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霉根腐病
2025年10月13日
32.辣椒疫霉根腐病
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在中午高温期间表现萎蔫症状(图1-59),随病情加重,顶部叶片萎蔫严重,下部叶片也出现病变。发病后根系先变为浅褐色,后颜色加深为黑褐色(图1-60),严重时靠近根部的维管束也变为褐色。土壤浇水过多时发病重。
病原
病原菌为鞭毛菌门的真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ca Dast.)和辣椒疫霉(P.capsici Leonian)。孢子囊呈椭圆形,一般单胞顶生,大小为(23.3~62.6)μm×(19.2~47.8)μm。

图1-59 辣椒疫霉根腐病植株萎蔫

图1-60 辣椒疫霉根腐病根系变色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引起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游动孢子或孢子囊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水分高、湿度大或地温低利于发病,遇连阴天或浇水后不及时放风导致棚内湿度过高时发病重。另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发病严重的地块土壤多呈微酸性,说明微酸性土壤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农业防治。辣椒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提倡轮作,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易在土壤中积累,与非茄果类蔬菜轮作,有助于降低菌源数量,减少病害发生。合理灌溉,灌水量大或大水漫灌、灌水次数多的大棚一般发病重,小水浅灌的大棚发病轻。中午高温时灌水发病重,早晚灌水发病轻。采用高垄栽培,高垄栽培能够提高地温、降低湿度、调节土壤肥力、增加透性、壮大根系,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调节土壤酸碱度,因为微酸性土壤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可通过撒施适量生石灰的方法将土壤的酸碱度调节为中性。
3)药剂防治。参考辣椒疫病。
提示 雨后及时排水,发病重的地区最好进行土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