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朝历史惊人未遂谋杀:壬寅宫变的真相

明朝历史惊人未遂谋杀:壬寅宫变的真相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朝嘉靖年间,曾发生过一场骇人听闻的宫廷谋杀,史称“壬寅宫变”,乃是当时的宫婢企图谋害明世宗朱厚璁的事件。但在民间各路说法不胫而走,以至于成为明代宫廷史上的一桩疑案。这些进宫的女子,只有少数有封号,绝大多数既被嘉靖帝淫乐,又被奴役,饱经摧残。此外,为了防止泄漏炼药的秘密,甚至可能杀掉取过血的宫女灭口。据此推断,这时的宫女们一定处于危险的境地。

明朝历史惊人未遂谋杀:壬寅宫变的真相

明朝嘉靖年间,曾发生过一场骇人听闻的宫廷谋杀,史称“壬寅宫变”,乃是当时的宫婢企图谋害明世宗朱厚璁的事件。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嘉靖帝宿端妃曹氏宫,宫婢杨金英等乘他熟睡之机,以绳系其颈,合谋勒死之,但误为死结。方皇后赶来救护,嘉靖帝得不死。事变后,杨金英等16名宫女被害死,宁嫔王氏和端妃亦受牵连被处死。嘉靖帝当时晕了过去,后被救了过来。由于事涉宫闱隐私,事后统治者极力遮掩此事,史籍资料也很少记载,因此,很少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在民间各路说法不胫而走,以至于成为明代宫廷史上的一桩疑案。

凡事皆有因果,宫中小小侍婢竟敢合力去谋害天子,如此举动的背后,必然有更为惊人的缘由。如此,我们便要从嘉靖这个皇帝开始慢慢说起了。

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又作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兴献王朱佑杬嫡子。因正德皇帝朱厚照膝下无子,因而在正德死后,少年嘉靖便被人从湖北钟祥接进京城,由一个藩王世子晋升为真龙天子。

在进京之后,因大礼议引起争端,少年嘉靖帝几番与群臣对峙,使得这个颇有些名不正的皇帝常常站在言官们的对立面,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由杨慎挑头,数百名文官跪哭宫门外的“左顺门事件”,年仅18岁的嘉靖帝第一次对群臣用了廷杖,打得群臣血肉横飞。在这样的环境中,嘉靖帝渐渐成长为一个刚愎自用的帝王,他过于聪慧,精于帝王之道,22年不上朝却能做到大权不旁落他人之手。

这样一个聪颖而自负的皇帝自小便生活在浓郁的道教氛围中,他的父亲兴献王乐于向道士寻求养生之术,甚至嘉靖帝出生时便有传言,说兴王世子乃是道士转生。在这样的影响之中,还是藩王的朱厚熜在还没有成为嘉靖帝之前,就喜欢炼丹修仙,将大半儿心思都花在了钻研如何成仙上。他称帝之后,早先几年还与群臣斗斗法,在洞察御权之术之后,他便不再醉心于朝野,而是将心思放在了追寻长生与享受富贵上面。于是,他广征道士方士之流,在宫廷中搞起了斋醮,不断扩大规模,耗费巨资。

当时进献的秘方和炼丹药可谓五花八门。其中“红铅”作为最流行的炼丹制药之法,是将处女月经和药粉经过拌和、焙炼而成,形如辰砂。还有一种“含真饼子”,即婴儿出生时口中所含的血块。据说这些药物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和增强性欲的作用。在“壬寅宫变”两年前,宫内这种炼丹之风达到了极点。礼部曾派员在京城、南京、山东、河南等地挑选了民间女子千余人进宫。以后又多次采选宫女,多达数千人。仅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间四次大选,就选进1080个8岁至14岁的幼女。选这么多的女孩入宫,一是准备用以炼制“元性纯红丹”,二是供嘉靖帝淫乐纵欲。这些进宫的女子,只有少数有封号,绝大多数既被嘉靖帝淫乐,又被奴役,饱经摧残。嘉靖帝信用方士段朝用等人炼制丹药,不惜牺牲宫女的身体,甚至年轻的生命。为了采得足够的炼丹原料,皇帝强迫宫女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轻则极大损伤宫女身心,重则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许多人因此丧命。此外,为了防止泄漏炼药的秘密,甚至可能杀掉取过血的宫女灭口。

可以推测,当时部分宫女亲眼目睹宫内姐妹们饱经残害,自知这种灾难早晚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因而才决定拼死一搏,她们明知无论能否成功,死是在所难免,但既然怎么都是死,不如与嘉靖帝同归于尽。在当时司礼监审问宫女的口供记录中,有“咱们下手了罢,强如死在他手里”的话。据此推断,这时的宫女们一定处于危险的境地。既已被置于死地,反正死在所难免,不如先下手为强,拼死一搏,或许能换取更多姐妹们的生。而各种资料也表明,事件发生前,宫女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既无大错而又如此义无反顾地赴险,推察情由,这件事便很可能是嘉靖帝炼制长生不老丹药所致。

嘉靖帝贪恋女色,纵欲无度,他自己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愈是这样,他又愈是迷恋道教仙术,以求长生不老。一些有名的方士、佞臣,都是以进献房中秘方或炼丹药而大发横财。如陶仲文是嘉靖帝最宠信的方士之一,最初就是靠进献房事秘方得到皇帝的宠爱。嘉靖帝一次给他的赏赐就是十万两银,官至一品,兼领双俸,他的子孙也由此受益。为了投皇帝所好,当时搜集进献各种房事秘方、炼制或炮制各式长生不老丹及房中药风气流行于大江南北。

酷虐宫女的嘉靖帝为他的荒唐行径付出了代价,百姓多以此为笑谈,并做出许多神话来歌颂参加了此次宫变并最终惨死的宫女们。然而嘉靖是不管这些的,对他而言,最要紧的依然是求仙与纵欲,此后他便有了理由不再回宫,每天蜷在玉熙宫中与道士一同修行度日,继续他奢靡无度的帝王生活。

“壬寅宫变”不过是嘉靖帝骄奢淫逸所致的一道阴影,事实上,在他入承大统之后,毁佛寺,逐僧人,专以扶植道教为事。其崇道行为日甚一日,老而弥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daowen.com)

第一,宠信道徒方士,授以高官厚禄。除正一道的首领张彦頨、张永绪仍然受到尊重之外,其他受其宠信的道士甚多,其中最突出者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嘉靖三年(1524年),邵元节被召入京,封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锡金、石、银、象牙印各一,班二品。后又赠其父太常丞、母安人,并赠文泰真人,赐元节紫衣玉带。敕建真人府于城西,以其孙启南为太常丞,曾孙时雍太常博士。岁给元节禄百石,以校尉40人供酒扫,赐庄田30顷,蠲免租赋。遣中使建道院于贵溪,赐名仙源宫。十五年,拜礼部尚书,赐一品服。孙启南、徒陈善道等咸进秩,赠伯芳、太初为真人。十八年,邵元节逝世,追赠为少师,谥曰“文康荣靖”。启南官至太常少卿,善道亦封“清微阐教崇真卫道高士”。其后,嘉靖帝又宠信邵元节推荐之道士陶仲文,授“神霄保国宣教高士”,寻封“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以其子世同为太常丞、子壻吴濬、从孙良辅为太常博士。十九年特授少保、礼部尚书。后加少傅,仍兼少保。二十三年加少师,仍兼少傅、少保。史称“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之世,惟仲文而已”。以后又续有封赠晋爵,并恩及其徒郭弘经、王永宁。三十九年陶仲文卒。得宠20年,位极人臣,其子孙及门徒皆受恩宠。

第二,广建斋醮,崇信乩仙。嘉靖帝嗣位伊始,即“好鬼神事,日事斋醮”,虽“谏官屡以为言”,均拒而“不纳”。甚至发展到“经年不视朝”,深居西苑,日夕但以斋醮为事的地步。他特别爱好扶乩,据《明史·世宗纪》载,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七月,他“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这种“焚修、斋醮之事”耗费巨大,据载,宫中每年要用黄蜡二十余万斤,白蜡十余万斤,香品数十万斤,以供皇家斋醮之用。而朝臣只能奉承,不能持任何异议。奸臣“严嵩,以虔奉焚修”,遂“蒙异眷者二十年”,凡敢于进谏者,即其宗亲也将受到严厉惩处。

第三,建宫筑室,不惜劳民伤财。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八月,用陶仲文言,建佑国康民雷殿于太液池西,所司按其意旨,务宏侈,工程峻急,工部员外郎刘魁上疏:“一役之费动至亿万,土木衣文绣,匠作班朱紫,道流所居拟于宫禁。”《明史》卷十八称:“世宗崇尚道教,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

第四,爱好青词。举行斋醮需用青词,嘉靖帝因“益求长生,日夜祷祀”的需要,便“简文武大臣及词臣入直西苑,供奉青词”。顾鼎臣、夏言、严嵩等,皆先后以青词获宠,甚至有“青词宰相”之称。

第五,迷信丹药,千方百计地四处寻觅。于是道徒佞倖遂以进仙方丹药而获宠者,有邵元节、陶仲文、顾可学、盛端明等数十人。他相信服芝可以延年,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八月,派人到五岳及太和、龙虎、三茅、齐云、鹤鸣等道教名山广为采集。三十七年十月,礼部将四方进献的“瑞芝”1800多本一起报上,但他仍嫌不足,“诏广求径尺以上者”。

除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嘉靖帝这几位有名的皇帝,历史上因迷恋长生并下场悲惨的天子仍有很多。

五代时,南唐先主李昇晚年结交方士,为使自己长生不老,听信方士服用丹药,最终死于丹药中毒。两宋时期,朝廷务实谨慎,长生不老术对皇帝的吸引力降低。时至明清,大多数帝王不再坚信法术和药物能使人长生不老,犹以康熙皇帝对生老病死最清醒,认为生死乃自然规律。但是明清除康熙帝外,仍有皇帝对秘药和道术孜孜以求,明朝以嘉靖帝,清朝以雍正帝为最。清世宗雍正帝对道术有几分希冀,曾密谕地方督抚访求精通修养生命长生不老之人或道士。一位叫贾士芳的被推荐给雍正帝,得到雍正帝的刮目相看,后因一句咒语“天地听我主持,神鬼听我驱使”,犯下大不敬之罪,结果被逮捕入狱杀头。这也许是历史上皇帝与道士的最后一次较量,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皇帝自欺,缘于对长生不老的妄想,结果被方士所害;方士欺人,因为根本没有所谓长生不老术而欺骗皇帝,结果被皇帝所杀。

放眼而去,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之中,能够以安于天命的态度来对待死亡的帝王实在屈指可数。事实上仔细思量起来我们会发现,人来世间走一遭,从出生一刻起便是在向死而生,生命终有尽头,也许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以一种无畏的态度面对生活中涌现的所有苦痛与挫折,因它与生命一样,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得以完结。而那些一直孜孜不倦地追寻着永生,贪婪片刻欢愉的帝王,或许自身的暴毙与王朝的衰落便是命运对他们的严惩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