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色链隔孢)叶斑病
2025年10月13日
1.辣椒(色链隔孢)
叶斑病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呈浅褐色或黄褐色,边缘呈深褐色,病斑上常有暗褐色细线圈(图1-1)。

图1-1 辣椒(色链隔孢)叶斑病病斑
病原
病原菌为辣椒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capsicicola(Vassil-jevskiy)Deighton],属半知菌门真菌。其分生孢子梗丛生,呈浅黄色至浅青色,不分枝,直立或稍弯,大小为(20.4~72.1)μm×(3.6~6.6)μm;分生孢子线形链生,大小为(13.3~76.4)μm×(3.8~6.5)μm。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的侵染源。初期发病多始于苗床。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用55~60℃温水浸种15min,也可用种子重量0.3%左右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叶并销毁,合理浇水,及时通风,降低棚内相对湿度。
3)药剂防治。前期可用10%百菌清烟剂预防病害,用量为250~350g/亩(1亩≈667m2)。病害发生后及时用药,可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3~4次。喷药时间以在晴天上午9:00~10:00或下午4:00~5:00为宜,中午温度高时不宜施药,以免发生药害。
注意 辣椒生长势较弱时易得(色链隔孢)叶斑病,应培育壮苗,保给,坐果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