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发规划

三、开发规划

(一)开发基本原则

开发和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使其成为旅游吸引物,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中心任务和基本指导思想。为达到这一目标,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1.突出民间特色原则

特色原则要求在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应尽量选取最有特色、具有一定垄断性或不可替代性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唯有如此,才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需要,人们才会接踵而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异”。同时,民俗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因而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和突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避免对此类旅游资源的过分修饰和全面毁旧翻新,应充分利用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现成建筑和设施。此外,在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和建设中切忌模仿和雷同,完全照抄照搬就会毫无个性、特色可言,但这并不排除对一些好的经验的借鉴。总之,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应积极发掘各种民族风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使它们具有更浓郁的民族性和区域性,从而对旅游者产生极大的旅游吸引力。即使有的地区民俗旅游资源不够丰富,但如果经过精心挖掘和组合,仍会形成有自己风格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市场。

2.针对市场需求原则

将民俗文化资源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开发,推向旅游市场,这同社会上一切商品一样,其成功的关键就看其是否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它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才能适销对路,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取胜,也就是要求我们遵循市场的原则。而市场的原则不仅仅局限于对客源状况的了解,它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旅游产品与其他的产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是一种服务性产品,其价值的核心是服务。而不同的旅游者对服务的内容和档次的要求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当今旅游正在向个性化、多样化、参与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多重视民俗旅游需求的个性,多扩大民俗旅游产品的选择范围,多注重民俗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消遣性,以便给旅游者更生动、更深刻的旅游体验和经历。同时,任何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民俗旅游产品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就需要不断开发和创新民俗旅游产品,以保证市场的旺盛。这既是现代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又迎合了多数旅游者猎奇、喜新的共同心理。此外,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的地区多分布在边远地区或交通不便利的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设施缺乏,其市场可进入性差,旅游接待能力不够,客源市场多依赖于外部,这就必须注重对市场的培育,既包括对旅游资源地的完善也包括对旅游客源地的宣传和对旅游客源的营销

3.追求综合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是指在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要注意研究和预测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后的效益。这里所说的效益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包括经济效益,又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因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作为旅游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它必然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其中牵涉到投入和产出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用最小的投资争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就要求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服从旅游资源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开发所带来的收益高于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要求在开发和建设时,尽可能就近取材,力戒舍近求远,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民俗建筑和民俗设施,以减少投资。此外,因资金、人力、物力等供给因素,游客的偏好、需求随市场季节性的变化,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应突出重点,阶段性发展,优者先上,在开发布局和规划时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这样既满足了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又可以逐渐形成旅游资源地的规模效应。

4.强调民俗文化内涵原则

文化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应该注重民俗文化的内涵。对文化内涵的注重往往将成为旅游市场竞争的起点,起点高则发展余地大,竞争的手段强。文化形式的丰富和独特、民俗文化旅游过程的文化性、细节的文化性都是我们在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多下功夫思考的。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民俗文化旅游在旅游市场上文化性竞争的优势,适应现代旅游定向文化创意新时代的需要。

(二)开发程序和方法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和其他各种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样,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其开发的程序一般应包含有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旅游市场的预测、编制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等。

1.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资源调查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56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各地的社会状况也不一样,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各地及各民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和风土民情,这是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同时也给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凡民俗资源都一定能用于旅游开发,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就一定能开发成民俗文化旅游区。因此,必须在民俗资源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民俗资源进行分类,了解哪些是已经得到开发利用的民俗旅游资源,哪些是当前不宜进行开发的,哪些可进行局部的开发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再从价值、效益、条件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

2.旅游市场的预测

要想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成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面向旅游市场,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开发的出发点,进行开发前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首先,要广泛搜集资料。既要搜集旅游者的有关材料,也要了解已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的有关材料,还要对主要的竞争对手有详细的了解。同时,对旅游者的旅游流行趋向、国际旅游市场的变化和潮流等也要把握。其次,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特别要将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态度、对民俗旅游产品的认知程度、旅游行为等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分析。最后,在前面调查的基础上,用定性、定量的科学方法对未来的旅游市场、潜在的旅游消费者进行推测和展望,预测出民俗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客源结构和客源规模及其变化趋势、民俗旅游市场的资金回报率等。

3.编制民俗旅游开发规划

通过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估和市场预测,进行开发的规划编制。编制的内容应包括确定旅游开发的目标、具体待开发的民俗资源、开发项目的主题,明确开发的规模和等级,依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提出具体的开发项目、产品的构思,形成与设计产品的概念,并对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建设进行规划,对资金的来源、使用、回报进行规划,提出项目实施的步骤、时间和组织形式等等。

4.民俗旅游项目的设计施工

好的规划不意味成功的产品,这就要求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使设计不能偏离规划中所确定的主题和思想,并且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变化,需要对其有着动态的把握,即在设计和施工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减少旅游产品不易变性和产品试销性差的弊端,控制投资风险。此外,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完成后,还要强化管理,处理好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民俗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延长民俗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发挥出最大地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促进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

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由于所开发的主题不一样,具体的民俗资源也不相同,因此,各种开发方法的使用也应结合具体情况而定。但在某些方面是共同的,即要通过市场的可行性研究找准目标市场,通过慎重的地理位置选择以打好经营基础,通过文化内涵的挖掘提高产品的魅力,通过滚动开发和更新改造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通过综合开发提高总体收益,通过高效促销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