

生子:广。

九世 刘广,世袭为第六代被阳侯。公元9年,王莽篡位,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7-2-1-3.齐孝王刘将闾四子刘越 定敷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越,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受封为定敷侯(《史记》作定,《汉表》作定敷,汉侯国,故城在今河北沧州市东南),在位十二年去世,谥号定敷敬侯。长子刘德世袭侯爵。

生子:德。

五世 刘德,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世袭为第二代定敷侯,在位五十一年卒,谥号定敷思侯。长子刘福世袭侯爵。

生子:福。

六世 刘福,世袭为第三代定敷侯,卒年不详,儿子刘汤世袭侯爵。

生子:汤。

七世 刘汤,世袭为第四代定敷侯。卒年不详。长子刘乘世袭侯爵。

生子:乘。

八世 刘乘,世袭为第五代定敷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7-2-1-4.齐孝王刘将闾五子刘定 稻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定,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受封为稻侯(稻城,侯国,属琅琊郡。稻城在现高密县西25千米,即今城子村南),刘定在此立堰造塘,溉稻田千顷。《齐地记》:“高密郡有古断水处,因造鱼梁,岁收亿数,故号曰万疋梁。”是说刘定于此灌田种稻养鱼,又于城北设立大、小圈发展养殖业,每年收入粮万担、钱上亿。定公在位十二年去世,谥号稻夷侯。长子刘都阳世袭侯爵。

生子:都阳。

五世 刘都阳,于汉武帝元鼎三年世袭为第二代稻侯,卒年不详。长子刘咸世袭侯爵。

生子:咸。

六世 刘咸,世袭为第三代稻侯,卒年不详。长子刘阅世袭侯爵。

生子:阅。

七世 刘阅,世袭为第四代稻侯,卒年不详。长子刘永世袭侯爵。

生子:永。

八世 刘永,世袭为第五代稻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7-2-1-5.齐孝王刘将闾六子刘国 山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国,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受封为山侯(山,《汉表》在渤海郡,无棣县故城在今无棣县,山侯之“山”得名于无棣县境内的碣石山,现在无棣县发现汉代大型古墓,可能与古山侯国有关),在位二十七年,谥号山原侯。长子刘弃世袭侯爵。

生子:弃。

五世 刘弃,世袭为第二代山侯,卒年不详。长子刘守世袭侯爵。

生子:守。

六世 刘守,世袭为第三代山侯,卒年不详。长子刘发世袭侯爵。

生子:发。

七世 刘发,世袭为第四代山侯,卒年不详。长子刘外世袭侯爵。

生子:外。

八世 刘外,世袭为第五代山侯,卒年不详。长子刘人世袭侯爵。

生子:人。

九世 刘人,世袭为第六代山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7-2-1-6.齐孝王刘将闾七子刘忠 繁安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忠,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受封为繁安侯(繁安,其地不详)。在位二十五年去世,谥号繁安夷侯。长子刘守世袭侯爵。

生子:守。

五世 刘守,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世袭为第二代繁安侯,卒年不详。长子刘汉世袭侯爵。

生子:寿汉。

六世 刘寿汉,世袭为第三代繁安侯,卒年不详,谥号繁安节侯。长子刘嘉世袭侯爵。

生子:嘉。

七世 刘嘉(刘寿汉长子),世袭为第四代繁安侯,卒年不详,谥号繁安顷侯。长子刘光世袭侯爵。

生子:光。

八世 刘光(刘嘉长子),世袭为第五代繁安侯,卒年不详,谥号繁安孝侯。长子刘起世袭侯爵。

生子:起。

九世 刘起,世袭为第六代繁安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7-2-1-7.齐孝王刘将闾八子刘阳已 柳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阳已(刘将闾八子),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受封为柳侯(柳,汉侯国,故城在今河北海兴县(河北盐山县、山东无棣县等合并而成)),在位十三年去世,谥号柳康侯。长子罢师世袭侯爵。

生子:罢师。

五世 罢师,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世袭为第二代柳侯。在位八年去世,谥号柳敷侯。长子刘自世袭侯爵。

生子:刘自。

六世 刘自,于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世袭为第三代柳侯,卒年不详,谥号柳于侯。长子刘携世袭侯爵。

生子:刘携。

七世 刘携,世袭为第四代柳侯,卒年不详,谥号柳安侯。长子轲世袭侯爵。

生子:轲。

八世 刘轲,世袭为第五代柳侯。卒年不详,谥号柳缪侯。长子守世袭侯爵。

生子:守。

九世 刘守,世袭为第五代柳侯。王莽篡位,绝。

后裔不详。

7-2-1-8.齐孝王刘将闾九子刘信 云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信,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受封为云侯(云,《汉志》属琅琊郡),在位十五年去世,谥号云夷侯。长子茂发世袭侯爵。

生子:茂发。

五世 刘茂发,于汉武帝元鼎六年世袭为第二代云侯,卒年不详。长子刘遂世袭侯爵。

生子:遂。

六世 刘遂,世袭为第三代云侯,卒年不详,谥号云康侯。长子刘终古世袭侯爵。

生子:终古。

七世 终古,世袭为第四代云侯,卒年不详,谥号云剺侯。长子刘得之世袭侯爵。

生子:得之

八世 刘得之,世袭为第五代云侯,王莽篡位,绝。

后裔不详。

7-2-1-9.齐孝王刘将闾十子刘渫(xie) 牟平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渫,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受封为牟平侯(牟平,县名,《汉志》属东莱,古城在今山东省牟平区),成为牟平刘氏的开基始祖。在位六年去世,谥号牟平恭侯。长子刘奴世袭侯爵。

生子:刘奴。

五世 刘奴,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世袭为第二代牟平侯,在位二十五年去世,谥号牟平节侯。长子刘更生世袭侯爵。

生子:更生。

六世 刘更生,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世袭为第三代牟平侯,在位二十九年去世,谥号牟平敬侯。长子刘建世袭侯爵。

七世 刘建,于汉昭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世袭为第四代牟平侯,在位一年去世,谥号牟平康侯。长子刘龁世袭侯爵。

生子:龁。

八世 刘龁,于汉昭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世袭为第五代牟平侯,卒年不详,谥号牟平孝侯。长子刘威世袭侯爵。

生子:威。

九世 刘威(刘龁长子),世袭为第六代牟平侯,卒年不详,谥号牟平厘侯。长子刘隆,世袭侯爵。

生子:隆。

十世 刘隆,世袭为第七代牟平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东汉初期,被王莽废除的大多数西汉宗室,都恢复刘氏皇族宗室身份,但因与当朝皇帝血缘关系过于疏远,实际的地位已大大下降,与一般庶民已无多少差别。牟平刘氏在汉魏之际,因出了扬州牧、振武将军刘繇和吴国大司农(孙权称帝后改任光禄勋,分管尚书事务)的刘基父子而闻名全国(详见《三国志·吴书》刘繇传)。

7-2-1-10.齐孝王刘将闾十一子刘代 柴侯世系

三世 刘将闾(略)。

四世 刘代,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受封为柴侯(柴,县名《汉志》属泰山,故城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在位三十四年去世,谥号柴原侯。长子刘胜世袭侯爵。

生子:胜。

五世 刘胜,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2年)世袭为第二代柴侯,在位二十七年去世,谥号柴节侯。长子刘贤世袭侯爵。

生子:贤。

六世 刘贤,于汉宣帝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世袭为第三代柴侯,在位一年去世,谥号柴敬侯。长子刘齐世袭侯爵。

生子:齐。

七世 刘齐,于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世袭为第四代柴侯,卒年不详,谥号柴康侯。长子刘莫如世袭侯爵。

生子:莫如。

八世 刘莫如,世袭为第五代柴侯。卒年不详,无后,国除。

后裔不详。

8.齐悼惠王刘肥九子刘辟光 朸侯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辟光,于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受封为朸侯。十二年后即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将原齐国的土地分给他还在世的儿子,封他们为王,其中刘辟光封为济南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濞、赵王戊造反,济南王刘辟光参与造反被朝廷诛杀。

9.齐悼惠王刘肥十子刘志 菑川懿王世系

9-1.刘志 菑川懿王王位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刘志,于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受封为安都侯,公元前164年,受封济北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某反,济北王刘志坚守城池,不和七国同盟,朝廷平定吴楚叛乱后,迁徙济北王刘志为菑川王,在位三十五年去世,谥号菑川懿王。长子刘建继承王位。

生十四子:1.刘建(继承王位),2.刘代(龙丘侯),3.刘错(剧原侯),4.刘高遂(怀昌(《史记》为壤)夷侯),5.刘赏(平望夷侯),6.刘始昌(临众敬侯),7.刘宽(葛魁节侯),8.刘胡(益都侯),9.刘强(平的侯),10.刘黑(剧魁侯),11.刘守(寿梁侯),12.刘行(平度侯),13.刘偃(宜城侯),14.刘奴(临朐侯)。

四世 刘建,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继承为第二代菑川王,在位二十年去世,谥号菑川靖王。长子刘遗继承王位。

生子:1.刘遗(继承王位),2.刘何(陆侯),3.刘国(广饶侯),4.刘成(缾侯),5.刘毋害(俞闾侯)。

五世 刘遗,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继承为第三代菑川王,在位三十六年去世,谥号菑川顷王。长子刘终古继位。

生子:终古。

六世 终古,于汉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继承为第四代菑川王,在位二十八年去世,谥号菑川思王。长子刘尚继位。

生子:尚。

七世 刘尚,于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继承为第五代菑川王,在位五年去世,谥号菑川考王。长子刘横继位。

生一子:横。

八世 刘横,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刘横继位,继承为第六代菑川王,在魏三十一年去世,谥号菑川孝王。长子刘友继位。

生五子:1.刘友(继承王位),2.刘谭(北乡侯),3.刘便(广侯),4.刘服(平侯)。

九世 刘友,于汉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继承为第七代菑川王,在位六年去世,谥号菑川怀王。长子刘永继位。

生子:永。

十世 刘永,于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继承第八代菑川王,在位十二年,至公元9年,王莽篡位,改为公,第二年,废。

后裔不详。

9-2.刘志派下各代菑川王王子侯世系

9-2-1.菑川懿王刘志王子侯世系

菑川懿王刘志有十四个儿子。长子刘建继承王位即菑川靖王,其余十三个儿子均封侯如下。

9-2-1-1.菑川懿王刘志次子刘代 龙丘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 刘代,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为龙丘侯(龙丘,《汉表》在琅琊),在位十五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9-2-1-2.菑川懿王刘志三子刘错 剧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 刘错(刘志三子),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为剧侯(剧,县名,故城在山东昌乐县西北),在位十三年去世,谥号剧原侯。长子广昌世袭侯爵。

生子:广昌。

五世 刘广昌,于汉武帝云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世袭第二代剧侯,卒年不详,谥号剧孝侯。长子刘骨世袭侯爵。

生子:骨。

六世 刘骨,世袭为第三代剧侯。卒年不详,谥号剧戴侯。长子刘吉世袭侯爵。

生子:吉。

七世 刘吉,世袭为第四代剧侯。卒年不详,谥号剧质侯。长子刘嚣世袭侯爵。

生子:嚣。

八世 刘嚣,世袭为第五代剧侯。卒年不详,谥号剧节侯。长子胜容世袭侯爵。

生子:胜容。

九世 刘胜容,世袭为第六代剧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9-2-1-3.菑川懿王刘志四子刘高遂 怀昌侯世袭

三世 刘志公(略)。

四世 刘高遂,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为怀昌侯(《史记》记载为壤侯,《史记志疑》说壤即穰,故城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在位二年去世,谥号怀昌夷侯。长子刘延年世袭侯爵。

生子:延年。

五世 刘延年,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世袭为第二代怀昌侯,卒年不详,谥号怀昌胡侯。长子刘胜世袭侯爵。

生子:胜时。

六世 刘胜时,世袭为第三代怀昌侯,卒年不详,谥号怀昌节侯。长子刘可置世袭侯爵。

生子:可置。

七世 刘可置,世袭为第四代怀昌侯。

其余不详。

9-2-1-4.菑川懿王刘志五子刘赏 平望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刘赏,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平望侯(平望,县名,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北),在位七年去世,谥号平望夷侯。长子楚人世袭侯爵。

生子:楚人。

五世 刘楚人,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世袭为第二代平望侯,在位二十六年去世,谥号平望原侯。长子刘光世袭侯爵。

生子:光。

六世 刘光,于汉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世袭为第三代平望侯,在位三十六年去世,谥号平望敬侯。长子刘起世袭侯爵。

生子:起。

七世 刘起,于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世袭为第四代平望侯,卒年不详,谥号平望顷侯。长子刘钧世袭侯爵。

生子:均。

八世 刘均,世袭为第五代平望侯,卒年不详,谥号平望孝侯。长子刘旦世袭侯爵。

生子:旦。

九世 刘旦,世袭为第六代平望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9-2-1-5.菑川懿王刘志六子刘始昌 临众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 刘始昌,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临众侯(临众,《史记》为临原侯,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朐县),在位三十一年去世,谥号临众敬侯。长子革生世袭侯爵。

生子:革生。

五世 刘革生,于汉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世袭为第二代临众侯,在位十八年去世,谥号临众康侯。长子刘广平世袭侯爵。

生子:广平。

六世 刘广平,于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世袭为第三代临众侯,卒年不详,谥号临众顷侯。长子刘农世袭侯爵。

生子:农。

七世 刘农,世袭为第四代临众侯,卒年不详,谥号临众原侯。长子刘理世袭侯爵。

生子:理。

八世 刘理,世袭为第五代临众侯,卒年不详,谥号临众节侯。长子刘贤世袭侯爵。

生子:贤。

九世 刘贤,世袭为第六代临众侯,卒年不详,谥号临众厘侯。长子刘商世袭侯爵。

生子:商。

十世 刘商,世袭为第七代临众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生子:琦。

后裔不详。

9-2-1-6.菑川懿王刘志七子刘宽 葛魁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 刘宽,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葛魁侯(葛,一作莒,葛魁一说为乡名),在位八年去世,谥号葛魁节侯。长子刘戚世袭侯爵。

生子:戚。

五世 刘戚,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世袭为第二代葛魁侯,在位五年,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犯捆绑杀人罪,弃市,侯国除。

9-2-1-7.菑川懿王刘志八子刘胡 益都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祖刘胡,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益都侯(益都,乡名,在益县北,益县故城在今山东省昌乐县北),卒年不详,谥号益都敬侯。长子刘广世袭侯爵。

生子:广。

五世 刘广,世袭为第二代益都侯,卒年不详,谥号益都原侯。长子刘嘉世袭侯爵。

生子:嘉。

六世 刘嘉,世袭为第三代益都侯,在位三年。犯罪,免。

生二子:旷、仲嗣。

后裔不详。

9-2-1-8.菑川懿王刘志九子刘强 平的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 刘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平的侯(《史记》作平酌。平的,县名,在汉时的北海郡),在位七年去世 ,谥号平的戴侯。长子刘中时世袭侯爵。

生子:中时。

五世 刘中时,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世袭为第二代平的侯,在位三十年去世,谥号平的思侯。长子刘福世袭侯爵。

生子:福。

六世 刘福,于汉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世袭为第三代平的侯,在位三十八年去世,谥号平的节侯。长子刘鼻世袭侯爵。

生子:鼻。

七世 刘鼻,于汉昭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世袭为第四代平的侯,卒年不详,谥号平的顷侯。长子利亲世袭侯爵。

生子:利亲。

八世 刘利亲,世袭为第五代平的侯,卒年不详,谥号平的剺侯。长子刘宣世袭侯爵。

生子:宣。

九世 刘宣,世袭为第六代平的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9-2-1-9.菑川懿王刘志十子刘黑 剧魁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 刘黑,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剧魁侯(《史记》为刘墨公,《汉志》属北海,故城在今山东省昌乐县西北),在位七年卒,谥号剧魁夷侯。长子刘招世袭侯爵。

生子:招。

五世 刘招,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世袭为第二代剧魁侯,在位三年去世,谥号剧魁思侯。长子刘德世袭侯爵。

生子:德。

六世 刘德,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世袭为第三代剧魁侯,卒年不详,谥号剧魁康侯。长子利亲世袭侯爵。

生子:利亲。

七世 刘利亲,世袭为第四代剧魁侯,卒年不详,谥号剧魁孝侯。长子刘婴世袭侯爵。

生子:婴

八世 刘婴,世袭为第五代剧魁侯,卒年不详,谥号剧魁孝剺侯。长子刘向世袭侯爵。

生子:向。

六世 刘向,世袭为第六代剧魁侯,王莽篡位,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9-2-1-10.菑川懿王刘志十一子刘守 寿梁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刘守,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寿梁侯(《汉表》认为在寿乐,《史记志疑》以为即东郡寿良。寿良,县名,故城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北),在位十七年,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坐酎金被免,侯国除。

后裔不详。

9-2-1-11.菑川懿王刘志十二子刘行 平度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 刘行,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平度侯(《史记》记载为刘衍。《汉表》属东莱。平度,县名,故城在今山东省平度市西北),在位四十七年去世,谥号平度康侯。长子庆忌世袭侯爵。

生子:庆忌。

五世 刘庆忌,于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世袭为第二代平度侯,在位三年去世,谥号平度节侯。长子帅军世袭侯爵。

生子:帅军。

六世 刘帅军,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世袭为第三代平度侯,卒年不详,谥号平度质侯。长子刘钦世袭侯爵。

生子:钦。

七世 刘钦,世袭为第四代平度侯,卒年不详,谥号平度顷侯。长子刘宗世袭侯爵。

生子:宗。

八世 刘宗,世袭为第五代平度侯,卒年不详,谥号平度孝侯。长子刘嘉世袭侯爵。

生子:嘉。

九世 刘嘉,世袭为第六代平度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生子:亶

后裔不详。

9-2-1-12.菑川懿王刘志十三子刘偃 宜城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 刘偃,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宜城侯(《汉表》在平原,《史记志疑》案:县在济南,宜城,故城在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南),在位十一年去世,谥号宜城康侯。长子刘福世袭侯爵。

生二子:1.福,2.寿。

五世 刘福,于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世袭为第二代宜城侯,在位十二年,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犯杀弟罪,弃市,侯国除。

9-2-1-13.菑川懿王刘志十四子刘奴 临朐侯世袭

三世 刘志(略)。

四世 刘奴,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五月受封临朐侯(临朐,县名。《汉表》在东海,《史记志疑》认为当在东莱,故城在今山东省掖城县西北),在位四十一年去世,谥号临朐夷侯。长子刘乘世袭侯爵。

生子:乘。

五世 刘乘,世袭为第二代临朐侯,卒年不详,谥号临朐戴侯。长子刘赏世袭侯爵。

生子:赏。

六世 刘赏,世袭为第三代临朐侯,卒年不详,谥号临朐节侯。长子刘信世袭侯爵。

生子:信。

七世 刘信,世袭为第四代临朐侯,卒年不详,谥号临朐孝侯。长子刘祎世袭侯爵。

生子:祎。

八世 刘祎,世袭为第五代临朐侯,卒年不详,谥号临朐安侯。长子刘苓世袭侯爵。

生子:苓。

九祖刘苓,世袭为第六代临朐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生子:旴。

后裔不详。

9-2-2.刘志长子刘建 菑川靖王王子侯世系

菑川靖王有王子五人。长子刘遗继承王位即菑川顷王,其余四子均封侯如下。

9-2-2-1.菑川靖王刘建次子刘何 陆侯世系

四世 刘建(略)。

五世 刘何,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陆侯(陆,《汉表》在寿光。寿光,县名,在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北,陆为乡名。)卒年不详。长子刘贾世袭侯爵。

生子:贾。

六世 刘贾,世袭为第二代陆侯,卒年不详。长子刘延寿世袭侯爵。

生子:延寿。

七世 刘延寿,世袭为第三代陆侯。妹夫亡命,又有笞罪,而藏匿之,坐免。

后裔不详。

9-2-2-2.菑川靖王刘建三子刘国 广饶侯世系

四世 刘建(略)。

五世 刘国,于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四月受封广饶侯(广饶,县名,《汉表》属齐郡。故城在今山东省广饶县东),在位五十年去世,谥号广饶康侯。长子刘坊世袭侯爵。

生子:坊。

六世 刘坊,于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世袭为第二代广饶侯,在位十四年去世,谥号广饶恭侯。长子刘麟世袭侯爵。

生子:麟。

七世 刘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世袭为第三代广饶侯。王莽篡位,免,国除。

生子:京。

后裔不详。

9-2-2-3.菑川靖王刘建四子刘成 缾侯世系

四世 刘建(略)。

五世 刘成,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缾侯(缾,《汉表》属琅琊,其地不详),在位五十四年去世,谥号缾敬侯。长子刘龙世袭侯爵。

生子:龙。

六世 刘龙,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世袭为第二代缾侯,在位五十年去世,谥号缾顷侯。长子刘融世袭侯爵。

生子:融。

七世 刘融,于汉成帝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世袭为第三代缾侯,卒年不详,谥号缾原侯。长子刘闵世袭侯爵。

生子:闵。

八世 刘闵,世袭为第四代缾侯,王莽篡位,废,侯国除。

后裔不详。

9-2-2-4.菑川靖王刘建五子刘毋害 俞闾侯世系

四世 刘建(略)。

五世 刘毋害,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受封俞闾侯(《史记》记载为刘不害。俞闾,其地不详,一说在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南),在位四十四年去世,谥号俞闾炀侯。长子刘况世袭侯爵。

生子:况。

六世 刘况,于汉献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世袭为第二代俞闾侯,在位十年去世,谥号俞闾原侯。长子刘膦世袭侯爵。

生子:暽。

七世 刘暽,于汉献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世袭为第三代俞闾侯,于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去世,无后,国除。

后裔不详。

9-2-3.菑川懿王刘志长孙刘遗 菑川顷王王子侯世系

长子刘终古继承王位即菑川思王,其余王子不详。

9-2-4.菑川懿王刘志曾孙刘终古 菑川思王王子侯世系

长子刘尚继承王位即菑川孝王,其余王子不详。

9-2-5.菑川懿王刘志玄孙刘尚 菑川考王王子世系

菑川考王长子刘横继承王位即菑川孝王,无王子侯世系。

9-2-6菑.川懿王刘晜志孙刘横 菑川孝王王子世系

菑川孝王刘横有四个儿子,长子刘友继承王位即即菑川怀王,其余三个儿子均封侯如下。

9-2-6-1.菑川孝王刘尚次子刘谭 北乡侯世系

七世 刘尚(略)。

八世 刘谭,于汉元帝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六月受封北乡侯(其地不详),在位四十三年,于孺子婴三年,王莽篡位,免,国除。

后裔不详。

9-2-6-2.菑川孝王刘尚三子刘便 广侯世系

七世 刘尚(略)。

八世 刘便,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四月受封广侯(其地不详),卒年不详,谥号广釐侯。长子刘护世袭侯爵。

生子:护。

九世 刘护,世袭为第二代广侯,卒年不详,谥号广节侯。长子刘宇世袭侯爵。

生子:宇。

十世 刘宇,世袭为第三代广侯。王莽篡位,免,国除。

后裔不详。

9-2-6-3.菑川孝王刘尚四子刘服 平侯世系

七世 刘尚(略)。

八世 刘服,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四月受封平侯(其地不详),卒年不详,谥号平节侯。长子刘嘉世袭侯爵。

生子:嘉。

九世 刘嘉,世袭为第二代平侯。王莽篡位,免,国除。

后裔不详。

9-2-7.菑川懿王刘志七世孙刘友 菑川怀王王子侯世系

长子刘永继承王位,其余王子不详。

9-2-8.菑川懿王刘志八世孙刘永 菑川王王子侯世系

第八代菑川王刘永被王莽废,国除。无王子侯记载。

10.齐悼惠王刘肥十一子刘卬 胶西王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刘卬,于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封为平昌侯,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又被封为胶西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参与吴、楚谋反,被朝廷诛杀,国除。

11.齐悼惠王刘肥十二子刘贤 武成侯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刘贤,于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封为武成侯,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又被封为菑川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参与吴、楚谋反,被朝廷诛杀,国除。

12.齐悼惠王刘肥十三子刘雄渠 胶东王世系

二世 刘肥(略)。

三世 刘雄渠,于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封为白石侯,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又被封为胶东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参与吴、楚谋反,被朝廷诛杀,国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