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潮:业余爱好亦成王

第二节 王思潮:业余爱好亦成王

在南京,人们遇到天体奇观,比如流星雨、日食月食、彗星“掠过地球”,人们就会想起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研究员。不同媒体的记者都会相约第一时间请他解释所观现象的来龙去脉。

在中国,人们目击到不明飞行物了,有重要的UFO事件了,人们也会想到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研究员。因为他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实实在在,客客观观告诉你,这个UFO不可能是什么东西,有可能是什么东西。在不明飞行物的话题,还不被正统科学所认同的时候,有这样一位天文学家却将他的业务爱好贡献给“UFO”,这是何等珍贵。

40多年的“业余爱好”

1971年9月26日18时58分至19时07分,扬州北部邗江县槐泗公社的纪翔和扬州南部施桥镇的陶思炎,分别在两地同时惊异地观测到了一次奇异的天象——一个满月大小的螺旋状发光物出现在西北夜空。这个无声的发光物静悬在夜空,仿佛在挑战着人类的智慧。与此同时,在北京大兴县黄村的贺增荣也在西边夜空看到了波纹状的发光光环。他定睛观察了5分钟,发现这个发光物也是静悬空中,无声。

这些目击报告汇集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很巧,送到了王思潮的手里。王思潮对这几份目击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几份报告可相互验证,说明这个不明发光物是真实的,并不是什么光学幻觉。依据多年对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观测经验,他得出结论,这不是已知的天文现象。

“在当时,我难以对目击者看到的一切做出科学解释,只是初步估计该发光物高度距离地球有数百千米,很高。”王思潮坦言,“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吸引了我,引发了我的业余爱好。”

中国陨石研究的开拓者

北大毕业后,王思潮来到了南京,来到了紫金山天文台。

“那个时候,我对知名天文学家的太阳系起源理论仔细琢磨后发现,他们虽然是大家,但他们的理论还是有些随意性,并没有事实依据。我就想自己找一条新的路子来研究——寻找太阳系最古老的记录。我到图书馆查询资料,发现陨石正好跟太阳系同岁。那是1970年,江苏东台正好落下了陨石。于是我就提出了要研究陨石的设想,这在当时国内天文界可以说是开先河。”

“研究陨石就要全国各地跑,有的人就说,你是不是喜欢游山玩水?”王思潮说,写开题报告后,支持的人比较少,因为以前都没有人提出这个思路来。

“其实,研究陨石是非常艰苦的,陨石一般不会落在南京这样繁华的城市,都是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而且在陨石研究方面,天文界前人的经验少。”他从1970年开始开展陨石研究,一共进行了7次陨石的科学考察。

后来的发展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当时多数人并不看好,但30多年后,陨石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天文学界的一个新的方向,现在紫金山天文台专门设有研究这一领域的天体化学实验室。陨石研究现在也已经成为国际天文界的一个重要方向。

“所以说,我们的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要有前瞻性,要能预测到所研究的内容将来会发展到什么方向,不仅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还要善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更要坚持不懈,不要害怕别人的冷言冷语。”谈到自己的科研心得,王思潮这样描述。

天文与UFO

从1971年开始到2011年,王思潮的UFO研究已经进行了40年。如今对UFO的认识已经不是停留在好奇心和不可预知上,而是有了实在的研究成果。

“在这些年的研究中,让我最兴奋和激动的,要算是我能够解释UFO为什么呈现螺旋状,算出了UFO的高度、速度,发现它有可能是外星人的飞行器。”王思潮说。

王思潮介绍说,我国已形成一支人数较多、水平较高的天文爱好者队伍,他们热爱天文,熟悉小型天文望远镜,有比较丰富的实测经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张有效的观测网。一些天文爱好者细心地观测了UFO事件,并标出UFO运动时经过的星座背景上的位置和时间,详细说明UFO的变化细节,还提供了观测地点,目击者的姓名和通讯方式。而王思潮本人有多年天文实测和野外调查火流星的经验,还多次组织过各地天文爱好者观测小行星掩星,又有在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学习六年的专业基础。这些高规格的职业素质,使他能够依据从多个相隔足够距离的地点形成的较高质量的目击报告,通过球面天文方法计算出UFO的飞行高度、飞行方向、飞行速度和“星下点”位置。

UFO有可能无“人”驾驶

王思潮说,地球以外可能有外星智慧生命,现在多数科学家都认同这一观点。但不少科学家认为外星人离我们实在太远,估计要在100光年以外,也就是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也要走100年以上才能来到地球。这样想来,外星人的飞船要几十万年才能到达地球。如此漫长的星际旅行,对智慧生命有着不可逾越的生理障碍。现在连原始的外星生命的确凿证据都未找到,寻找外星智慧生命更是渺茫,至于外星人的飞船造访地球实在是天方夜谭。

“不过,我个人认为,外星人的飞船是有可能造访地球的。认为不可能的观点是建立在以当今人类科技水平去想象外星人。人类最近一百多年的科技进步就十分惊人,比起六千年前西安半坡新石器时期的原始人不知高出多少倍,而外星人比我们现在先进十万年,也是很平常的事,他们为什么就不可能派飞船造访地球呢?而且他们并不一定要自己来,可以派高级智能机器人驾飞船前来。”

从1971年起,王思潮对我国10次螺旋状和扇状不明飞行物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定量分析,发现它们其实是在1000千米上下飞行的特殊空间飞行器,能以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飞行,甚至悬停,这表明,它们可能有反重力的奇异特性。这类不明飞行物有可能与外星的飞行器有关系。

王思潮喜欢做挑战性的工作,他所从事的陨石研究、星体碰撞,尤其是星体对地球的碰撞、不明飞行物研究,都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这些研究工作困难多,风险大,可能十年、八年做不出多少成绩来,但他觉得这几项工作很有意义。

相见不如怀念

他认为:外星生命肯定存在的,这种可能性占到99.9%,而有智慧的外星生命——外星人很可能存在,这种可能性占到90%以上。比如火星上以后有希望发现细菌病毒,甚至更高级的生命。就算火星上找不到,太阳有两千亿个兄弟姐妹,一定会有生命存在。地球上有生命的历史目前至少已经有38亿年,也就是说在46亿年大部分是有生命的。而有智慧生命,也就是人类的出现也只有几百万年的时间,这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占到很少的一部分,因此银河系里有外星人的可能性相当大。就像以前人们只知道在亚洲、欧洲有人类,但并不知道美洲也有人,这是逐步发现的过程。

但是,人类跟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比较小。会面的难度要比取得联系要难一些。可能会通过无线电或其他手段发出信号,我们收到了,给他们回复会面有可能,广义的联系可能性大一些。但是见面比较难。举个例子,有一个星球距离我们100~200光年。目前人类最先进的飞行器每秒飞10千米,那么到这个星球可能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年的时间。同时要考虑,人类要去其他星球,生命怎么保证安全,宇宙的线的辐射伤害等等。也许外星人的水平比我们高,一秒钟能跑10万千米,要比我们快一万倍,他们来比较容易,600年就会来了,但这也不是那么容易。

他觉得,外星人的飞船是有可能造访地球的。认为不可能的观点是建立在以当今人类科技水平去想象外星人。外星人比我们现在先进十万年,也是很平常的事,他们为什么就不可能派飞船造访地球呢?而且他们并不一定要自己来,可以派高级智能机器人驾飞船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