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的物理课堂构建实现核心素养探究

培养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的物理课堂构建实现核心素养探究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可以从创设提问环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提出问题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的物理课堂构建实现核心素养探究

一、对影响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对影响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的内部因素分析

不管我们学什么内容什么科目,兴趣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人天生对未知的事物具有本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结合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好奇的实验结果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热情。实验证明: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更喜欢去探究物理问题,研究实验情境,能更好地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方法。一旦学生觉得物理学习是无聊乏味的事情,其学习热情就难以维持,如此一来,再好的方法也是枉然。

1.人格特征

每个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就有着自己的人格特质,有的人天生就对未知的事物具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充满热情,总是能对身边的事情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理解和思考。但是有的人天生就是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教师也应该关注到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不善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教师不要着急,要注意对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也可以允许他们在课下通过文字的形式提出问题。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人格特征教师应该有不同的解决和面对策略,不能不顾学生的性格气质用一种方法教百种人。

2.个体学习风格的差异性

学生的人格气质有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各有不同。美国学者杜恩夫妇首先提出学习风格就是指个体投入学习的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和同学一起学习、合作讨论,有的学生则更喜欢自己一个人独自思考;有的学生属于沉思型,对于一个问题或现象反应较慢但思考较深,有的学生则是属于冲动型的,反应快但考虑不完整。这些情况都是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体现。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就像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调动不同的大脑分区一样,不同的学习情境、不同的学习风格也能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和收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允许学生使用自己喜欢和习惯的方式和风格来学习。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和仔细的思考后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只是要求我们学会观察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差异对每个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整体且有个性地成长。

(二)对影响学生物理提问能力的外部因素分析

1.同伴的评价方面

影响学生课堂提问能力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指的是儿童青少年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处于发展的时期,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来说,他们寻求一种同一感,他们很在乎外部环境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教室,同学或者说同伴就是他们身边最大的“环境”,所以同学的看法是这个时期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安德鲁与南茜指出,青春期个体不是受同伴实际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的影响,而是受他们自己认为同伴会对他们的做法有什么反应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很容易为了一点小事和周围的同学起争执,因为他们过于看重周围的看法,而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自己又会把别人的看法加重,从而导致了行为上的过激。利用学生对同伴关系的看重,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得好,让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提问是一种优秀表现的话,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就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同学中有人认为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是一种不好的行为,那么对于学生普遍的提问能力的发展都是具有消极作用的。

2.家庭的教养方式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情况、学习方式、学习态度都不同。如果家长过于严格,则容易养成胆子较小、没有主见的孩子;如果家长过于唠叨,则容易养成沉默不善言辞的孩子;如果家长墨守成规,对孩子创新的想法和行为不仅不予以支持,反而严格批评,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能够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家长,往往能够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表达,这样孩子就能够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对于学生清晰的逻辑能力、流畅的表达能力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正因为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和学习影响如此之重大,在思考影响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因素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应该对学生的家庭予以了解,对家庭的教养方式予以重视。

二、中学生物理提问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探讨

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影响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前期对相关文献的总结,笔者分析得出物理提问能力培养策略。教师可以从创设提问环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提出问题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应该理解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发展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提问意识。人的行为总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和活动的目的性越明确,行为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人们明确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时,就会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努力进取、积极探索、积极思考。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亦是如此,让学生明了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才会积极提问。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问,故问乃人之天性。另外,有问也必有思,有思也定有所得。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经验表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会激发人的积极性,才会去积极探索、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假如牛顿在看到苹果后没有去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不会去探索、研究,也就不会有牛顿定律。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作为个体的人,只有不断去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证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让学生感觉到“我要问”,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营造敢问的氛围。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犹如松软的土壤对于种子的萌芽一样重要,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应改变死板的面孔、说教的形象,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形成一种以爱为核心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当有些学生由于好奇而提出各种问题,但问题与课本内容无关时,教师也不应该板起面孔对学生进行训斥,而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积极求知的精神,同时指出错误所在,引导学生要在学习上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可在班级中通过召开班会开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积极主动的提问能够对他们的课业成绩和思维能力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和学生分享一些历史上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的故事,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样通过对生活中问题的观察、反思,然后一步步得出研究结论的;还可以在班级中形成竞争的氛围,对待积极提问的行为予以一定的加分和荣誉鼓励,这样就能在班级中形成提问是一件光荣和有意义的事的氛围。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发现问题的“源泉”。

1.联系实际,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

学生仅有勇气去问是不够的,有勇气而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的话,学生只会“乱”问,提出的问题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怎样提问。从问题提出可能性的角度来看,教材中的每一句都可以延伸出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如果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例如,讲温度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去看天气预报,然后思考为什么我们每天的气温会有高低,为什么同样是水,有的是云,有的是雨,有的是霜,有的是雪。比如,讲到摩擦力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带头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冰上会滑倒,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问题等。因为这些现象、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可以使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2.从物理实验中提出问题

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是需要物理实验来支持的。学生往往对于物理实验也有着较大的热情。那么教师可以在开展物理实验前,先不讲解知识内容,而只是发放材料,告知实验方法,那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有趣的现象后就会发现问题了,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只是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总结问题。比如,做静电实验时,玻璃棒和橡胶棒在摩擦后一个能够“吸引”住头发,一个不能,学生不用教师讲就会自己去想为什么了,这样学生就自己从实验中发现问题了。(www.daowen.com)

3.根据学科间的联想思维提出问题

在日常学习中,不只有物理一门学科,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学生也常常会遇到和物理现象或者物理原理有关的问题,如在语文课上,学生常常会学习到很多民间俗语,这其中有很多是有着一定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间联想思维的发散,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语文课上的一些俗语内容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如讲到平面镜成像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示范语文中“镜中花,水中月”的说法,为什么镜中有月水中有花呢?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还有哪些诗句中也有着物理现象。这样以后学生在遇到描述性问题时就能多问几个是什么和为什么了。

4.利用错误的前概念诱发问题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错误的前概念诱发问题,创设相应的物理问题发生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学习中的物理困难,而且这样针对学生的传统思维相异的构想来创设物理情境,能引发强烈的思维冲突,引发思考和问题的提出。例如,师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普通人与身体健壮的运动员拔河“必输无疑”。教师:“有人认为运动员对普通人的拉力大于普通人施于运动员的拉力,同学们这对吗?”学生:“不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与普通人之间的拉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该大小相等。”有的学生疑惑了,提出:“牛顿定律如果没错,输赢取决于拉力吗?运动员‘必赢无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提供良好的提问情境

教师要把轻松活泼而富有学问的课堂带进教室,努力创设愉快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强调学生提出问题对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促进作用,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向书本说“不”,敢向教师说“不”,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克服畏难情绪,自信学习,勇于质疑。无论学生提出多简单的问题教师都要耐心倾听、解答、引导,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赏,并鼓励学生提出更深的问题拿到全班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从提问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此一来,学生的提问热情就容易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在创设民主氛围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要正确看待教师权威。教师要努力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理论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和信赖;要把形式上的师道尊严权威变成实质上的正确权威指导;要正确理解民主并不是无原则地包容学生漫无边际的言论自由;提倡教师精讲学生多问多讲,但要避免形式上的“热火朝天”、无效讨论等。

在现在的教学现场,教师有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可以使用,不仅有教材教具,还有实验室和一般的实验器材,加上现在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材料和网络资料来扩展日常教学活动。通过平时的教学我们会发现,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课上的学生是最积极的,也是问题最多的,因为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物理现象就在身边,会根据物理现象去思考、去观察、去发现。所以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在即使不是实验课的教学活动中,也能带给学生一种亲身感受情境的感觉,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的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并且能从中观察反思出一定的物理问题。而且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教师更容易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带到课堂中,引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开始思考,同时在脑海里形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现象背后可能都是有着不同物理问题和原理的。例如,在教学“重力的作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视频,如一段跳水运动员跳水的视频,一段蹦极运动的视频,如此就能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根本原因,那么是什么给了运动员一个力呢?然后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带着这些问题引领学生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教师通过播放反映日常生活情景的视频,直观地在学生眼前还原真实的物理情境,给学生真实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思考,既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将物理现象呈现给学生,还可以真实地让学生参与到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中。例如,在讲授摩擦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或者组织学生一起去滑冰,亲身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等。诸如此类的活动都能使看上去枯燥无味的物理原理生动化、情景化、生活化,也更能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真实的物理场景,可以培养学生时时思考、处处提问的能力与习惯。

(三)让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

学生会遇到很多困惑不解与有质疑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将想不明白的现象变成一个可以去思考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提问的方法了。

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生一般在遇到一个现象或者难题时都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着手了解。首先,这是什么。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现象的时候,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发生了什么样的现象。其次,这是为什么。比如,当我们发现并且表达一个物理现象之后,我们会习惯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再次,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比如,在我们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可以利用常识去操作那些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看通过何种方式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最后,再多问一个如果。例如,如果没有影响的那个条件,现象或者结果还能够依然出现吗?这就是一般思考问题的四个步骤。教师可以在前期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训练的时候,将基本的提问思考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他们通过小组间的练习,加深对提出问题一般方法的使用和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验和现象的呈现,来让学生练习这一整套提问程序。例如,在讲台下放一个闹钟,闹钟响的时候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闹钟的声音。然后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能听见?学生会思考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接着问学生:这是怎么传播的?学生回答是根据空气的振动。最后问学生:如果没有空气还能听到吗?这样简单的四个步骤,就几乎完整地呈现了关注现象、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四个研究步骤,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例子的解剖和分析,就向学生完整示范了一套提问方法。

2.通过否定学习法学习提问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否定假设法。它是由美国学者布朗和沃尔特提出的。这种方法是指通过改变原问题的已知条件或范围限制来产生新问题,这样问题产生的空间大,学生容易掌握,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首先,我们通过分析问题结构,找出本质属性、问题结构中包含的对象等,包括条件、性质、结论等;其次,找出本质属性是对哪些知识点的考查:再次,进一步厘清解题思路,找出必需条件,为提问提供有利、充足的信息;最后,通过改变条件提问——列出问题结构的各个对象然后改变某一个或几个,就会得到一系列问题。

3.通过反思法学习提问

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首先,通过类比新旧知识,找出学习的途径;然后,试着找一找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后,思考自己最喜欢怎么解决,为什么。这样,通过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同学生的问题层次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反思性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反思的过程本身有价值,还在于所提问题的价值性,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后建立“学习反思集”,鼓励学生把课堂上的疑问和新的想法写下来,根据问题的深度和价值进行自我评价。而教师会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表扬鼓励,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所提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分析提出问题的优劣,以此促进学生提问的深度,学生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知道自己的每一个进步。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习不仅仅涉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还会涉及生活中实实在在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于物理学习的反思绝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的练习和表现,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只有学生真正养成了在生活中时时发现的精神、求索的态度、提出问题的能力、反思的习惯,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让我们的学生从现实中学物理、做物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物理知识,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如果学生能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善于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就说明他学到了有用的物理。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现象,思考自问:这种现象一般和哪些物理知识有关?怎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提问时,教师要欣赏学生可贵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智慧,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内容提出问题。例如,可以对每章节的重点、难点提问;可以对概念、定理的含义及隐含条件提问;可以对定理的条件、运用方法(正用、逆用、变形应用)提问等。这些提问往往多是由教师发问,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这种局面,逐步训练学生能自己提出以上问题。再者,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即生成性问题。

4.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后可以知道,中学时期的学生更喜欢和同学一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共同探索寻找答案。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共同的学习过程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这样通过和不同同学的交流,不同小组观点的碰撞,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交流和学习。这样处理教材,通过互相提问、自主研讨、合作探究,学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真正培养和发展起自身的能力。

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题。一些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呆板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激活物理课堂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下课前5分钟,根据课堂内容相互提问。如果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希望教师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真正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