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奇点与算法:科技的天堂,法律的挑战

奇点与算法:科技的天堂,法律的挑战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奇点实际上就是虚实相交的点,海天结合的地方,时间和空间结合的地方。对奇点的痴迷也是对人工智能的迷思。技术乌托邦的推动者们认为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是对理性的过分依赖。技术乌托邦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代表的是进步史观,而这种进步主要是科技的进步。赞成技术乌托邦的人想要找出一种科技模式,并用这个模式统御制度设计,使人类社会更加完美,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奇点与算法:科技的天堂,法律的挑战

所谓奇点,我们知道这是广义相对论里面的观点,后来也不断地有人在用,库茨韦尔更是把它推到了极致。意思是什么呢?奇点实际上就是虚实相交的点,海天结合的地方,时间和空间结合的地方。其既存在也不存在,充其量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库茨韦尔写了一本书就叫《奇点临近》,提出了所谓“奇点理论”,宣称2045年将出现“奇点”时刻,人类文明会走到终点,生物人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作“奇点人”的新物种。[12]换言之,库兹韦尔预测2045年人类将与机器融合,获得永生。在《人神——未来简史》中,赫拉利(Harari)把人完全划约为算法,认为每个人真正的实质性的构造是算法。[13]如果人真的只是由算法构成的,那人工智能超越人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人不会比机器算得更快。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理论,幸运的是,相信这种理论的人并不多。对奇点的痴迷也是对人工智能的迷思。有些人认为超级人工智能的来临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但更多的学者专家则认为,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近期会有超级人工智能出现。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是很有限的。

诚然,未来学家们在想象的空间里可以任意驰骋,勾勒人类未来的蓝图。但技术乌托邦已经从乐观走向了悲观。库茨韦尔和赫拉利沉醉在对技术的膜拜之中,而对人类的命运仅仅给予了漫不经心或者轻描淡写的关注,好像人类的未来并不那么重要,只要他们心中的人即算法或者“奇点”的临近即可成为现实。技术乌托邦的推动者们认为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是对理性的过分依赖。技术乌托邦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代表的是进步史观,而这种进步主要是科技的进步。进步史观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受到过尖锐的批判。在18世纪至19世纪,人们觉得世界是进步的,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会更好。然而,无数历史事实均证明进步并不是绝对的。从几千年来的历史来看,人性可能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赞成技术乌托邦的人想要找出一种科技模式,并用这个模式统御制度设计,使人类社会更加完美,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一旦能够通过计算的方式把这些制度做出来,这就是最理想的社会。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是非常天真的见解,因为人不仅仅是计算型的/理性的,而且还是随情感和情绪变化的、非理性的。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如个人的成长,起关键作用的往往不是理性的设计,而是非理性的激情和偶然性。植根于逻辑推理的技术乌托邦并不是一条出路。(www.daowen.com)

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如何能够重拾信心,重新发现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不仅仅是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而且是对人的认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对现存的各种各样制度的认识。再一种可能的情况就是如何能够使人的心性、智性、灵性全面发展,从而避免单向度的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到,如果自然人会被机器人所代替,那恰恰就是因为人的智性被发展到了极端,而湮没了人的心性和灵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