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硫酸盐冻融腐蚀

1.2.2 氯盐冻融腐蚀

1.3 混凝土冻融损伤机理

1.3.1 冻融损伤机理分析

1.3.2 冻融损伤的影响因素

1.4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

1.4.1 硫酸盐化学侵蚀机理分析

1.4.2 硫酸盐物理结晶机理分析

1.4.3 硫酸钠与冻融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1.5 主要工作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案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试验配合比设计

2.2 试验方法

2.2.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蚀系数试验方法

2.2.2 冻融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方法

2.2.3 混凝土电通量试验法

2.2.4 RCM氯离子扩散系数法

第三章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3.1 标准试件28d抗压强度

3.2 粉煤灰掺量对28d抗压强度的影响

3.3 硅灰掺量对28d抗压强度的影响

3.4 含气量对28d抗压强度的影响

第四章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

4.1 粉煤灰掺量对抗压强度耐蚀系数的影响

4.2 硅灰掺量对抗压强度耐蚀系数的影响

4.3 含气量对抗压强度耐蚀系数的影响

4.4 水胶比对抗压强度耐蚀系数的影响

第五章 冻融损伤与硫酸盐侵蚀耦合试验研究

5.1 Na2SO4浓度对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5.1.1 Na2SO4浓度对基准组试件的影响

5.1.2 Na2SO4浓度对粉煤灰组试件的影响

5.1.3 Na2SO4浓度对硅灰组试件的影响

5.1.4 Na2SO4浓度对含气组试件的影响

5.2 粉煤灰掺量对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5.3 硅灰掺量对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5.4 含气量对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5.5 水胶比对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第六章 混凝土电通量试验

6.1 粉煤灰对电通量的影响

6.1.1 清水浸泡条件下粉煤灰对氯离子电通量的影响

6.1.2 浓度为4%NaCl溶液浸泡条件下粉煤灰对氯离子电通量的影响

6.1.3 10%NaCl溶液浸泡条件下粉煤灰对氯离子电通量的影响

6.2 50次冻融循环后粉煤灰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

6.3 硅灰对电通量的影响

6.3.1 清水浸泡条件下硅灰对氯离子电通量的影响

6.3.2 4%NaCl溶液浸泡条件下硅灰对氯离子电通量影响

6.3.3 10%NaCl溶液浸泡条件下硅灰对氯离子电通量影响

6.4 50次冻融循环后硅灰对电通量的影响

6.5 龄期对硅灰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的影响

6.6 冻融循环和龄期对硅灰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的影响

第七章 矿物掺和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7.1 粉煤灰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7.1.1 清水浸泡41d后粉煤灰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7.1.2 在浓度为4%NaCl溶液中浸泡41d后粉煤灰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7.1.3 浓度为10%的NaCl溶液浸泡41d后粉煤灰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7.2 硅灰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7.2.1 清水浸泡41d后硅灰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7.2.2 在浓度为4%NaCl溶液中浸泡41d后硅灰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7.2.3 在浓度为10%NaCl溶液中浸泡41d后硅灰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7.3 矿物掺和料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机理分析

7.3.1 粉煤灰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机理分析

7.3.2 硅灰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机理分析

第八章 损伤模型

8.1 硫酸盐和冻融耦合作用下相对动弹性模量衰减模型

8.1.1 冻融作用下衰减模型的确立

8.1.2 修正系数的确定

8.1.3 硫酸盐溶液冻融条件下混凝土损伤演化方程

8.1.4 修正系数的确定

8.2 氯盐和冻融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损伤模型

8.2.1 标准扩散计算模型

8.2.2 盐腐蚀环境下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劣化效应系数H的修正

8.2.3 冻融和盐腐蚀耦合环境下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劣化效应系数H的修正

第九章 冻融损伤与盐侵蚀耦合微观试验

9.1 冻融损伤与硫酸盐侵蚀耦合微观试验

9.2 冻融损伤与氯盐侵蚀耦合微观试验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