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中国权力转换方式:禅让与世袭的争议

古代中国权力转换方式:禅让与世袭的争议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禅让”和“世袭”是两种相对立的权力转换方式。但是在战国时期,“禅让”传说就受到了质疑。荀子和韩非子都是极力否定“禅让”制度合理性的。郭沫若先生认为,“禅让”是儒家托古改制下的一个产品,但也指出,古代文献记载了“禅让”的历史事实。顾颉刚先生认为,在古代社会只有礼让的观念,但是,不存在禅让的观念,“禅让”是墨家进行尚贤主义说教而臆造出来的。

古代中国权力转换方式:禅让与世袭的争议

“禅让”是古代道德治国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代宗法社会国家行政制度形成过程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禅让”是指掌握领导权的领导者主动把权力交给贤德之人而非嫡子的权力转移方式,“禅”在古代还是一种重要的权力转移的祭典仪式,“让”是把权力转移给有贤能的人。“禅让”和“世袭”是两种相对立的权力转换方式。[21]

“禅让”问题是中国古代研究的一桩公案,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直以来,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就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信史派,一种是疑古派。

孔子墨子是相信“禅让”思想是真实存在的,这和他们的仁爱思想和兼爱思想是相一致的:

论语·尧曰》: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墨子·尚贤上》:

故古者贤王之为政,别德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平天下。禹举益于阳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www.daowen.com)

但是在战国时期,“禅让”传说就受到了质疑。荀子和韩非子都是极力否定“禅让”制度合理性的。荀子直接提出了正面的反驳,韩非子则做出了相反的解释。

《荀子·正论篇》:

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说传,陋者之说也,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韩非子·忠孝篇》:

今尧自以为明而不能以畜舜,舜自以为贤而不能戴尧,汤武自以为义而弑其君长,此明君且常与,而贤臣且常取也。

直到20世纪,信史派和疑古派的争论也没有停止,两种史学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郭沫若顾颉刚。郭沫若先生认为,“禅让”是儒家托古改制下的一个产品,但也指出,古代文献记载了“禅让”的历史事实。顾颉刚先生认为,在古代社会只有礼让的观念,但是,不存在禅让的观念,“禅让”是墨家进行尚贤主义说教而臆造出来的。[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