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制造 : 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简介
《结构制造 : 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这本书是由郭屹民创作的,《结构制造 : 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共有29章节
1
序一
郭屹民的专著《结构制造: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终于可以与读者见面了。这部在他2014年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论著即将问世之际,郭屹民邀请我为之写序,...
2
序二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媒体的日益发达,日本建筑,特别是日本当代建筑琳琅满目地跃入我们的视界之中。在它们多样的表象背后,除了为建筑师与评论家们所熟识的那些“都市...
3
第一章 关于形态
满足人类家族生活的空间是与人类的存在息息相关的自由空间,因此理性无法同人类的一半存在所一直追寻的技术完全重合,自然也就成为必然。而那些只拥有古代架构技术的传统空...
4
1.1 “形态”词源考
1.1.1 “形态” “形态”一词由“形”和“态”组成。作为名词的“形”在汉语里的基本注释可以记载为实体、样子和表现三种含义。2如果详究“形”在古代典籍中出现时...
5
1.2 形态的尺度
1.2.1 结构的尺度 对“形态”词源的考究中所获得的观念与结构的两义性也能够在形态尺度变换的差异中得到印证。 结构物体无法放大,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都没有可能...
6
1.3 形态的秩序
1.3.1 构成 什么是“构成”? 所谓构成的概念不仅包括建筑,亦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对象。 如果对象是家族,家族的构成就是祖父母、双亲、子女等各自有多少人。如果是...
7
第二章 日本建筑的形态
从一开始,“日本之物”这一问题机制是就相对于岛国日本的外部视线而言的。然而,如果仅是作为岛国这一封闭共同体而言的话,在其内部重复地追溯“日本之物”是没有必要的。...
8
2.1 观念
观念既包含了社会的内容,也包括了文化与审美的内容,因此观念既同所处的时代性相关,也同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着的传统文化相关。由此,作为岛国的日本在其观念的形成中,既...
9
2.2 结构
2.2.1 词源考 维基百科中汉字“结构”一词可用于“建筑物、建筑结构、化学、机械、数学、计算机语言、数理逻辑、微分结构、哲学”诸多领域。这种过于宽泛的用途,对...
10
第三章 结构即意匠
坪井善胜1先生有过“结构美在合理的近旁”这样的名言。所谓“近旁”是极其东方的、非常恰当的概念。……东方,特别是日本,对于像这样的暧昧的想法及表现的宽容,就这一点...
11
3.1 合理的近旁
与西方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所主宰的文化意识不同的是,东方,特别是日本文化中的暧昧显然更加多元而丰富。而把握这种暧昧的关键在于建立其观念与结构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平衡的...
12
3.2 结构设计
3.2.1 何谓结构设计 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工程或技术是制作以前并不存在的东西,而科学是发现早已存在的东西。技术成果是根据人们的意向制成的形式,科学...
13
3.3 整合的建筑学
3.3.1 建筑学教育体系 既然将结构作为设计纳入到建筑学的范畴,意味着原先被观念所定义的狭隘的建筑学必须对理性的、技术的内容渗入作出必要的调整。这势必会将原先...
14
3.4 日本近现代建筑与结构关系的发展
3.4.1 明治维新至战前(1945年)的近代 1895年,结构工程师真岛健三郎52设计建造的“秀英社印刷工场”(图3.22)以工业厂房的身份登场。它不仅拉开了...
15
第四章 结构制造
如果说建筑师是“呈现不可遇见的风景”的话,那么呈现风景之后的使用也是建筑师责无旁贷的内容。另一方面,结构设计师的职责就是(为了使建筑师能呈现不可见的风景)通过使...
16
4.1 日本建筑的“当代”
哲学家东浩纪与社会学家大泽真幸2根据战后日本的文化状况,将其区分成1945—1970年的“理想时代”、1970—1995年的“虚构时代”以及1995年之后的“动...
17
4.2 装饰的结构
1995年,历经6年的设计与建造,一座地上11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143 000m²,拥有7个报告厅、33间会议室,另外包括展厅、餐厅、美术馆等各类功能的公共...
18
4.3 抽象的结构
1995年,由建筑师谷口吉生8和结构设计师新谷真人设计的“葛西临海公园展望广场休憩馆”被认为是之后日本当代轻薄建筑形态的先驱之作。这是位于公园最临海位置的一座高...
19
4.4 流动的结构
在1995年2月举行的“横滨港大桟桥国际客船站”国际竞赛中,F.O.A事务所的竞赛方案赢得了最终胜利,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建筑与城市两分的状态。候船大...
20
4.5 更新的结构
在为一个新市民美术展览以及图书馆设计制定设计竞赛方针时,时任审查委员的矶崎新将这个建筑命名为“Mediatheque”。“Mediatheque”源自法语,意思...
21
4.6 结语 :传统再现的技术途径
一般而言,传统总会被认为是植根于特定地域的文化而从属于意识层面的观念范畴。对建筑而言,传统再现的重任自然很容易由作为风格的样式来承担。传统等同于样式的模式被视作...
22
附录
...
23
附录1 与小西泰孝的对谈
地点:小西泰孝建筑构造设计事务所 时间:2012年2月 郭:70后的结构工程师是如何考虑问题的?如何与建筑师合作的?现在的日本建筑界,结构工程师是怎样使结构与建...
24
附录2 与大野博史的对谈
地点:Ohno JAPAN事务所 时间: 2013年2月 郭:首先,我想问一下最近看到你发表的一篇文章。它有关知觉这个相当复杂问题的讨论。这篇围绕“无法命名的结...
25
附录3 日本近代结构发展年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
26
附录4 结构发展年表
续表 ...
27
附录5 图表出处
图片出处 第一章 图1.1菊竹清训关于“形态”图示:挑戦する構造.建築画報2011(3):22. 图1.2康关于“form”图示:香山壽夫.建築意匠講義.东京:...
28
附录6 参考文献
[1] 林中杰.丹下健三与新陈代谢运动 日本现代城市乌托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1.05. [2] 陈以一.世界建筑结构设计精品选·日本篇.北京...
29
致谢
致谢 这本书的出版首先是缘于东南大学葛明教授一直以来善意的催促。真挚地感谢葛明老师这些年来在学术上志同道合的支持和对本书的关心。 同济大学王骏阳教授是我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