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辣椒菌核病

17.辣椒菌核病

症状

自幼苗至成株期均可感病,茎秆受害重,也为害叶、花、果实和果柄等部位。茎秆发病,分杈处易发病,初期呈褐色水浸状斑(图1-35),之后病斑绕茎变为黄色或灰色,湿度大时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稍凹陷,剥开茎秆可见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果实染病,病变处多呈褐色,呈水渍状腐烂(图1-36、图1-37),逐渐向周围扩展,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体,之后形成黑色菌核。

978-7-111-52313-0-Chapter01-36.jpg

1-35 辣椒菌核病茎秆受害重

978-7-111-52313-0-Chapter01-37.jpg

1-36 辣椒菌核病为害果实

病原

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属子囊菌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温度和湿度合适时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湿度是子囊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主要影响条件,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助于子囊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因此,此病在早春或晚秋湿度高时易发生。

978-7-111-52313-0-Chapter01-38.jpg

1-37 辣椒菌核病果实发病处软腐

防治方法

1)深翻土壤。深翻土壤可将菌核埋入地底深处,抑制其萌发。

2)实行轮作,培育无病种苗。

3)加强管理,及时通风降湿,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

4)药剂防治。发病后及时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7天喷1次,连喷3~4次。设施栽培中提倡烟雾法防治病害,每亩用10%腐霉利烟剂250~300g熏8h左右,5~7天熏1次,连熏2~3次。

提示 菌核病前期与疫病症状较相似,为准确鉴定,可采用镜检鉴定。有孢子囊及孢子的为疫病,没有孢子的则为菌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