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 阻尼器的选择与布置

9.3.1 阻尼器的选择与布置

1)阻尼器的选择

本工程为医院大楼,房间的结构形式相对简单规则。框架结构中,金属阻尼器可以设置在分隔墙中,因此本工程拟采用剪切型金属阻尼器(位移相关型)。这样既能发挥消能减震的作用,也不会影响原结构的使用功能,而且可选择布置阻尼器的位置较为充裕。

剪切型金属阻尼器由中间主要承受剪力的受剪钢板、防止受剪钢板屈曲的纵向和横向加劲肋、受剪钢板左右两侧的翼缘板以及上下两端的连接端板组成。加劲肋一般宜在剪切板正、反两面对称布置,若有可靠保障,也可只布置在剪切板的其中一侧。翼缘板与上下连接端板之间一般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其余部件之间可采用角焊缝连接;上下端板通过摩擦型高强螺栓与支撑或支墩进行连接。

采用剪切型金属阻尼器进行减震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阻尼器的刚度、数量和布置位置等因素,使结构总刚度在框架和金属阻尼器间进行合理分配,在保证层间位移角不超限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原框架分担的地震力,其余地震力由剪切型金属阻尼器分担。

2)阻尼器的布置

前述分析可知,原结构模型2~5层层间位移角超限。因此,综合考虑经济性,且减小结构侧移,将阻尼器设置在结构的1~5层。经优化后,阻尼器布置位置如图9-13所示,共布置18个金属阻尼器。图中数字为阻尼器的布置层数。金属阻尼器性能参数取屈服力500 k N,屈服位移1 mm,屈服后刚度比0.01,极限位移25 mm。

图9-13 金属阻尼器布置图

5—布置在1~5层;2—布置在1~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