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原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原则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确立“保护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综观中外历史文化名城所采取的旅游开发措施,基本上是依据城市保护内容的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无论是名城保护还是旅游发展,彰显名城特色是共同的主题。积极开发利用佛教旅游资源,全面展现杭州“青山绿水、丝府茶乡、东南佛国、文物之邦”的旅游形象,是新世纪杭州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原则

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原则

(一)保护第一的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其自然景观人文古迹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任何复制品都不可能具有原有的价值。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受尊重历史文化传统这一原则的制约,1997年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私营团体的代表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通过的《关于旅游业社会影响的马尼拉宣言》中着重指出:“旅游发展规划要确保旅游目的地的遗产及其完整性,尊重社会和文化规范,特别是要尊重当地固有的文化传统。”这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名城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必须确立“保护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

(二)特色开发的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要突出自己的异于别地的特色。独特性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旅游产品的独特性越鲜明突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就越大,而旅游产品的独特性正来自于名城自身的特色。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就如同没有个性的人一样,必然会缺乏魅力,城市特色的消失或减少,会使游客的旅游感受和旅游期望产生较大的偏差,从而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的感知和评价,降低城市的吸引力。综观中外历史文化名城所采取的旅游开发措施,基本上是依据城市保护内容的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无论是名城保护还是旅游发展,彰显名城特色是共同的主题。惟有准确把握名城的特色,才能真正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维护其和谐的景观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当地居民对名城产生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地保护名城的景观风貌;也才能吸引和引导游客去欣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空间群体和城市环境,体会名城的历史文化脉承,实现名城旅游经济的腾飞。只有当我们对于名城的特色具有了深入的理性的了解,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名城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也才有可能通过对城市特色的再现达到保护名城和吸引游客的目的。

(三)优势资源与非优势资源开发互补的原则(www.daowen.com)

优势资源指历史文化名城最富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资源,是构成名城旅游吸引力和形成拳头旅游产品的主导因素,应作为名城旅游资源开发的重心,给予充分的重视。此类资源开发成功将成为名城最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旅游品牌,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洛阳龙门石窟、杭州西湖、桂林山水苏州园林等,都有着持久不衰的生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资源方面总量丰富,景型齐全,但缺少精品景点景区的名城,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是其旅游发展的关键。如重庆的城市文化资源构成包括巴渝文化和抗战文化资源,由于后者在重庆城市发展中、乃至在全中国、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完全有条件将抗战文化资源建成重庆市都市旅游的名片与标志。而广州具有岭南文化中心、古代丝绸之路发祥地和经久不衰的外贸港市、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等城市特点,其中近现代史迹应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因此构建广州“近、现代史迹旅游中心”当是开发其优势资源的重要举措。

不过,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丰富多彩,有些方面虽然并非该名城的特色与优势所在,但仍有相当的旅游价值,对此类非优势资源的开发将使名城的旅游业更趋于全面和完善,增添活力与动力,同时也有助于缓解主景区的压力,对名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杭州旅游素以山水为特色,但杭州古为“东南佛国”,历史上有极为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并且曾是构成杭州文化旅游名城的重要内容,至今仍留有多处寺塔建筑和遗迹。积极开发利用佛教旅游资源,全面展现杭州“青山绿水、丝府茶乡、东南佛国、文物之邦”的旅游形象,是新世纪杭州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四)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开发并举的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包括物质和文化两个构成部分,这两部分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当中应齐抓并举,不可偏废。物质的旅游资源是显性资源,普遍受到各名城的重视,而非物质资源的软开发是隐性的,易受到忽略。但事实上,传统艺术、民间工艺、民俗节庆、名人逸事、传统产业等传统文化内容和有形的文物是相互依存、相互烘托的,共同反映着名城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当前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选择日益多样化,对参与性、体验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非物质资源,对于满足这部分旅游需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非物质资源也是营造名城文化氛围的要素。历史文化名城毕竟是一个抽象、整体的概念,历经沧桑,仅存的历史遗迹不足以反映名城昔日的盛况和文化特征,美学家陈望衡先生多年前曾说:“须知,历史遗存毕竟是死的、静的,如果有了一些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它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极具浪漫色彩的楚文化在武汉、江陵、襄阳、长沙岳阳等楚地历史文化名城中应该随处可以感受得到。然而,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楚风、楚韵在这些楚地历史文化名城中表现得太不够了。为什么不可以在公共场所、星级宾馆多出现几幅大型的极具楚风楚韵的壁画呢?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为什么不改编成现代歌舞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长期演出呢?”[10]这些话极有见地,陈先生的期望今天也正成为现实,物质与非物质资源的共同开发将是名城旅游发展中一个长期的指导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