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辣椒灰霉病

15.辣椒灰霉病

灰霉病是我国蔬菜种植区一种常见和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护设施栽培的普及推广,茄果类、瓜类等蔬菜常发生灰霉病的流行,严重时减产达30%以上。

症状

辣椒灰霉病可为害叶片、茎秆、果实等多个部位。病花等部位掉到叶片上会侵染叶片,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有明显的轮纹。空气干燥时,病斑容易破裂(图1-29)。茎秆发病时,受害处变为浅褐色至深褐色(图1-30)。茎秆或枝条受害严重时容易折断,造成病部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果实发病时,多从果蒂处开始,病部变软变白(图1-31),湿度大时出现灰色霉层(图1-32),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978-7-111-52313-0-Chapter01-30.jpg

1-29 辣椒灰霉病叶片发病症状

978-7-111-52313-0-Chapter01-31.jpg

1-30 辣椒灰霉病为害茎秆分杈处

978-7-111-52313-0-Chapter01-32.jpg

1-31 辣椒灰霉病果实发病初期症状

978-7-111-52313-0-Chapter01-33.jpg

1-32 辣椒灰霉病果实发病后期

病原

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 inereaPers.),属半知菌门真菌。分生孢子梗较长,呈灰色或褐色,有分隔和分枝。分生孢子近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为(8.7~15.3)μm×(6.5~11.2)μm。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南方设施蔬菜中的病原菌可常年存活,不存在越冬问题。分生孢子主要通过风雨传播,条件适宜时即萌发,多从伤口或衰老组织侵入,初侵染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通过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室大棚内的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加强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控。保障植株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同时温度不要太低。

2)加强水肥管理。一次浇水不要太多,及时补充植株营养,使植株生长旺盛,防止早衰。

3)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量。病叶、病果需及时运出棚外并销毁。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啶菌噁唑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温室中也可用20%噻菌灵烟剂0.3~0.5kg/亩熏烟。

注意 灰霉病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同一种杀菌剂在一个生长期内最多使用3次,要注意不同类型杀菌机理的杀菌剂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