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辣椒白星病
2025年10月13日
3.辣椒白星病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呈黑褐色或深色,中央呈灰白色或白色(图1-5、图1-6),病斑背面与正面症状相差不大(图1-7),中间有时穿孔。
病原
病原菌为辣椒叶点霉[Phyllosticta capsici Speg.],属半知菌门真菌。其分生孢子器近球形,直径为94.6~127.1μm,颜色多为黑色或褐色;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呈椭圆形至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4.4~7.1)μm×(1.6~3.6)μm。

图1-5 辣椒白星病初期叶片正面症状

图1-6 辣椒白星病病斑扩大

图1-7 辣椒白星病叶片背面症状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种子内或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释放分生孢子侵染叶片,发病后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降雨、大水漫灌或湿度高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与非茄科蔬菜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向土壤中增加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改良。
3)及时清除病残体,适时放风降湿,降低棚内湿度。
4)发病初期及时喷洒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7~10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