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属于缨翅目、锯尾亚目、蓟马科,花蓟马属,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对农作物的危害性极大。该虫寄主植物非常广泛,目前已知的有200多种植物。近几年,西花蓟马在我国北方设施栽培作物上严重发生,尤其是对设施蔬菜为害较大。笔者调查寿光温室大棚蔬菜上西花蓟马的为害情况,发现辣椒、黄瓜、芹菜、西瓜等大多数蔬菜受害严重,单株植株叶和花上的西花蓟马总数严重时超过千头。
学名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
为害特点
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植物的茎、叶、花、果,导致花瓣褪色、叶片皱缩,叶片、茎及果有时易形成伤疤,最终可能使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在内的多种病毒。西花蓟马对辣椒、黄瓜、芹菜、西瓜、番茄等蔬菜均能造成较重危害。常引起叶片卷曲、叶片褪色、在叶片及果实上形成齿痕及疮疤(图3-5~图3-7)。苗期叶片受害重时易形成空洞。幼虫多在叶片背面活动为害(图3-8)。

图3-5 西花蓟马为害辣椒叶片
形态特征
雌虫体长1.2~1.7mm,体呈浅黄色至棕色,头及胸部色较腹部略浅,雄虫与雌虫形态相似,但体形较小,颜色较浅。触角有8节,腹部第8节有梳状毛。若虫有4个龄期。1龄若虫一般为无色透明,虫体包括头、3个胸节、11个腹节;在胸部有3对结构相似的胸足,没有翅芽。2龄若虫呈金黄色,形态与1龄若虫相同。3龄若虫呈白色,具有发育完好的胸足,具有翅芽和发育不完全的触角,身体变短,触角直立,少动,又称为“前蛹”。4龄若虫呈白色,在头部具有发育完全的触角、扩展的翅芽及伸长的胸足,又称为“蛹”。卵不透明,为肾形,约200μm长。

图3-6 西花蓟马为害辣椒果实1

图3-7 西花蓟马为害辣椒果实2

图3-8 西花蓟马为害辣椒叶片背面症状
生活习性
在温室内,西花蓟马可全年繁殖,每年繁殖12~17代,15℃下完成1代需要44天左右,30℃下需要15天即可。每头雌虫一般产卵18~45粒,产卵前期在15℃下约为10天,20~30℃下2~4天,20℃时繁殖力最高。该虫将卵产于叶、花和果实的薄壁组织中,有时也将卵产于花芽中。27℃下卵期约为4天,15℃下卵期可达15天。干燥情况下卵易死亡。幼期4龄,前2龄是活动取食期,后2龄不取食,属于预蛹和蛹期。1龄若虫孵化后立即取食,27℃下历期为1~3天,2龄若虫非常活跃,多在叶片背面等隐蔽场所取食,历期从27℃的3天到15℃的12天。2龄若虫逐渐变得慵懒,蜕皮变为假蛹,这段历期在27℃下为1天,15℃下为4天,化蛹场所变化较多,多在土中,也可在花中。蛹期为3~10天。在室内条件下雌虫存活40~80天,雄虫寿命较短,约为雌虫的一半。在一个种群内,雄虫数量通常为雌虫的3~4倍。雄虫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未受精卵产自未交配雌虫。该虫在温暖地区能以成虫和若虫在许多作物和杂草上越冬,相对较冷的地区则在耐寒作物如苜蓿和冬小麦上越冬,寒冷季节还能在枯枝落叶和土壤中存活。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菜田及周围杂草,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物自身抵御能力也能较好地防范西花蓟马的侵害,如干旱植物更易受到西花蓟马的入侵,因此保证植物得到良好的灌溉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高压喷灌利于驱赶附着在植物叶子上的西花蓟马,减轻危害。
2)物理防治。利用西花蓟马对蓝色的趋性,可采取蓝色诱虫板对西花蓟马进行诱集,效果较好。
3)生物防治。利用西花蓟马的天敌蜘蛛及钝绥蛾等可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的数量。如在温室中每7天释放钝绥蛾200~350头/m2,完全可控制其危害。释放小花蝽也有良好防效,这些天敌在缺乏食物时能取食花粉,所以效果比较持久。
4)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倍液,或10%虫螨腈乳油2000倍液,或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喷洒农药时,一要注意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以削弱其抗药性,二要注意使用的间隔期及密度。一般而言一种农药使用两个月为佳。这样可减轻化学杀虫剂的选择压力,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提示 西花蓟马喜傍晚活动,此时喷药效果较好,同时加入有机硅助剂有利于提高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