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特尔:指针停止在15时18分
第二节 曼特尔:指针停止在15时18分
当一个飞行员在空中遭遇到一个不明飞行物,他的命运一般有两种:第一,就是如肯尼思·阿诺德那般幸运;第二,则是如托马斯·曼特尔那般不幸。但无论是哪种结局,但不是当事人自己选择的,毕竟当人类第一次看到仿若来自异域的UFO时,不管他做什么反应,实际上掌握主动的都不可能是他们。
阿诺德的发现引起了美国空军的警觉和关注。来历不明、奇形怪状的飞行器不但侵入了美国领空,而且其性能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人类飞行器,不但能超极限高速飞行,而且能直角转弯、垂直升降、悬停空中,飞行中能发出各色强光,对地面的仪表、电波、发电造成干扰。
1948年1月7日,飞碟再次在肯塔基州可特曼空军基地上空出现时,基地雷达捕捉到了这个直径约80~100米的圆形目标。正当这时,有4架刚结束训练返回基地的P51型战斗机飞临基地上空,基地司令西库斯上校立即命令他们就近追截UFO。而4架飞机中有1架由于油料不够,提前着陆了。剩下曼德尔上尉驾驶的领队长机和2架僚机投入追截。机长托马斯·A.曼德尔在“二战”中曾到过北非和英国,参加过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并在莱茵河和荷兰空域进行过多次空战,曾获得空军的最高殊荣——空军十字勋章,是一名经验丰富、英勇善战的飞行员。接到命令,他立即掉转机头,冲向地面指引方位。基地的雷达精确地跟踪了截击行动,录音机录下了上尉的报告。
15时05分:曼德尔报告“发现目标,它像一只碟子,金属制的,体积大得惊人,有一个圆环、一个圆盘、一排舷窗,正在高速爬高,我也要爬升。”这时2架僚机却向塔台表示没带氧气面罩无法继续爬升,曼德尔不退却。
15时15分:“目标速度加大,我试图赶上它,它正以45°角上升。”
15时18分:“目标很大,速度不可思议,现在……”报告在此处中断。突然,空中发出一声“轰”的爆炸声,飞机急速下坠,地面人员证实,曾看到一道类似“曳光弹”的强光从飞碟射出,击中了飞机……
16时:搜索队找到了曼德尔飞机的残骸和尸体,上尉手表的时针停在15时18分。
“出师未捷身先死”,曼德尔就这样成了全世界第一个追击飞碟殉难的牺牲者。可是在随后空军发表的新闻稿中却说“曼德尔上尉身上没有中弹的痕迹,机体没有燃烧,也没有放射能。飞机残骸散布在1平方千米的地面,据判断在到达地面前就已经分解了。”把事故原因说成是“飞行员误把金星当成目标,全力俯冲至高空,因氧气不足,失去知觉而坠机身亡……”这种经不起推敲的遁词实在不值一驳。既然是飞行员“缺氧昏迷造成坠机身亡”,那飞机怎么会在落地前就已分解了呢?难道失控下滑的飞机会在空气中自行分解吗?这种匆忙编造的拙劣谎言,显然是当局摆脱窘境的借口。事实真相直至数年后才逐步透露:据空军情报官证实,曼德尔在被击落前的瞬间,已经接近了UFO,并向地面报告:“看见UFO内部人影闪动,”接着就因受高热光束击中而发出惨叫,机毁人亡。这句最后的通话和惨叫声从录音带上被抹去了。曼德尔的尸体呈现高热辐射后的蒙古烤肉状,证实他不是死在飞机坠地时,而是在飞机落地前已在空中被热辐射灼焦了。
就这样,刚从“二战”中捡回性命的曼德尔血染长空,成了第一个被UFO枪打的“出头鸟”。在与曼特尔的通信失去联系后,有僚机看到曼特尔的飞机在一片红光中爆炸,然后呈螺旋形坠落失踪。基地很快展开地毯式搜查。16时,搜索队发现曼特尔飞机的残骸,残骸遍布好几平方千米的区域,全都是不到拳头大的碎片,碎片上还布满了小孔,犹如虫蛀一般。上尉的手表指针则停留在15时18分。
有关这一事件的结论一直无法准确得出,但是有一点很明确,自那以后,美国飞行员得到一道正式指令:在与UFO打交道时,不得使用机上武器,追踪适可而止。这一条例甚至在后来写到了美国空军学院的教科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