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中国:20世纪中国电视批评史》简介
《镜像中国:20世纪中国电视批评史》这本书是由赵玉琦创作的,《镜像中国:20世纪中国电视批评史》共有26章节
1
引 论
当文学界的许多老同学得知笔者在做电视批评方面的论文时,他们难以掩饰内心的疑惑:电视批评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我们每天都在看电视、说电视,这怎么可能被研究?这又如何研...
2
第一章 中国电视批评发生期(1958—1966)
...
3
第一节 社会思潮背景分析
任何批评都是历史语境下社会思潮的具体展示,电视批评尤其如此。就这一时期而言,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对主要的社会思潮进行提要钩玄的概括。 一是体制维度。作为新生政...
4
第二节 电视发展基本史实<sup></sup>
早在1958年3月,天津通信广播公司(原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就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北京牌”电视机。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
5
第三节 电视批评格局
我们从三个层面厘清这一时段的电视批评格局。 首先是业界和学界层面。这一时期业界、学界研究电视的人员在数量上总体比较少,其原因当然主要在于电视尚是稀罕物,从业人员...
6
第四节 电视批评的特点与成就
了解了早期中国电视发展的基本事实和中国电视批评格局,我们来分析此阶段的中国电视批评的特点,大概可以勾画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广播批评作为参照系 电视批评是广播...
7
第五节 批评观点举隅
一、“电视是个有别于电影的新事物” 这个观点经过了一个徘徊期,比如前文提到的石梁在《改编〈相亲记〉杂感》中也谈到了电视与电影是有差别的,“电视与电影好像姐妹,她...
8
小 结
中国电视批评的发生期尽管时间不长,但是稍加检点,不难发现可圈可点之处实在不少。概要而言,这一时期的电视批评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就。 成果之一:初步认清了电视的...
9
第二章 中国电视批评转折期(1967—1983)
...
10
第一节 社会思潮背景分析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思潮之起伏变化史上少有,本书把这个变化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在前一个时期,带有浓烈个人崇拜倾向的极“左”思潮占据着绝对统治...
11
第二节 电视发展基本史实
1966年5月,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下发后,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要求编播人员“加强阶级斗争观念”“不播毒草”,一律不播“文化大...
12
第三节 电视批评格局
首先,从业界、学界层面而言,“文革”期间,整体的电视批评状况处在开倒车的情形中,电视批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了退步,政治话语绝对性地压倒了行业话语。“文革”十年,理...
13
第四节 电视批评的特点与成就
从1967年到1983年,中国电视批评发生了质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首先就在于激烈的社会变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作路线遭到彻底否定,代之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
第五节 批评观点举隅
一、“电视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电视批评的发生期,我们曾重点介绍了康荫和黄予关于广播属性的一次争论。广播究竟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还是“阶级斗争的工...
15
小 结
从1967年到1983年,中国电视第二次焕发青春,从电视批评史的角度来看,此时中国电视批评有几个显著变化值得一书: 评价标准上,唯政治标准马首是瞻的格局一去不复...
16
第三章 中国电视批评发展期(1984—1999)
...
17
第一节 社会思潮背景分析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极其短暂、脆弱却散发着无限魅力的“浪漫年代”(套用查建英《80年代访谈录》中的词语): 一方面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事业向思想理论界提出...
18
第二节 电视发展基本史实
1984年4月20的《北京日报》上有一篇新闻报道:《本市电视机进入更新换代时期》,“据调查分析,今年全市居民对彩电需求量在三万台以上,农民对彩电需求量在七千五百...
19
第三节 电视批评格局
八九十年代的电视批评格局除了官方层面、业界层面、理论界层面和受众层面这几极继续发挥作用外,商业因素的渗透也开始显现。为了便于论述,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五个极进行电...
20
第四节 电视批评的特点与成就
电视批评格局的扩大必然带来电视批评在质与量上的提升与飞跃。仅就专著而言,中国电视批评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本书把这一时期的特点与成就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第五节 批评观点举隅
一、“电视是传播工具还是艺术?” 发生在80年代中期的关于电视是否是一门艺术的争论,直到90年代初期其影响还存在。这次争论的起点是《当代电视》杂志在1987年第...
22
小 结
从1984年到1999年,这是中国社会享受改革开放果实、洋溢着青春活力的15年。 毫无疑问,电视的发展直接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 对电视批评史而言,这15年中所...
23
结 语
从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前身北京电视台送出第一帧视频开始,电视这个现代化的宁馨儿终于开始在古老的东方大地扎根。 可以想见,最初的电视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众媒体...
24
参考文献
(文中已经列出的不再重复) 一、史料文献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黄会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影视受众调查与研究》,黄会林著,北京师范大学...
25
附录:中国电视批评论著辑览(1984—1999)
《中国电视概论》,壮春雨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年版 《电视文学概论》,刘树林编,东北师范大学1985年版 《新闻广播电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苑子熙著,...
26
后 记
后 记 这是六年前(200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今天校读时,仍然心存感慨。 当年和业师黄会林先生确定选题后,我曾经两次想放弃选题,最终都被黄先生的苦口婆心外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