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标公司审查

三、目标公司审查

为了确定一项购并业务是否能顺利开展并有效完成,收购方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以避免收购中所产生新的风险,减少在缺少充分信息的情况下,购并活动所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购并企业可以依靠内部有关人员的经验,或者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力量(会计师、投资银行人员、律师、精算师等)的帮助,完成这项收购审查。总体而言,收购前的审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公司的背景和历史分析

在购并审查的开始阶段,应当收集目标公司的总体性质、主要设施、历史以及类似的信息。此外,通常还要取得有关经理人员、董事、主要大股东和外部顾问的信息。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当包括公司的最新发展、未来的计划和主要问题等方面的信息。这种调查分析,有利于谈判时有的放矢。

2.产业分析

如果购并双方产业相异、行业不同,购并方有必要对目标公司在此行业的竞争地位及本身所拥有的潜力作出详细的了解。对此,购并公司应当对目标公司进行以下方面的了解:竞争能力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产业的销售和利润率、影响产业增长和盈利能力的外部因素;该产业中的购并情况;政府管制的程度和趋势;专利、商标、版权等对该产业公司的影响等。这种分析,以便确定是否有能力去管理以及管理的难度。

3.目标公司的营运状况分析

购并公司应当注意分析:目标公司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生产能力以及技术情况;公司经营特色和营销手段;客户的地域分布、购买力状况及其结构;公司的管理能力以及与本公司的配合程度等等,以便确定购并后的经营方案。

4.财务状况分析

对收购公司财务方面的审查一般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协助进行,以便检查对方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而且可以从中发现目标公司众多未被披露的信息。在对资产科目检查时,对于应收项目按照其可能性大小,估计提取适当的坏账比率,对长期投资项目应审核所投资项目的现值状况,对于土地、建筑、设备以及无形资产的估价,可以依照双方事先同意的评估方式进行;对负债科目检查时,对于未列示或者列示不足的项目应予以调整,并且要尽可能查清对方未作任何记录的债务;同时,审核中应当注意目标公司存在或有负债的可能,以便减少承担连带责任的可能。这种分析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以后购并双方的财务运行质量,关系到购并后的经营效益。

5.法律方面的审查分析

购并公司应当注意:必须审慎检查目标公司组织、章程及各项说明性的条款,如资产出售条款、股东大会程序和表决同意比率等;必须取得目标公司主要财产清单,了解其所有权归属、使用限制及处置价格、对外投资情况及公司财产投保范围;必须了解公司所涉及的各种契约、所牵涉的重大债务偿还问题以及相关的诉讼问题等。这种分析有利于回避法律风险和购并公司形象的损害。

6.其他方面的审查分析

除了上述方面,购并公司还应当审查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关系情况、市场营销的战略与渠道、研究和开发的实力与潜质、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情况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完整地、全面地对目标公司进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