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汉命运:反腐防线崩溃与灭亡

东汉命运:反腐防线崩溃与灭亡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反腐需要,汉武帝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郡、国。除了司隶校尉这一重量级的反腐工具之外,郡级干部督邮也在东汉的吏治舞台上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到了东汉,督邮的权力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巡察监督,还可以发布逮捕令,捉拿不法分子。整个反腐体系快要被外戚和太监压垮了。

东汉命运:反腐防线崩溃与灭亡

汉武帝反腐卓有成效,是因为祭出大杀器——十三州部刺史。同样的,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祖父孙三人也有他们的反腐杀手锏——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跟十三州部刺史的发明专利权都属于汉武帝。公元前89年,长安城内整个皇宫笼罩在邪恶巫蛊的阴影之下,每一块地砖下都埋藏着恐怖的咒语纸条和木偶人,凄厉的猫鬼惨叫声回荡在夜空中,令人毛骨悚然。于是汉武帝建立一支部队,专门用来捕捉暗地里搞阴谋诡计的巫师,还有那些祸国殃民的巨贪大腐。这支队伍一共一千二百人,他们的长官就叫做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手握汉武帝特赐的符节凭证,拥有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后人将之跟明代的锦衣卫相提并论。

为了反腐需要,汉武帝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郡、国。而三辅、三河、弘农等京畿七郡的反腐使命,则落在司隶校尉肩上。这时候的司隶校尉除了符节之外,手头上没有一个兵。

此后,司隶校尉的权力逐渐萎缩。公元前45年,连符节也被汉元帝收缴。诸葛亮的老祖宗诸葛丰做司隶校尉时,是有符节的。诸葛丰之后的司隶校尉再也没有见过符节了。公元前9年,荒淫无道的汉成帝觉得司隶校尉简直是在糟踏纳税人的血汗钱,干脆把它废了。公元前7年,汉哀帝恢复这个官职,但去掉校尉两个字,归大司空掌管,负责督察京师百官。

东汉建立之后,光武帝重新设置司隶校尉,不但负责监察京畿七郡,而且变成一个编制齐全的反腐机构,下属官员有从事史(主管人员)十二人和假佐(办事员工)二十五人。

从事史包括都官从事(监察部长)、功曹从事(人事部长)、别驾从事(档案主管)、簿曹从事(财务总监)、军曹从事(武装部长),以及地方郡国派遣的部郡国从事等。

假佐包括主簿(秘书)、门亭长(警卫员)、门功曹书佐(招聘员)、孝经师(考试官)、月令师(祭祀官)、律令师(司法官)、簿曹书佐(会计师)、都官书佐(监察员)、典郡书佐(检录员)等。

身为这个反腐机构的掌门人,司隶校尉“举纲而万目理、提领而众毛顺”,号称卧虎,在那些贪腐分子的眼中,不啻于一只瞪圆双眼,耽耽相视的猛虎。其权力和地位大大提升,位列九卿之上,跟三公平起平坐。朝政会议上的待遇与尊贵的尚书令、御史中丞相等,有专门的座位,又称“三独坐”。

司隶校尉睥睨朝中百官,威权之重,堪比美国的独立检察官,除了皇帝,谁都可以弹劾,是东汉统治者肃清贪腐势力的得力干将、维护政治清明的定海神针。

除了司隶校尉这一重量级的反腐工具之外,郡级干部督邮也在东汉的吏治舞台上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三国演义》中有个脍炙人口的情节,张飞怒鞭督邮。这个督邮到底是管什么的?汉文帝时期就有督邮,通常郡内划分成若干部,譬如东部、西部等等,每个部设置一名督邮。他是郡太守派出去的纪检巡视员,其职权范围非常的广,不但负责一郡之内的驿站邮政,而且“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一旦发现问题,飞马加鞭直接向太守、刺史汇报。到了东汉,督邮的权力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巡察监督,还可以发布逮捕令,捉拿不法分子。监管的对象包含部内辖区的王侯豪族、奸猾吏民,可谓位卑权重

司隶校尉负责中央政府和京畿七郡,十三州部刺史负责地方郡国,督邮负责郡内县乡,经过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三代的苦心经营,终于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层层监控、严密有序的反腐体系。只要这个系统健康运行,就可以确保“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从而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东汉最初的六十年间,连续出现了“光武中兴”、“明章之治”两个朝气蓬勃的太平盛世,离不开反腐系统的正常运转,发挥着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

但是从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开始,在外戚和太监两大腐败集团的轮番轰击之下,坚固的反腐防线就像暖春的冰封,慢慢地融化、裂开,随着隆隆一声巨响,土崩瓦解。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贪腐的恶魔竞相冲出,傲视天下的东汉大帝国,终被埋葬在腐臭与糜烂的土壤之中。

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三帝吸取了西汉末年由于外戚乱政,王莽钻营取利、窃国篡权的教训,故而一再严范外戚。光武帝“度田、检籍”,管束了宗族外戚。

汉明帝对外戚更是绝情,馆陶公主(光武帝的第三女)曾经走后门,要汉明帝给她的儿子官做。汉明帝断然拒绝,宁可赐钱千万,也禁止外戚插足朝政。伏波将军马援可谓战功赫赫、威震天下,可是汉明帝在追封“云台二十八将”时,因为女儿是皇后,马援榜上无名,只得暗自惆怅。

汉章帝时,国舅爷窦宪抢占了沁水公主(汉明帝第五女刘致)的田庄,汉章帝得知之后,予以当头棒喝,让窦宪面壁思过,“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再不悔改,我就像踩烂一只死老鼠那样惩罚你!吓得窦宪魂飞魄散。窦皇后出面求情,过了很久汉章帝怒气才稍稍平息,勒令窦宪物归原主。

到了汉和帝就不一样了,他十岁登基,窦太后垂帘听政,外戚的几个兄弟一飞冲天。窦宪由虎贲中郎升为侍中,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环均为中常将,东汉政权第一次落到外戚手中。窦氏家族的跋扈骄横,不亚于汉宣帝时期的霍氏集团。(www.daowen.com)

汉和帝亲政之后,决心效仿汉宣帝,扳倒碍手碍脚的窦氏。公元92年,历史再次重演,在太监郑众等人的襄助之下,汉和帝一举歼灭了窦氏家族,出现了东汉帝国最后一个清明盛世——“永元之隆”。“永元之隆”是东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郑众因诛杀窦氏之功,被封为大长秋。公元102年,郑众又封鄛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在帝、后之间,出现了第三极势力,失去男根标志的太监开始染指政治,使得原本就诡异多变的朝政,更笼罩着一层令人作呕的阴森邪气。

从汉和帝到汉质帝,将近半个世纪,外戚势力与太监集团走马灯似的,轮流执政,把朝政糟蹋得乌烟瘴气。汉安帝刘祜时代的外戚邓氏家族、阎氏家族,中黄门李闰、江京,你方唱罢我上台。汉顺帝刘保时代,中黄门孙程等十九名太监得势。汉冲帝刘炳和汉质帝刘缵在位期间,跋扈将军梁冀独揽朝政,一手遮天,甚至肆无忌惮地毒杀皇帝,书写了皇权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整个反腐体系快要被外戚和太监压垮了。连皇帝都落得如此下场,更别说那些司隶校尉、十三州部刺史了。

公元159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反腐体系终于做了一个超跌反弹。这一年,在汉桓帝刘志的授意之下,司隶校尉张彪大显身手,将大魔头梁冀剁成碎肉,外戚梁氏一扫而光。不幸的是,朝政再次落到太监手中。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个太监,同日封侯,太监集团的势力空前强盛,反腐系统面临崩溃之危。东汉帝国犹如一艘失去碇石的破败游轮,在惊涛骇浪之中重心不稳,摇摇晃晃,几欲倾覆。

公元161年,以汉桓帝可耻的卖官鬻爵为标志,东汉政治进入立国以来最腐败、最黑暗的时期。这个时期反腐斗争最值得一提的是司隶校尉李膺。李膺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初举孝廉,甚受司徒胡广的器重,被任命为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听说要来一个铁面无私的“李青天”,纷纷卷起铺盖,逃之夭夭。此后李膺相继调任渔阳太守、蜀郡太守,转护乌桓校尉,负责守卫边关。在抗击鲜卑族的战争中,李膺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令剽悍的鲜卑骑兵望而却步。之后又镇守河西走廊,羌人闻风丧胆,不战而退,威名远播西域。公元159年,这位铁血战将回到中原,升任河南尹,步入充满艰难坎坷的官途。

李膺一到任,就准备弹劾宛陵的大贪官羊元群。不料羊元群贿赂太监,反咬一口。李膺被送到洛阳进行劳动改造。司隶校尉应奉甚为同情李膺的遭遇,上书汉桓帝为他辩解。汉桓帝不但赦免了李膺,还让他接任司隶校尉,又踏上危机四伏的反腐之路。

李膺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捉拿腐败分子野王县令张朔。此人是大太监张让的弟弟,贪婪、残忍,甚至连孕妇也被杀害。张朔听说李膺的反腐手段任性而又冷酷,吓得连夜跑到洛阳去,躲在张让府邸的空心柱中。

李膺得到消息,带上一队人马,直奔张府,劈开空心柱揪出张朔,捆成一个粽子,直接送进监狱。没等录下口供,张朔就人头落地。从此,大大小小的太监对李膺畏若神明,见了他气都不敢喘。甚至休假期间,也不敢迈出宫廷半步。天下正义之士无不将李膺捧为帝国的政坛领袖,以被李膺接见为荣,誉之为“登龙门”。朝中太监势力却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公元166年,太监势力以结党营私的罪名指控李膺等二百余人,并坐下狱,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众望所归的反腐急先锋惨遭迫害,整个反腐体制在太监势力的高压之下,气若游丝,奄奄一息。

两年之后,太监王甫、曹节发动九月政变,将外戚窦氏斩尽杀绝。公元169年,大获全胜的太监集团挑起第二次党锢之祸,“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司隶校尉朱寓、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内太守魏朗、山阳太守翟超皆为钩党,下狱,死者百余人,妻子徙边,诸附从者锢及五属。制诏州郡大举钩党。”——这一次惨不忍睹的镇压事件中,前任司隶校尉李膺,以及现任司隶校尉朱寓,竟然同遭迫害。

太监势力由此彻底控制了整个监察体系,司隶校尉彻底沦为太监势力的附庸,霸持朝政的工具、压制正义之士的帮凶。如太监扶持的司隶校尉王寓厚颜无耻地要求百官举荐他,百官唯唯诺诺,俯首听命,只有一个太常张奂拒绝。王寓恼羞成怒,制造冤狱,陷害张奂,“禁锢归田里”。

公元172年,在大太监中常侍王甫的指使之下,司隶校尉段颎逮捕进步学生一千余人,段颎因而被提拔为太尉。继任的司隶校尉阳球就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两人合谋扳倒王甫,段颎失去靠山,也被阳球害死。司隶校尉演变成类似于明代东厂、西厂的恐怖组织。

而担负地方反腐重任的十三州部刺史情况也不妙,日益行政化,逐步从反腐体制中剥离出去。光武帝时期,赋予刺史人事选举权。汉明帝时,刺史具备了民政功能。汉顺帝时,刺史兼掌地方军、政大权。汉灵帝时,正式把刺史更名为州牧,集行政、军事、司法、财政大权于一身,完全变成地方长官。拥兵自重,甚至对抗中央,加剧了帝国的分崩离析。在华丽转身的同时,有的刺史堕落成贪官蠹役。如益州刺史侯参贪污赃款过亿,不惜一切手段掠夺富豪人家的钱财。后来被逮捕起来,半路上自杀于槛车里。京兆尹袁逢在长安城内的一家旅舍缴获了辎重三百多乘,车上装满了侯参贪污、掠夺而来的金银珠宝,不下三万斤。

十三州部刺史变质、司隶校尉变节。督邮更是为虎作伥,变成害民贼,被黑张飞(史书上是菩萨心肠的刘皇叔)“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就这样,到了东汉末期反腐体系宣告溃败,荡然无存。

反腐体系被摧毁之后的东汉帝国就像油料燃尽的飞机,急速坠落。公元178年,最大的腐败头子——汉灵帝公然大规模地卖官鬻爵,国家从头烂到脚,各级官员的贪腐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了。极致的政治腐败让老百姓忍无可忍。公元184年,爆发黄巾大起义,地方军阀割据纷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