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与中外教育简史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与中外教育简史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希伯来位于现在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为现代犹太人祖先的居住地。古代希伯来人长期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把宗教看作维系种族的灵魂,把教育看作维系民族统一和复兴、生存、发展的神圣事业。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发展分为两个历史时期:一是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586年,以家庭教育为主;二是公元前586年—公元70年,以会堂教育为主。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节日活动是希伯来人对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与中外教育简史

古代希伯来位于现在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为现代犹太人祖先的居住地。约在公元前1400年,犹太人因躲避洪水和寻找谷物而向外迁移,先进入波斯地区,而后又移居埃及沦为埃及法老的奴隶。约在公元前1220年,在其酋长摩西的带领下,逃离埃及返回西亚,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10年,大奴隶主大卫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由于民族矛盾,其后不久就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和南部的犹太国。公元前722年,以色列亡于亚述。公元前586年,犹太国被巴比伦所灭,犹太人成为“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希伯来人才得以返回家园,重建国家。公元70年,希伯来被罗马帝国所灭。

古代希伯来人长期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把宗教看作维系种族的灵魂,把教育看作维系民族统一和复兴、生存、发展的神圣事业。希伯来人信奉犹太教,其经典为《圣经》(《旧约全书》),它是希伯来人从小就开始学习的教育经典和核心内容。希伯来人将妇女生孩子视为上帝的恩赐,他们盼望生孩子,尤其是生男孩,因为男孩长大可以增加财富,扩大家族的规模,并能继承遗产。按照希伯来的习俗,婴儿出生后要用盐水擦洗,还习惯于将婴儿置于襁褓之中。孩子一般由母亲哺乳,3岁时才开始断奶。男孩在出生的第8天有进行割礼的习俗。

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发展分为两个历史时期:一是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586年,以家庭教育为主;二是公元前586年—公元70年,以会堂教育为主。

(一)家庭教育时期

在公元前586年以前,希伯来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家庭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希伯来家庭中,父亲拥有绝对的权威,是一家之主。家庭作为培养教育年轻一代的主要场所,父亲也就理所当然地对教育子女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和义务。在子女心目中,父亲就是自己的老师,父亲的要求和命令就是法律,自己的言谈举止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必须听命于父亲,不能有所质疑。父辈尊奉上述诫命对子女进行教育,所以在教育中时刻不忘进行宗教思想的灌输,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子女产生对上帝的无比信仰和敬畏之情。

这种充满宗教意识的家庭教育,凝聚了家庭的人心,使每个希伯来家庭在共同信仰的引领下构建成一个个信仰基地,精神上的归属和内心强大的信仰也带领犹太民族虽屡遭战祸而散居各地,但仍能保持民族繁衍至今,从未消亡。(www.daowen.com)

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节日活动是希伯来人对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亲要求子女围坐在身边,跟随自己诵读《律法》等宗教经典,反复强调经文是上帝旨意的体现,子民无权更改,必须牢牢记住。同时,鼓励孩子提出有关上帝、《圣经》、教义等方面的问题,父亲则要耐心地解释,还要努力按照典籍的教诲注意改进自己的教育态度。所以,希伯来人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比较注重尊重儿童,倾听儿童的意见。儿童能在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为希伯来严酷的家长制增添了一些温和的色彩。除此之外,犹太教的经典中多处提到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强调女儿的教育应由母亲负责,母亲应在敬重上帝、遵守律规和勤劳持家方面做出榜样。同样,经典中也要求每个子女从小就要逐步养成遵奉教规、服从父母的习惯。

(二)会堂教育时期

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3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希伯来人被巴比伦征服并作为囚徒流放,流放时期的希伯来人开始接触一种更为先进的巴比伦文化,并逐步地由一个主要从事农业的民族演变为城镇的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希伯来文明的进步。然而,在流放过程中,希伯来文化却面临着被外族文化吞并与兼并的危险,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本民族的历史和家乡一无所知,并且甘愿让本民族文化成为新式文明的一部分。希伯来人的首领意识到这是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应当把大家团结起来,使他们怀念过去,并设法回到故乡。于是,在巴比伦国土出现了犹太会堂,从此犹太会堂的教育打破了家庭教育的一统局面。不论大人还是小孩,经常在会堂聚会,做礼拜,倾听教士宣读《圣经》和上帝的教诲,这使每一个儿童和成人都铭记自己是希伯来人,故乡在巴勒斯坦,要和巴比伦人保持距离。

从巴比伦回到巴勒斯坦后,犹太会堂显得更重要了,它成了进行教育和礼拜活动的中心。但是政权不复存在,最高祭司受波斯政府支配来组织希伯来人的活动,并以《圣经》为工具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但此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已有了变化,文化教育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进。单纯依靠家庭教育和教会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实际的需要,只有在保存希伯来民族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教育因素来发展学校教育事业。因此,希伯来人在犹太会堂内设立了学校,儿童们在这里读书、写字和理解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这种学校通常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为一体,教师以口授方式摘读《摩西五经》的若干词句,指导儿童朗读和背诵。教师还经常给幼儿印刻有字句的圣饼,让他们边吃、边读、边记,并组织他们互相竞赛,提倡互帮互学。教师还鼓励儿童动脑筋想问题,认为凡是善于提问的孩子,就是善于学习的孩子。尽管如此,当时通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仍主要是家长制加神谕。但相对于家庭教育时期来看,儿童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希伯来人的儿童观认为:儿童生来就是粗野的、固执的、愚笨的,甚至是坏的,因此要不断地训诫他们,直到他们懂得服从和尊敬为止。对希伯来人来讲,教育就意味着严酷的纪律,只有这种纪律才能保证家庭教育和宗教教育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