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记忆:南通市第-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南通民间土布染织工艺:历史沿革和分布情况

南通民间土布染织工艺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南通濒江临海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丰厚的耕织文化历史底蕴,成为全国著名的蓝染之乡、产棉之乡、土布之乡。南通土布染织工艺的生产工序主要分轧花、弹花、搓条,纺纱、戽纱、染纱、浆洗、络筒、整经、上机、织造等步骤。南通最终取代江南,一跃而成近代中国著名的土布之乡,成为历史上继松江之后我国传统土布织造工艺的复兴之地和集大成者。
百科知识 2024-10-08

梅庵派古琴艺术:江海记忆、传承与发展

早期王燕卿众多学生中,唯有徐立孙和邵大苏二人成为王燕卿先生的心传弟子,此乃梅庵派古琴艺术的第二代传人。洪鹤、张景林、袁华、严晓星等新老社员为梅庵派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梅庵派古琴艺术的流传由北向南,辗转半个中国,最后进入港台,并成为经由港台而海外的古琴艺术开拓者。
百科知识 2024-10-08

南通市花子街:古老传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子街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历史上的古通州曾经有过一个“花子街”。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花子街》是由一组篇幅长短不一的民间传说故事汇合而成的叙事民歌。现在唯一持有《花子街》叙事长歌者唯年已古稀的严金凤而已。目前保护情况长篇叙事民歌《花子街》正由港闸区政府牵头,建立传承
百科知识 2024-10-08

评弹北调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评弹北调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评弹北调是以流传于启海地区的民间山歌、阴歌、佛序的曲调说唱传说故事,经由“钎子书”、“钹子书”的发展过程,逐渐演变而成的启海方言曲艺品类。评弹北调便是以此为源逐步发展并传留后世的一个曲种。故而被称之为“评弹北调”,主要流传地区是启东、海门、通州、如东东部地区及崇明、射阳、大丰等地,而演员则都是启东人。
百科知识 2024-10-08

江海记忆:南通市陆家锣鼓的历史与保护情况

陆家锣鼓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陆家锣鼓是清代嘉庆年间,苏州移民落户江海平原的同时,带来的“苏州十番锣鼓”吸入江海文化元素,凸显南通地域个性艺术风格的敲打乐。据考证,近百年间陆氏族中世代和睦相处,极少纠纷,其中陆家锣鼓家传组合的黏合功能发挥是其重要缘由之一。目前保护情况陆家锣鼓因其属于多声部、多谱点特色锣鼓清曲,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百科知识 2024-10-08

江海记忆:南通范氏世家的诗文遗产

南通范氏世家诗文古典诗词创作的技能技艺,往往带有浓重的家族传承特征。南通范氏家族,坚持沿袭着中国古代的家学传统,并一代又一代地延续,表现出一种传承的力度。由此可见,南通范氏家族已崛起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文化型大家族,形成了一道奇特的家族文化景观。据地方志等乡邦文献的记载,400多年来,南通范氏自从明末第一代诗人范应龙开始,居住于南通至今已14代,因此南通是范氏诗文世家影响的核心区域。
百科知识 2024-10-08

南通《荷花盘子舞》:历史沿革及保护措施

荷花盘子舞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荷花盘子舞》起源于通州市骑岸、十总一带放荷花灯这一宗教祭祀习俗。《荷花盘子舞》的基本动作是耍盘子。2007年,以《荷花盘子舞》为原型的“荷花映日”花车巡游表演在第九届亚艺节上,获金奖第一名。而今,通州市文化部门更加注重对《荷花盘子舞》的保护,使《荷花盘子舞》这一通州市传统保留节目,得到了活化传承。
百科知识 2024-10-08

如皋木偶戏:杖头木偶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征

杖头木偶戏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如皋是著名的木偶之乡,提线、杖头、布袋、大灯彩、扇子木偶多种多样。300年前木头雕刻的如皋木偶仍然笑容可掬相传如皋杖头木偶来自皇宫。如皋木偶戏在长江三角区分布示意图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如皋杖头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载体,具有戏剧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一门成熟的舞台表演艺术。如皋木偶戏《孙悟空大闹盘丝洞》剧照传承谱系及代表性人物如皋杖头木偶的传承,有两个阶段:一是娄家班家传阶段。
百科知识 2024-10-08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抬判》舞蹈的历史与发展

抬判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民间舞蹈《抬判》作为通州市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由来已久,它融舞蹈和杂耍于一炉,是将旧时迎神赛会菩萨出行时表演的《跳判官》、《钟馗嫁妹》、《童子扑蝶》等舞蹈综合加工提炼而成。《抬判》的音乐表现形式较为简单,伴奏乐器只有板鼓,大锣、小锣、钹共四件。近几年来,我市民间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地区间民间舞蹈交流观摩活动,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抬判》更臻完美。
百科知识 2024-10-08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娘子历史与故事

红娘子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民间长篇叙事歌《红娘子》,是歌谣之乡——南通地区的一朵奇葩。御史的儿子马公子见红娘子貌美,打伤船工陈书仁,抢走红娘子。乡人救出红娘子。《红娘子》长歌,在艺术结构上由31个歌段巧妙组成。再次是红娘子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反映出了南通村姑的性格特质,有很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她既是中国红娘子第二,又是南通年轻女性第一,是一位典型的南通古代少女形象。
百科知识 2024-10-08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历史、分布及传承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我国风筝“北鸢南鹞”,融扎表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工艺于一体,是中华民族瑰宝之一,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板鹞风筝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品种。南通板鹞风筝艺术博物馆出品南通板鹞风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一是生产劳动的预卜气象之说。
百科知识 2024-10-08

南通海门颐生酿造技艺悠久历史与传承

海门颐生酒酿造技艺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颐生酒厂由清末状元、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于1894年创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厂址位于海门市常乐镇西首,现为南通颐生酿造公司。临海初垦土地宜种大麦、高粱,张謇以其聪慧就地取材,在海复镇设立了“颐生酿造厂”。传承关系及代表性人物1894年,清末状元张謇创办了“颐生酿造厂”,并亲自督察生产和销售。海门颐生酒1930年,通海实业大生与颐生酿造公司消除合股关系,由徐箐宜独资经营。
百科知识 2024-10-08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耥子灯历史、分布及演出概述

耥子灯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如皋民间舞蹈《耥子灯》,又名《耥花灯》,是如皋土生土长的汉民族女子群舞。80年代初,县文化馆改编《耥子灯》,取名《看花灯》,参加南通地区群众文艺会演,荣获一等奖。《耥花灯》演出剧照如皋民间舞蹈《耥子灯》因演出不受场地、人数限制,易学易传,流传相当广泛。《耥子灯》由耥子和灯彩两个部分组成。《耥子灯》在宗教活动时称之为“跑方”。
百科知识 2024-10-08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国人利用蓝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目前,南通、通州、启东还有少量家庭染制作坊,传承了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均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人。
百科知识 2024-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倒花篮》历史与传播情况总览

倒花篮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倒花篮》起源于如皋西南乡,在常青、搬经、加力等地广泛流传。《倒花篮》被寄寓了幸福吉祥的向往。目前《倒花篮》舞已在如城、白蒲、搬经等镇的一些老年艺术团及中小学校得到普及和发展而成为如皋的民间文艺保留节目,在很多节日及重大活动中演出。1973年,《倒花篮》由县文化馆重新整理排练,参加南通地区文艺会演。
百科知识 2024-10-08

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童子戏的历史沿革及传承情况

童子戏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通州约在1500年前开始成陆,至公元958年始有建置。1957年,南通地区成立了第一家童子戏剧团,并易名“通剧”。至此,孕育了千年以上历史的童子戏正式“登堂入室”,成为江苏众多地方戏中的一个成员。传承谱系及代表性人物童子戏的传承主要有师徒相授及家族传承两种。近年,我市通过对童子戏的普查,排查出陈张林、东永清、葛兰生、顾镜清等19位代表性人物并已初步列出他们的传承谱系。
百科知识 2024-10-08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