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黏滞消能减振技术原理与应用》简介
《工程结构黏滞消能减振技术原理与应用》这本书是由.黄镇著创作的,《工程结构黏滞消能减振技术原理与应用》共有142章节
1
序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土木工程是我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交通条件、发展公共事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商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开发和改造自然的基础性行业。随...
2
前 言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震灾害损失惨重。此外沿海及内陆地区也常受到风致灾害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黏滞消能减振技术已经成为...
3
目录
目 录 序 前 言 第1章 绪 论 1.1 传统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有待解决的问题[5-10] 1.2 结构消能减振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结构控制技术[1]...
4
第1章 绪 论
地震和风是人们所熟知的自然现象。地震灾害和风灾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1-5],是一种严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的自然灾害。据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年发...
5
1.1 传统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有待解决的问题[5-10]
传统抗震设计理论以概率论为基础,提出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并通过两个阶段设计来实现:第一阶段设计采用第一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结...
6
1.2 结构消能减振技术的研究进展
...
7
1.2.1 结构控制技术[1][8][11-68]
振动控制作为现代控制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已被引入抗震研究领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振动控制技术已成为抵御震害的有效方法[69]。所谓结构振动控制,就是在结构的特...
8
1.2.2 结构消能减振技术[1][8][10][21][22]
由前述分析可知,结构控制技术主要借助于振动隔离、吸能或耗能等手段,降低被控结构在外界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结构消能减震(振)技术就是一种结构控制技术,它是通过在结构...
9
1.3 黏滞阻尼器研究进展[1][8][11-13][22-24][79]
黏滞阻尼器一般由缸体、活塞、阻尼孔(或间隙或两者兼有)、黏滞流体阻尼材料和导杆等部分组成,活塞在缸筒内作往复运动,活塞上有适量小孔称为阻尼孔(和活塞与缸筒间配合...
10
1.3.1 国际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26-44][71][72]
黏滞阻尼器是航空、航天以及车辆等机械中广泛使用的减振器的大型化,利用阻尼器进行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才出现的新课题,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的...
11
1.3.2 国内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1][9][10][13][23-25][43-55][73-8...
国内对黏滞阻尼器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与此同时国外的产品已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外类似的是,国内也是工程应用早于(或者同步于)科学研究。199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12
参考文献
[1]李爱群,高振世.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地震工程概论》编写组.地震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3
第2章 黏滞阻尼器构造与制造工艺
东南大学建筑工程抗震与减震研究中心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着手对各种消能减振设备进行研究,先后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制出黏弹性阻尼器、带铅销黏弹性阻尼器、叠层橡胶...
14
2.1 黏滞阻尼器构造
黏滞阻尼器根据其构造可分为单出杆、双出杆[1]和间隙式三种型式,下面对其构造原理分别予以简要介绍。...
15
2.1.1 单出杆型黏滞阻尼器
单出杆型黏滞阻尼器如图2-3所示。当活塞杆进入腔体时,油液流入调节油缸,而当活塞杆伸出腔体时,油液则从调节油缸流入油腔,用这种方法来调节油缸内的压力变化。附加调...
16
2.1.2 双出杆型黏滞阻尼器
双出杆型黏滞阻尼器如图2-4所示。主缸内装满黏滞流体阻尼介质,副缸内无阻尼介质,当活塞向左运动时,原来在油缸外的部分活塞导杆进入阻尼器腔体内,而活塞背面同样体积...
17
2.1.3 间隙式黏滞阻尼器
间隙式黏滞阻尼器如图2-5所示。其工作原理是阻尼器受到外界冲击时,缸体与活塞产生相对运动,活塞一侧的容积变小,迫使黏性阻尼材料经过间隙流向体积增大的一侧,阻尼材...
18
2.2 黏滞阻尼器制造工艺
根据前述黏滞阻尼器的构造原理,设计了受力明确的双出杆型黏滞阻尼器。黏滞阻尼器不仅是一种液压机械产品,同时又是一种建筑消能装置,所以其设计制造要求具有高精度、良好...
19
2.2.1 缸盖设计
为便于阻尼器的批量生产,缸盖通常设计为分离式,包括三部分:压紧螺母、导向套和密封材料。导向套为环形,安装在导杆和缸筒之间,一端通过卡槽卡在缸筒上,外部通过压紧螺...
20
2.2.2 主缸筒设计
阻尼器缸筒一般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无缝钢管,外部根据使用环境及工作要求采用对应的防锈措施。...
21
2.2.3 导杆设计
导杆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实心导杆,除加工精度要求外,尚需进行镀铬防锈处理;或直接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实心导杆。...
22
2.2.4 活塞和阻尼孔设计
影响阻尼器的阻尼系数的主要因素是活塞有效面积(活塞面积扣除导杆截面积)和阻尼孔的大小、形状及长度。最初研究的黏滞阻尼器在活塞两面各对称开了4至8个大小相同的孔,...
23
2.2.5 副缸设计
阻尼器副缸内无黏滞阻尼材料,其作用是为导杆提供运动空间,并保护导杆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实际工程中副缸也可以省去,与钢支撑合并使用。...
24
2.2.6 密封措施
阻尼器的密封是预防阻尼器发生漏油的最薄弱环节,阻尼器的活塞杆和端盖间的相对运动是最容易导致漏油的部分。已开发研制的阻尼器主要从密封材料及构造措施几个方面保证了阻...
25
2.3 黏滞阻尼器性能提升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检验,黏滞阻尼器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应用过程中对其性能也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并且针对其在性能及使用上有待优化和完善之处,进...
26
2.3.1 密封性能
1)密封失效原因分析 黏滞阻尼器是一种消能减振装置,同时也是一种液压产品,优良的密封性能是保证其高效、长期、安全和性能稳定的重要基础。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黏滞阻尼...
27
2.3.2 抗腐(锈)蚀性能
在土木工程领域,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建造工程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阻尼器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就需要其能够在多种较为恶劣的环境里正...
28
2.3.3 快速响应性能
对于设置阻尼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当遭遇地震或突然来袭的强风时,希望阻尼器能够立即做出响应,迅速降低结构的反应,在阻尼器试验过程中进行了多种方案的尝试,总结...
29
2.4 大阻尼系数阻尼器的设计
...
30
2.4.1 工程需求
常规用于抗振(震)设防的阻尼器,其设计容许位移在20~30 mm之间,阻尼系数在105~106N·s/m数量级范围。但是不同结构形式、使用功能及环境条件下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